APP下载

君子之交

2016-07-11李奎艳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林妹妹小林语文

李奎艳

工作室北墙上有王崧舟老师手书弘一法师偈语一帧:“君子之交,其淡如水……”背景是梅花枝头一轮清澈的天心圆月。与小林相识、相知,已有十个年头。十年的日子如水,静静地流进岁月的长河,一如她当年写给我的那首小诗:有你的日子/就有笑容/像淡淡的云/剪剪的风。不敢说自己便是君子,却极喜欢那种淡如水的交往境界。姑且以此为题,以示向往之情。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2006年的那个秋天,林志芳作为济南师范学校第一个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生,轻轻地走进语文教研室。问询的声音是过去未曾闻过的轻柔,瘦弱的身体让人油然而生怜惜之情。那天,徐志摩那句著名的诗一直徘徊在我的脑海中:“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真的惧怕风起,并常想风起时我该以怎样的姿态去搀扶她。

那天办公室里只有我一个人。我带她到早已备好的位子上坐下。她的座位就在我的斜后方,我往右后方一回头,胳膊往椅背上一靠,便可与她说话。我向她介绍了教研室的基本情况,然后我们一起聊天,消磨了整个下午。

我张口,她便懂得我的意思,眯着眼点头微笑,然后用充满诗意的言语对我朴拙的观点进行更为艺术化的处理,而那处理后的美妙境界,往往正是我想要的最好效果。我感受着身心的自由与兴奋,充满了表达的欲望,似乎多年思考埋在心底的话,终于有了一个恰切的出口,不需要保留意见,也不需要通过争论达成和解,一切就都恰到好处。

有的人,认识一辈子,不过是熟悉的陌生人,而有的人,一见面你就知道必定是一辈子的朋友。“眼前分明外来客,心底却似旧时友。”从这一天起,我知道这个女孩就是上天派来的那个可以深交一辈子的“林妹妹”。我叫她“小林”。

在老校的日子,我和小林经常见面,午后的聊天成为生活的佳肴。沉浸在相知的幸福中,话题从文学到语文,从读书到人生,我们在形而上的快乐中忘记了时间的存在。那时的我,常常灵感迭出;那时的她,也常常“坐在宽宽的秋千上,做着蝴蝶的梦”。

今天,写下这些句子,想想当年的岁月,我的眼中盈满幸福的泪水。

小林对《红楼梦》情有独钟,身体弱弱的,刚来那几年三天两头生病、住院,于是大家私下叫她“林妹妹”。然而,她有“林妹妹”的娇弱身体和诗意情怀,却没有“林妹妹”的小心眼。

同事刘老师说,小林是个可信赖的人。是的,我清楚地记得2007年我们一起备战省赛的那些日子,刘老师家里遇到了不小的麻烦,我当时埋头备课,完全顾不上周围发生的事情,而小林却能随时放下自己的备赛工作,和刘老师共渡难关。为此,我一直深感惭愧,并对小林的行为充满敬意。

她一直如此,即使是在自己忙得不可开交的日子里,也总是把别人的事看得无比重要。作为好友,我当然近水楼台。小林总能在我被一件事情搞得焦头烂额的关键时候出现,给缺少自信的我以最坚定的精神支持(“相信我!你没问题的,我绝对不会看走眼!”)、最强有力的技术帮助(“你专心备课,课件交给我来做!”)和最有建设性的指导建议(“你看能不能这样调整……”)。她甚至会为了节省我的时间,亲自坐公交车把幻灯片翻页器送到我家里。如果你知道她的时间表是密密麻麻,几乎是按分钟计算的,你就不能不被她的慷慨所打动,而她却笑着说:“我的时间可以再调整,你现在的时间是耽误不起的。”

2015年下半年,小林已脱产在山东师范大学读博士。于是在各种会议、杂志催稿、工作室以及精品课程的事务之外,她又多了博士课程的重压。为充分利用时间完成学习任务,她晚上常常住在山东师范大学的学生宿舍,挑灯至后半夜。如此的生活节奏,她也依然把参加素质大赛的学生的辅导工作扛在自己肩上。她用一贯的高效率帮不知所措的学生定好备赛计划,提出严格的进度要求。她按时去约定的地点与学生会面,她四处寻求各地小语名师的帮助,最后还找来自己的教研员朋友为学生把关。为学生的前途,为学校的荣誉,她已倾尽所能。

学校迎评那天,她毅然请了山东师范大学博士课程的假,回工作室坐班。那个雪后的下午,我无意中在微信朋友圈读到她的文字:“我与青山对坐,闲翻画册。”“想起黛玉所做云‘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心有戚戚。”黛玉的美,在于那颗诗意的灵魂,小林的诗意,源自她的本真与善良。第二天早上,我去工作室的时候,她早就在那里了。她对我说:“我想过了,哪怕是这几天没有需要我做的工作,我也要在学校最需要人的时候坐在这里,也许我能做点什么。”事实上,她果然帮了我的大忙。我被评估专家抽到说课程和深度访谈。且不说她一早就帮我删减并打印好了给专家的各式稿件,单是她的在场,就给了我忙而不乱的力量。

