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血肿小切口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效果
2016-07-11舒波
舒波
【摘要】目的:分析颅内血肿小切口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0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实验组患者则在保守治疗的同时,应用颅内血肿小切口清除术治疗。结果:治疗后3周,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时,颅内血肿小切口清除术治疗具有比较显著的效果,能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有效改善,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脑出血;效果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3-0056-02
脑出血是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脑血管意外时间,中老年人群是脑出血的主要发病人群;临床研究发现,脑出血的原因主要为脑血管病变,如血管老化、糖尿病、高血脂以及高血压等,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1]。我院采用颅内血肿小切口清除术治疗脑出血患者,临床效果令人满意,现做如下分析。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6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00例,全部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关于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诊断标准[2],均为第一次发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25-81岁,平均年龄(58.2±2.6)岁;平均出血量为(56.3±7.2)ml;基底节区出血36例,脑室出血9例,脑叶出血5例。实验组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24-82岁,平均年龄(59.7±2.5)岁;平均出血量为(56.1±7.7)ml;基底节区出血38例,脑室出血8例,脑叶出血4例。在基本资料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内科保守治疗:脑水肿防治、降低颅内压、抗感染、血压、营养神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并发症预防等。
实验组患者则在内科保守治疗的同时,应用颅内血肿小切口清除术治疗:患者采用气管插管全选麻醉,应注意避开患者的重要功能区和血管,结合CT定位结果,在患者血肿最靠近血肿、最厚处将头皮切开,并行一纵直切口,选择乳突撑开器将患者的头皮撑开,并让颅骨暴露,钻孔后将其扩大同时形成骨窗,选择相应的工具行一直径大约为2.5cm的小骨窗,瓣状切开硬脑膜,并翻开,有效固定。选择相对非功能区、无血管,选择脑穿刺针对血肿腔进行穿刺,对血肿深度和位置进行确认后,通过手术显微镜辅助将皮层电凝切开大约2cm,选择吸引器对凝血块进行吸出,在对血肿进行吸除时应尽可能在血肿内完成,对出血点进行双极电凝。对患者头位和显微镜视角进行不断调整,对血肿进行尽可能的清除,并有效止血。如果患者脑压较低,则不需要在血肿腔放置引流管,对硬脑膜进行有效缝合。
1.3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治疗效果判断标准[3]:治疗后患者的病残程度为0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幅度为91%-100%则为基本治愈;治疗后患者的病残程度为1-3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幅度为46%-90%则为显著进步;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幅度为18%-45%则为进步;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小于18%则为无变化;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没有减少或者增加则为恶化;死亡。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如表1所示,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
如表2,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周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而实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
3 讨论
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是脑出血的一个主要原因,临床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4]。临床中在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时,如果患者出血量较少,采用内科保守治疗则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但是如果患者出血量较大,保守治疗的效果则比较差[5]。脑出血会快速升高颅内压,如果超出颅脑代偿能力则会引起脑疝,进而导致死亡;另外在血肿占位效应的影响下,血肿会大量释放血红蛋白、凝血酶、多细胞因子等,所以对颅内血肿进行及时清除,让颅内压降低,对脑水肿进行防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6]。
颅内血肿小切口清除术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在进入患者血肿腔时是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完成的,定位比较正确,而且能有效避开患者的重要功能区和血管去,术后再出血的发生几率较低,不会严重损伤周围组织,能彻底清除血肿,所以能让颅脑损伤有效降低,更好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分析本研究结果发现,治疗后3周,实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结果表明颅内血肿小切口清除术能对血肿进行及时清除,让血肿颅内占位效应有效消除,进而来对脑组织进行有效保护。另外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结果表明颅内血肿小切口清除术能让临床疗效显著提高。
综上所述,在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时,颅内血肿小切口清除术治疗具有比较显著的效果,能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有效改善,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陆业平, 赵文旭.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50 例治疗体会[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6(1): 49-50.
[2] 张俊, 谢仁龙. 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加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 中华全科医学, 2014, 12(2): 225-227.
[3] 徐岳峰.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 205 例临床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 12(4): 510-511.
[4] 韩莹, 张智勇.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J].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5, 12(1): 52-53.
[5] 徐绪昌, 李力, 周新阁, 等. 早期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脑出血的疗效分析[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 17(22): 95-96.
[6] 董天华.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效果研究[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 6(9): 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