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泌尿系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2016-07-11黄小录
黄小录
【摘要】目的:分析儿童泌尿系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中的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泌尿系感染患儿清洁中段培养结果展开分析,120株菌均来自本院的泌尿系感染患儿,利用新洁尔灭或碘伏对患儿尿道口进行清洗消毒,留取其中中段尿,将其置于无菌管中,进行细菌检验。利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菌株进行鉴定,分别利用革兰阴性测试板和格兰阳性菌测试板进行药敏检测。结果:共检出尿液病原菌24株,其中分离数排前3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杆菌、屎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利用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针对分离开的纯菌株展开鉴定,并对临床常用抗生素展开敏感试验。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美罗培南等均比较敏感,屎肠球菌对呋喃、万古霉素等较为敏感。结论:儿童泌尿系感染仍然以大肠杆菌为主,但是场球菌始终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这不仅和泌尿道畸形直接相关,同时还要对抗生素的规范使用加以注意。
【关键词】儿童;泌尿系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药性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3-0155-01
泌尿系感染是一种儿童常见病,由于儿童存在特殊的生理特点,经常会出现治疗不彻底、反复发作的问题,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瘢痕肾。所以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监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1]。本次研究选择本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泌尿系感染患儿清洁中段培养结果展开分析,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0株菌均来自本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泌尿系感染患儿,患儿年龄在剩下18小时~12岁之间,其中共有男56例,女64例,其中小于1岁患儿共有70例,男51例,女19例。
1.2标本采集
利用新洁尔灭或碘伏对患儿尿道口进行清洗消毒,留取其中中段尿,将其置于无菌管中,进行细菌检验。对检出细菌进行分离鉴定,婴幼儿留置无菌尿袋,如果15~30分钟以后仍留尿不成功,应重新进行消毒并换用新的尿袋。
1.3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
利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菌株进行鉴定,分别利用革兰阴性测试板和格兰阳性菌测试板进行药敏检测。
2结果
2.1泌尿系感染病原菌分布
共检出尿液病原菌24株,其中分离数排前3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杆菌(25.0%)、屎肠球菌(20.8%)、金黄色葡萄球菌(12.5%),见表1。
2.2药敏实验结果
利用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针对分离开的纯菌株展开鉴定,并对临床常用抗生素展开敏感试验。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美罗培南等均比较敏感,屎肠球菌对呋喃、万古霉素等较为敏感,见表2、表3。
3讨论
泌尿系感染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儿童疾病,通过尿细菌学检查可以为真性菌尿进行确诊,草屋的采集尿标准可能会造成临床误诊的出现,随意对已能控制排尿患儿进行对照研究可以发现,没有进行会阴部、阴经清洗的尿标准其污染率高于局部清洗以后的标准[2],差异明显。笔者强调尿培养过程中应选择清洁中段尿标本,特别是门诊进行尿培养时应该充分重视使用正确清洁方法,这样可以有效避免重复检查的出现,避免抗生素滥用情况的发生。
儿童泌尿系感染多数情况下为逆行感染,致病菌多为肠道细菌,其中大肠杆菌最为常见,其次为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等,而革兰阳性菌比较少见。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下泌尿道感染致病菌不再以革兰阳性菌为主,而是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儿童泌尿系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在病原菌中居于首要位置,之所以大肠埃希菌是主要致病菌,这和儿童泌尿道上皮粘附力直接相关,近年来发现一种L型鞭毛及受体,会促进大肠埃希菌在患儿上尿道或膀胱滞留,会使细菌致病力得到增加。同时,葡萄球菌、场球菌等在某些条件也会发展成为病原菌。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患儿场球菌分离率仅在大肠埃希菌之后,检出大肠杆菌6株,屎肠球菌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白色念珠菌2株,其他8株。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呋喃妥因等药物均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敏感率,这可能和这类药物在儿科应用首先存在一定联系,但是由于儿童在生理及发育上存在一定特点,因此这些药物应该慎用,以避免出现耳毒性、肾毒性及软骨发育不良等不良后果。
从常用抗生素耐药情况来看,相关报道称住院泌尿系感染患儿对头孢噻亏钠的耐药率是3%,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率是1%[3、4],本组资料显示,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都超过了50%,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也非常高,虽然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都比较高,但是仍然对大肠杆菌保持敏感,可以在尿培养以后对上述抗生素进行试用,不能一味的追求高级抗生素的应用,进而造成临床治疗中耐药性的加重。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均优于不良反应,当前在儿科中已经很少使用。国内外文献报道显示,第三代、第四代头孢菌对大肠杆菌存在较高的药物敏感性。
氨苄西林等药物的敏感率较低6%,这可能和近年来半合成青霉素临床中的长期广泛应用有关,体内定植菌的耐药性得到了提升,对抗菌药物敏感性也在逐渐降低。场球菌对万古霉素较为敏感,对庆大霉素、青霉素已经100%耐药,所以这类抗菌药物已经不能作为治疗儿童泌尿系感染的首选药物。当前还未发现万古霉素葡萄球菌属,白色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氟康唑等比较敏感。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是造成本地区造成儿童泌尿感染的首要病原菌,同时以往泌尿系感染治疗过程中使用的常用药物庆大霉素、氨苄西林等已经具有较高的耐药性,所以,临床治疗过程中不能单单利用经验来用药,应该按照药物敏感试验及特殊耐药菌株的相关报告,在泌尿系感染的治疗中,对抗菌药物进行合理应用,可以有效减少耐药株的出现。
综上所述,儿童泌尿系感染仍然以大肠杆菌为主,但是场球菌始终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这不仅和泌尿道畸形直接相关,同时还要对抗生素的规范使用加以注意。所以,应该及早做好儿童泌尿系感染的清洁中段培养工作,按照尿培养情况选择敏感药物,从而避免对抗生素的滥用和过度应用,有效减少耐药菌株。
参考文献:
[1]高晓洁,李永柏,赵维玲,杨军,马祖祥,王凯,张蕾. 儿童泌尿系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1(5):330-332.
[2]陈椰,谢永强,魏青,李颖杰,高言. 儿童泌尿系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10年变迁[J]. 临床儿科杂志,2015,35(6):525-527.
[3]甘澍,向松涛,蓝锴,王树声,陈志强. 2006~2008年广东省中医医院泌尿系感染病原菌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1,14(4):362-364.
[4]任舒,姚斌,伊广旭. 2型糖尿病患者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1(17):4308- 4309+4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