小林就是这样一个能让人时时感到温暖的林妹妹。

相约一起飞翔

2008年10月,她“抛家别女”去杭州“王崧舟工作室”,一去就是两个月。我知道她是个充满了向上精神的人,也知道她的自强与努力,却没有想到她会做出如此惊人之举。毕竟,那时候,她的女儿才刚刚上幼儿园。我能想象得出,在杭州的她该会怎样如饥似渴地读书、学习与交流。她对成长的渴望,经常让我想到拉伯雷的《巨人传》中,巨人高康大出生时“喝啊!喝啊!喝啊”的呼声。

讲述在杭州的经历,讲到那些人、那些事,那些为语文、为理想而奋斗的日子,她眼里闪着光,神情显然还留在西塘。我知道,离开几十天,她又为自己打开了一扇自由呼吸的窗,而且有大片的阳光照进来。想到单打独斗的孤独,我满心喜悦,为她能找到更多的同行者而高兴。于是,在学校的紫藤架下,我们相约一起飞翔。

环境是人成长的土壤,思想要在一群有共同追求,不计名利的人的不断碰撞与合作中方能更快地走向深入。我们曾深深地感动于民国时期叶圣陶、夏丏尊、顾颉刚、朱自清、丰子恺等志同道合的朋友、知音对语文教育的痴心与贡献,对自己周围也能有这样一个朋友圈充满憧憬与渴望。我一直以来的想法都是做好自己,然后,尽可能地影响周围的环境,尽一份便有一份的欢喜。然而,小林,她在以自己的行动告诉我,想要成长,就要努力去开创适合自己的环境。显然,相比我这个懒惰的思想者,她正勤奋地耕耘在行动的路上。她兴奋地说:“咱们一起往前走!”我笑答:“你在前面开路。”

接下来的日子,她真的成了开路先锋,而且在2010年春天发起了一次最勇猛的冲锋——承办第二届诗意语文研讨会。“勇猛”一词用在她身上,似乎有些不恰当,然而我找不到别的词语来形容那个春天曾经拍案而起的小林。从满腔热情开始,以遍体鳞伤结束,其中经历了多少始料未及的艰难,见证了多少世态炎凉,都无法与人细说。然而,她竟以一只小蚂蚁般的瘦弱身躯,拖出了那个春天的万紫千红。别人远远地欣赏她漂亮的舞鞋时,作为朋友的我却时时感受着她脚趾骨断裂的疼痛,静静地看着眼泪从她的面颊滑落,默默地陪她往返于铁道大厦和文化宫之间路灯闪烁的街道,专心地倾听她的追问:“如果所有的努力不能换来语文的美,那么,对语文的爱是否依然不变?”我听到自己在背诵鲁迅的文字:“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我忘记了有没有亲口告诉她要做一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只记得自己一直惭愧于无力为她提供更多的帮助,只能以一个对数字毫无感觉的语文老师的身份做一名蹩脚的会议会计。

站在2015年的尽头回望,这次会议正是她用生命吐出的第一缕丝,之后她用这缕丝将自己层层包裹,在看似平静的蚕丝茧衣内孕育着新的希望与可能。随着一篇篇文章的发表,她又一点点咬破这缠绕的茧,终于在那次全国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研讨会上,以清雅的姿态破茧而出,获得新生。她回到济南后,我们相约在一家餐馆坐聊,听她讲述自己在会议上临危受命担任主持的情景,我真是为她捏了一把汗。主持的成功给了她新的自信,也让我感到欣喜。这次会议的东风,终于吹到了她一直踮着的脚尖上,圆了她要飞翔的梦。

之后她外出的足迹越来越广,视野越来越开阔,思考也越来越深刻。我清楚地知道,自己翅膀的煽动,已跟不上她飞行的速度,尽管她不时地回头叫我,使劲拽我,跑到身后推我,我却只能在心里默默地祝福她的远行,告诉她:“你在前,我在后,我们还是一起飞。”

没想到,2013年的3月,我们居然有了一个可以加速飞翔的平台——林志芳工作室。小林将工作室定名“虚静斋”,体现“虚极静笃”的文化追求,她是希望大家能够专心笃定地读书治学,以澄明之心关照学科发展的现状,探寻学科教学的规律,追求“一真在抱”“复见其天地之心”的生命境界。于是,同行者六人,为了共同的理想,聚集在“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这面旗帜之下,读书、讨论、出行、写作、一起做公益,开启了一段崭新的精神之旅。

亦师亦友,永远在路上

其实,从她在那次诗意语文研讨会后的绝地重生开始,从我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已无法与她并肩飞翔的那一刻起,小林就已经不再是我的普通朋友,而成为我生命中一个亦师亦友的存在。

