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三次“抵消战略”中的技术引入与创新

2016-07-11张洋

军事文摘 2016年7期
关键词:美国国防部原型国防部

张洋

美国国防创新倡议的实施负责人、国防部常务副部长沃克最早提出实施第三次“抵消战略”时说:“改变国防部获得新技术的方式与确定国防部获得什么样新技术一样重要,美国的采办和需求制定体系必须在对手跟上来之前就将先进技术用于部队。为此我们将不得不实施快速原型化和快速部署,否则我们将不断地败退。”美国国防部主管研究与工程的副助理部长韦尔比说:“国防部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技术引入的速度太慢,跟不上商用技术,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长期研究与发展规划将成泡影。而第三次‘抵消战略将会失败。”可见,技术引入对第三次“抵销战略”的重要意义。

技术引入将是第三次“抵消战略”成败的胜负手

美军为加速技术引入,采取了四大举措,从技术来源、技术孵化、体制机制和系统设计方面多管齐下,全面破除大量快速低成本引入新技术的束缚,形成美军依托整个美国以及全球技术发展,持续不断地引入新技术、滚动提升战斗力的新常态,使美军对新技术的应用节奏领先于对手。

扩展技术选择范围,纳入商用技术。美国国防部采取的措施,首先是在国防部的决策层面成立了由商业精英领衔的国防创新咨询委员会,把谷歌母公司的高官任命为第一任总裁,这个委员会的核心职责被确定为技术识别,为美国国防部和硅谷高科技企业的合作提供建议。

在技术潜力验证方面,美国国防部已经在高科技创新中心成立了国防创新实验单元,第一家在硅谷,后面还会在其他创新中心成立。这个中心的核心职责就是利用硅谷的技术资源发展两用技术,提高国防部从高科技企业获取前沿技术能力。

无论是建立什么组织,机制编制都非常重要,国防创新实验单元目前的编制特点是“小核心、大外围”,不仅有核心团队,同时在国防部的实验室、采办组织、用户内部都有联络员。此外,该单元还是军种联合、军民结合的,里面有军方各军种人员,有美国国防部部分联合司令部的人员,也有来自民间的科学家。

通用武器接口

大力推行原型化策略,加速技术成熟。几十年来,美国兰德公司对国防采办中的原型化进行了非常深入的研究。原型化策略或者原型机策略是为降低技术不确定性、产生足够信息以支持后续决策而开展的一系列设计与开发活动的发展策略。在投产之前进行有限的实验与验证,原型机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发展的物件。这里的原型机并不是装备型号的原型机,而是纯粹的科研活动。

在国防部的管理层面,美国在国防部管理层面把扩大原型化和扩大实验的应用,纳入了《更佳购买力3.0》采办改革草案。同时,将国防部研究与工程署的快速部署办公室更名为“新兴能力与原型化办公室”,这个办公室提出了原型化科研活动的分类,从原先的三类发展为目前的两类。一类是原理验证型原型化,另外一类是工程研制前原型化。原理验证型的经费一般小于1800万美元,周期是1年多到3年完成。工程研制前的经费一般小于1亿美元,周期是1年半到4年完成。

在具体项目层面,美国国防部和美军正在针对部分重要的科研项目,大胆采用原型化策略。例如美国国防部指令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牵头启动的“未来战斗机技术演示验证机”项目。

通过原型化发展的原型系统,如果比较成熟,实验比较成功,美国人会把它直接转化为装备,而不会走任何一个传统的装备采办流程。比如国防部最近指令DARPA把远程反舰导弹转移给军方之后,3年之内在多个军种直接形成新式战斗力。随着原型化策略的推广,以后可能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直接从科研的原型系统转化为装备的案例。

实施采办程序改革,加速技术物化。2015年1月,美国对采办程序进行了一次大的改革,建立了硬件项目采办模型、国防专用软件项目采办模型、渐进式部署软件采办模型、快速采办模型、硬件主导混合采办模型、软件主导混合采办模型,使采办流程更加标准、快速。

推广开放式系统和通用化,加速技术插入。在这个方面,美国主要通过以未来机载能力环境实现软件模块复用;以开放式任务系统实现有效载荷的快速移植;以通用武器接口,实现机载武器的快速综合。

未来机载能力环境是一种软件架构标准,符合标准的软件模块能够在各种不同的航空武器装备之间复用,让美军可以立足于装备体系,有力地破解软件密集型装备、软件开发难、成本高、互相难以通用、模块难以复用的难题。目前,美军的军机改造以及下一代航空装备都将全面采用该标准。它开放的程度,比我们平常用的安卓智能手机更高,安卓智能手机只有最底层有开放接口,而这个标准是3层全部开放。

开放式任务系统是一种任务载荷接口标准,可在不同类型的军机上即插即用、即插即战,使军机可根据使命任务的不同方便快捷地更换有效载荷,或将传感器在不同军机之间快速移植。美国空军及洛克希德·马丁、诺斯罗普·格鲁门、波音公司,都已经对数十种符合标准的有效载荷进行演示试飞,正在全面推广。

