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全新的自我革命
2016-07-11赵义
赵义
在一个历史性的时刻,系统地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执政规律、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讲话精神,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的时刻,关心国家和民族命运和前途的人们都不能不承认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有力的领导,就没有中国这么多年来的发展成就。我们要破解前进道路上的种种难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是离不开中国共产党这个领导核心。正如那句著名的、今天一再被重复的重要论断:“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或者说“中国的事情要办好首先中国共产党的事情要办好。”
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敢于直面问题、纠正错误,勇于担当,全面从严治党,扭转了多年以来存在的管党治党失之于软、失之于宽的局面,进一步提高了全社会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认同。可以说,十八大后,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一场全新的自我革命。这场“革命”,无论是对共产党自身,还是整个国家和民族,都是至关重要的。
党的建设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永远在路上。在一个历史性的时刻,系统地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执政规律、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讲话精神,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必须把坚持共产党领导的道理讲清楚
在当代中国,为什么必须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可以有不同角度的理解。从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的一些重要讲话看,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如何理解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对此,我们绝不能简单的套用西方的政治概念来理解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也不存在适用于一切国家的政治制度模式。“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各国国情不同,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是独特的,都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都是在这个国家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
尽管不同国家,政治制度会不同,但也不代表说没有普适性的衡量好坏的标准。标准的背后是价值观。那么,衡量政治制度的最基本的价值标准至少要包括民主和有效。民主,不消多说,我们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而政治制度之所以有效,往往具有这样的品格:体现了长期形成的历史传承,反映了长期积累的历史经验,同时回应了现实要求、能够解决现实问题。
那么,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主要看国家领导层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会各方面能否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执政党能否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权力运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
理解了决定一个国家政治制度选择的关键变量,事实上也就理解了决定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关键维度:历史的、人民的、文化的、实践的以及世界的五个维度。比如优秀的传统文化,总书记就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这也意味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够从优秀传统文化在人们心中的积淀中得到阐释,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将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自己的一个使命,在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过程中也会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借鉴意义。
从中可以看出,这样一个阐释的过程,是不断加深对历史传统、中国现实国情、人民新期待、世界发展趋势等理解的过程。从这些方面,能够有效凝聚起利益和思想多元化社会的“最大公约数”。其背后则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始终能够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就在于始终站在整个社会发展的大方向、全体民众的最大利益这一边。
党内不能存在形形色色的政治利益集团
十八大后,中国的反腐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决心之大、力度之大,都是少有的。为什么必须这么做?从大的方面来说,当然是腐败蔓延带来的人心流失的风险和执政的风险。正如习近平刚刚当选为总书记不久说的那段话:“近年来,一些国家因长期积累的矛盾导致民怨载道、社会动荡、政权垮台,其中贪污腐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我们要警醒啊!”
民众的心理也很容易理解,“人民群众最痛恨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最痛恨各种特权现象,这些现象对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最具杀伤力。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