在我的心中,如今的小林,已经修炼成一个自足的个体,可以消化自己所有的负面情绪。而我,在许多时候还是需要借助外力的帮助才能让自己在忙乱的时候有条不紊。她便是我在紧要时候常常需要凭借的那个外力。有时是一起吃饭时的畅聊,有时是一两条短信,有时只是分别时的几句叮嘱,然后我便能信心百倍地投入到下一个阶段的工作中去。

有一段时间,过度的劳累让我一连几天连续失眠,身心俱疲,又不得不每天硬撑着上“战场”,不得不靠一杯茶或一杯咖啡来支撑一整天的工作。

一天早上,突然收到她从山东师大发来的信息:“真正的强者是/夜深人静了/就把心掏出来/自己缝缝补补/完事了再塞回去/睡一觉醒来又是信心百倍/活着就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生活你给我压力/我还你奇迹。”她说这是韩军老师刚刚发的一段话,她说看得她眼泪马上掉下来,她说她也马上想起我,各自忙,各自坚强。

著名作家汪曾祺在散文《无事此静坐》中写道:“世界是喧闹的,我们无法逃到深山里去,唯一的办法是闹中取静。”闹中取静,对小林来说,早已不在话下。喧嚣的世界涵养了她这颗宁静的种子,种子发芽、长叶,开出一朵安详的花。

有一次,我们几个同事一起等待被访谈。我和其他人一起聊天打发无聊的等待,只有小林坐在那里聚精会神地阅读一本杂志。过了一会儿,她抬头轻轻地对我说:“访谈完我们一起去校园走走。”我说:“不去了,还有一件急事要做。”她瞪大眼睛:“现在做啊!”我笑笑:“现在静不下心来。”

的确,静是一种能力。在长期的磨砺中,小林完全具备了这种在嘈杂的工作环境中,让自己适时安静下来的能力。她在火车上,在会议的间隙里,在接送女儿的途中,在种种别人以为不可能的时间里随手写下的文字,寂静,空灵,永远没有喧闹的气息。

不管手头有多少事情,她总能条分缕析地做好计划,按照事情的重要和紧急程度,一件一件地按时完成。忙而不乱,是她能够高效利用时间的有力保障。在她身上你永远看不到患得患失的倾诉、抱怨与不满,只有一心一意的“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这种美好的品质,使她能在种种琐事杂务的缠绕下,于众多高手中脱颖而出,顺利地考中博士。

她说:“自己也不过是在工作与学业的夹缝中日日恐慌,唯有读书的时候,有幸福与安宁。”“也有陷入焦虑和紧张的时候,那时候就会让自己静下来,静静地看着自己的焦虑与紧张,慢慢找回心中的安宁与爱意。”“每件事每个人都是恰恰好的修炼,出现在恰恰好的时候。”听她慢声细语的剖析,读她清丽素净的文字,我常常忍不住欣喜地对她说:“我又听到你生命拔节的声音了!”她总是静静地忽闪着那双明亮的大眼睛:“你也是。”于是,相视而笑,因这种互相“吹捧”而开心不已。

由硕士而博士,由专注一个人的成长到带领大家一起成长,由人之初的善根到历经百炼之后的慈悲,由出淤泥而不染的洁身自好到以平常心看待脚下的淤泥直至眼中不再有淤泥,这一切,对一个三十岁到四十岁之间的女子,一个有家庭有孩子的女子,究竟意味着什么?有时候,我忍不住想:这宁静的表象下究竟覆盖着一颗怎样强大的内心?这颗强大的心,又是经历过多少我所不知道的锤炼才形成的?

好几次听她提到这句话:人生不是形而上与形而下的一次性取舍,而是这期间千百次的折返。我想,这千百次的折返,应该就是生活赐予她的千百次磨砺。由此,我听到了那令人羡慕的成长之后的疼痛,以及她对这种疼痛的接纳。而大家眼中常见的她的柔也好,静也罢,其实都只是一种表象,这表象的内里是一种不着痕迹的“韧”,是百炼钢成绕指柔的那种韧。她柔以济人,韧以成己。

一心一意走自己的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对这样一个弱女子,然而她竟走出了自己的路,而且越走越远。现在的我只能远远地跟在她的身后,望着她孤独的身影渐行渐远。好在,眼前总有这样一个影子,我就不至于坍塌自己的信念。

写到泪眼朦胧,恍若隔世。抬头所见依然是工作

室北墙上王老师清秀的字迹:“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作者单位:山东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责任编辑 杨壮琴

猜你喜欢

林妹妹小林语文
为梦孤独
高考前与高考后
林妹妹在2018
别来无恙
读句子
激活与“林妹妹”
狠撕“柔弱林妹妹”标签请叫我率性蒋老板!
陪你去拍婚纱照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