通用武器接口是一个悬挂物飞机接口标准,为平台、精确打击式武器和任务规划提供标准化的软件接口,软件可以复用。最关键的是新武器和飞机平台结合的时候,不需要再去更改飞机的作战程序,这样可以大大节约成本和时间。根据美国自己的实验,利用这个接口可以把新武器综合周期缩短90%以上,由原来的3~5年缩短到3个月,而成本降低将近90%或更多。这已经成为了北约组织的标准,意味着美国如果在未来作战缺乏弹药时,其盟友的武器可以快速综合到美国的军机上。

技术创新是第三次“抵消战略”落实的基本面

从宏观上看,通过实施第三次“抵消战略”,美国已经形成了新的技术创新体系安排,这个安排是指国防部和军队内部。首先第一层是国防部长办公厅的战略能力办公室,要求项目投入使用周期非常短。第二层是在第三次“抵消战略”实施过程中制定了长期研究与发展规划,5~10年之内可以投入发展,2025~2030年可以为美军提供新技术即可。第三层是DARPA已有的科研部门,主要是考虑中长期需求,但也参与这次“抵消战略”。

战略能力办公室是2012年8月由时任国防部副部长卡特成立,主要目标是应对潜在对手的高端威胁,主要方式是挖掘现有系统的新用途,直接制造“出其不意”。近年来,经费一直在增长,每年至少产生5~6个新的概念。它主要采用3条路径实现快速的战斗力生成。第一条是改变原来系统的用途;第二条是将系统提升到一个编组中间;第三条是融合商用技术。可以说,战略能力办公室是创新和加速技术引入相结合的典范。

从2012年8月成立到现在,战略能力办公室一共启动了15个项目,包含23种能力,到2016年底有6种能力实现采办。按照相关分类,改变系统用途的项目有自行火炮用超高速弹丸反导等;将系统集成到编组中的项目有和隐身飞机配合的武器库飞机等;融合商用技术的项目有将手机级的摄像头用于导弹上,让导弹可以在GPS被拒止的环境中使用等。从战略竞争的角度来讲,有些装备是无可防御的,有些是无可攻破的,当它们结合起来的时候,会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战略能力办公室的很多项目,都是跟美军的作战概念联系在一起的,以微型无人机蜂群为例。按照美国的作战概念,在对抗的时候,针对潜在对手的大型驱逐舰,美军可能投放数百架甚至上千架微型无人机组成蜂群作战,面对无人机群,驱逐舰平台武器装备进退两难:如果打,防空导弹会消耗光;如果不打,这些无人机会来进行电子干扰、攻击、情报监视侦察,甚至会发射反舰导弹或为高超声速武器进行目标指示和瞄准。

长期研究与发展规划是目前对“抵消战略”技术选择的研究中最不确定的地方。长期研究与发展规划要求所选择的创新技术和概念在5~10年之内能够投入发展,2025~2030年形成战斗力。2017财年,约有20~30亿美元经费投入到相关方向。美国国防部计划2017~2021年,一共投入180亿美元。虽然美国国防部称,通过这种项目收到了超过300项提案,但技术领域从来没有单独公布过。由于长期研究与发展规划的内容是保密的,加上美国国防部公开说,在第三次“抵消战略”中间的信息发布要兼顾威慑和保密,所以这个规划的实际内容还有待观察和分析。美国国防部也强调,要通过作战实验等工作,对内容继续进行确认和调整。

我们可以和第二次“抵消战略”进行比较。第二次“抵消战略”的核心技术,首先是精确打击,其次是自动化的指挥控制系统。第二次“抵消战略”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才正式制定长期研究与发展规划计划,而制导武器在二战末期就已经诞生了,并且之前的战争已经有使用。自动化指挥控制系统在20世纪60年代的防空截击系统中间就已经使用。但是美国国防部公开的第三次“抵消战略”技术,如人机合作、高级的人机战斗编组等技术在最近哪一场战争中起决胜战局的作用?在哪一场战争中展现过巨大的能力?都还没有。所以,我们不能排除这其中存在技术陷阱的可能性。

第三次“抵消战略”的启示

建立并强化战略竞争思维。要在战略竞争的视角下,从源头找到自己的装备需求,确定作战能力,不能简单地直接参照美国人的新装备型号或装备构想搞论证,还要加强情报分析能力。情报、信息和媒体首先要做好“实然”的工作,比如把美国的B-1轰炸机从头到尾写一遍并不是真正有价值的情报。情报一定要把自己放在决策者的角度、放在用户的角度去分析“必然”,还要有针对性地提出“应然”。

要建立并强化体系和系统对抗思维。战斗力的竞争是立足体系的系统工程,没有终极武器。战略能力办公室每年提出的5~6个新概念,不是事先制定的,而是不断考察、不断改变的,新技术引入是不断迭代的过程。美国空军战略层面的规划也在1年期或者2年期进行更新。

责任编辑:刘靖鑫

猜你喜欢

美国国防部原型国防部
一起来探案
包裹的一切
国防部来了新发言人
美国国防部希望精简反无人机项目
人人敬爱的圣人成为了 传说人物的原型
“人民面前无小事,知错立改点个赞”
语法总结:祈使句
五角大楼对军用手机很严苛
美军直升机相撞7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