有了这样的危机意识,毫不奇怪的是,一些所谓的反腐潜规则在打破,比较典型的体现在对于领导同志工作过的地方、对于某些西方国家利用反腐对中国的“要挟”等,不能“投鼠忌器”。这些实践证明了,一个国家的反腐败能否深入进行,首先还是取决于领导层的政治意志和领导力够不够强。并且,领导层意识到,从民众的角度来说,如果这次还是一阵风,那么就真的要失望了。人民对一个执政党失望的结果是什么?用领导人多次用过的一个典故说,那就要“霸王别姬”了。
而从执政党内部来说,反腐的核心意义集中体现在党章的一段话: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如果有了自己特殊的利益,那么很难想象共产党的领导还能够凝聚中国社会前进的“最大公约数”。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如果有了自己的私利,那就什么事情都能干出来。党内不能存在形形色色的政治利益集团,也不能存在党内同党外相互勾结、权钱交易的政治利益集团。党中央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就是要防范和清除这种非法利益关系对党内政治生活的影响,恢复党的良好政治生态,而这项工作做得越早、越坚决、越彻底就越好。”
对这一点的重要性,我们的理解需要再深入一点。在党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党内如果变成形形色色的政治利益集团林立的话,结果绝不会像很多人理论上设想的那样:通过利益的博弈,实现利益的均衡。相反,会瓦解掉党尤其是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共产党的坚强有力的领导就会变成空中楼阁。所以,党内“不允许搞团团伙伙、帮帮派派,不允许搞利益集团”。
通过形形色色的党内存在的不正常现象,就可以看清楚其后果:有的上下级关系形成了事实上的人身依附关系,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搞成猫鼠关系,搞成旧社会那种君臣父子关系或帮派关系;有的干部信奉拉帮结派的“圈子文化”,整天琢磨拉关系、找门路,分析某某是谁的人,某某是谁提拔的,该同谁搞搞关系、套套近乎,看看能抱上谁的大腿。有的领导干部喜欢当家长式的人物,希望别人都唯命是从,认为对自己百依百顺的就是好干部,而对别人、对群众怎么样可以不闻不问。
对这些现象,人们并不陌生,实际上是传统社会政治文化中糟粕的一面,即权力本位的深层思想意识、人际关系模式和对全社会“超经济剥削”的机制。这曾经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斗争对象之一,在今天决不能让过去的历史重演。要发挥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集中领导作用,党内就不能存在各种利益集团,两者实际上是无法兼容的。用最直白的话说,今天要当共产党的干部,就不能想着当官发财那一套。党内不能成为少数利益群体之间的“博弈场”。
深入把握党的执政和领导规律
党内的规矩和纪律,党内的民主集中制运行,其重要性,现在已经非常清楚了。但党的领导毕竟不是在真空中运行的,它与我们正在大力推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全面依法治国、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等紧密联系在一起。抽象地讲党的领导,道理相对清晰,如果放到更大的社会经济生活范畴里面,就会有很多复杂的问题出现。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针对一些模糊或者错误的认识专门阐述了党中央的主张。有些问题,过去是束之高阁的,但今天是勇于面对。比如法大还是党大。“‘党大还是法大是一个政治陷阱,是一个伪命题。对这个问题,我们不能含糊其辞、语焉不详,要明确予以回答。”不存在“党大还是法大”的问题,是把党作为一个执政整体而言的,是指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而言的,因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改善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而具体到每个党员、每个领导干部,“就必须服从和遵守宪法法律,就不能以党自居,就不能把党的领导作为个人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的挡箭牌。”对各级党组织、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权大还是法大就是一个真命题。
一谈法治,就会有人争论法大还是党大,这种现象无独有偶。正如一谈要搞活经济,似乎就要对企业家“放纵”一些,而一谈社会公平,似乎就要对普通劳动者倾斜一下,一谈要做大做强国企,似乎民企的地位就危险了。这种思想认识的来回摇摆,其实并不符合中央的精神。
比如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联组会时强调,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一项大政方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我们党在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上的观点是明确的、一贯的,而且是不断深化的,从来没有动摇,这是不会变的,也是不能变的。
“这就是要让广大企业家吃个‘定心丸”,“我们国家这么大、人口这么多,要把经济社会发展搞上去,需要各方面齐心协力干,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应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非公有制企业搞大了、搞好了、搞到世界上去了,为国家和人民作出更大贡献了,是国家的光荣。党和政府当然要支持,这一点是毫无疑义的。”
总书记专门讲话给广大企业家吃个“定心丸”,说明在一定时间里的确有不少企业家尤其是民营企业家产生过疑虑。其原因,恐怕主要还是由于对于中央精神的理解不到位、层层执行中的“失真”等因素带来的。这也说明,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应当提高对于党的执政规律和领导规律的认识,完整、准确的理解和贯彻党中央的决策精神。
从根本上说,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将要努力通过一整套更加定型、更加稳定、可预期性更强的办法,来统筹不同的社会力量、平衡多样的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和阶层关系、规范权力运行和社会行为。这也是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内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