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智与发声

2016-07-11王冬梅

电影评介 2016年8期
关键词:神父教会受害人

王冬梅

电影《聚焦》于2015年底上映,影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波士顿环球报》下有一个专门进行独立调查并就调查内容作出深度报道的栏目“聚焦”。罗比·罗宾森是“聚焦”栏目的编辑,该栏目还有其他三名成员,分别是萨夏·菲弗,迈克尔,马特·卡罗尔。新上任的环球报总编辑马蒂·巴伦指派罗宾森和他的团队紧跟天主教牧师性侵儿童的案件。这一案件之前被报道过,但却不了了之。团队成员起初也未对此案件有特别重视,但随着调查的深入,案情不断抽丝剥茧,团队成员发现这不是一起简单的涉及某个牧师性侵儿童的个性事件,而是覆盖整个波士顿、整个美国、甚至全世界的天主教内部自上而下的体制痼疾。教会的势力是庞大的,已渗透到了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聚焦”团队在调查过程中遇到了巨大的阻力,但他们坚守媒体人的职业操守,想尽一切办法,最终通过细致入微、锲而不舍的调查采访,获得了确凿的证据,通过近600篇的丑闻报道对天主教的这一体制问题进行了彻底揭露,最终迫使波士顿地区的天主教主教辞职。影片根据2003年获过得普利策奖的报道事件改编,一上映便获得影评人和观众的好评。

电影本身采用纪录片的手法,没有过分的情绪渲染,平静而克制地记叙和表达方式是本片的最大特色。一部影片精彩与否要靠故事支撑,而每一个故事的讲述要由人物去表现,本片在人物刻画上十分成功。首先,这部电影不是由一两位领衔主演去表现故事冲突。“聚焦”是一个团队,虽然有罗比·罗宾森作为领队,但团队内四人各有分工,重要性可谓不分伯仲,这对表演提出的要求是大家要保持一致,某个人物刻画的太强或太弱都凸显戏剧化,打破影片的记录风格。在这一点上,本片的人物刻画是很出彩的,我们看完影片后脑海中存留的是“聚焦”团队一丝不苟、浑然忘我的工作状态,不是某一个大牌演员。其次,作为电影叙事内敛气质的体现,本片在人物刻画上采取了主要人物露脸,次要人物出声这种表现方式。总而言之,本片的人物刻画很好地体现了电影一贯的内敛克制,但人性的挣扎却未有半点缺损。下面对本片的人物形象作一分析。

一、 社会的守望者还是旁观者——记者

通常我们把记者定义为社会的守望者,他们肩负“告知、启示、监督”的责任。具体而言,“告知”即新闻记者秉持新闻客观性的信念,准确、及时、公正地进行新闻报道,向受众传递密集有效的信息,满足他们对信息的渴求。“启示”即对纷繁复杂的各种社会现象进行透彻、清晰的分析,以解受众心中之惑。“监督”即媒体用准确尖锐的曝光来展示丑恶、揭露弊端,以唤起公众对社会阴暗、腐败现象的惊醒与正视,通过媒体监督来净化社会环境,维系社会机制的正常运转,促进国家健康有序地发展。

除了职业身份外,记者还是社会里的普通人。他们在面对强大的社会阴暗面的时候,会有犹豫、迷惘、退缩,成为事件的旁观者。真正的记者不是神一样不食人间烟火,而是在经历了“旁观者”的退缩、犹豫后,最终选择做社会的“守望者”。他们不会被这些东西打倒,他们会默默坚持,直到实现自己的新闻理想。在这部影片中,我们看到的就是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既有“守望者”的坚持,也有“旁观者”迷惘。这种角色刻画比单纯的英雄式的颂歌更加真实,更难能可贵

本片的主要角色是“聚焦”团队,罗比·罗宾森作为领队,资历最老,经验也最丰富。他是团队调查的掌舵人,团队成员分工及工作进度都由他安排。他头脑冷静,对事物有全局观,对《波士顿环球报》而言是业务骨干,对“聚焦”团队成员来说是可信赖的领导。萨夏·菲弗是唯一的女性员工,主要负责和本案的受害人接触,争取从他们那里获得性侵儿童的天主教人员的情况,迈克尔是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对记者工作充满热情,他负责与曾经起诉天主教人员的律师接触。马特·卡罗尔在影片中是性格温和的老好人,他精于案头工作,负责信息的整理、比对。这四个人虽然性格迥异,但都十分热爱自己的工作。

但是记者也是人,他们不能靠空气活着,现实对理想的压榨也在影响着他们。新任总编辑马蒂·巴伦的到来加剧了大家对于裁员的担忧,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就要通过提高报纸的发行量来实现,而要做到这点,对媒体人而言可能意味着要放弃关系国计民生、大众利益的一些新闻,而去追求博人眼球的名人八卦、社会奇闻等娱乐信息。不仅如此,对于报道的内容也要求快,因为他们永远担心被其他同行捷足先登。在这种背景下,媒体人所追求的新闻专业主义受到了极大的挑战。电影中当总编辑马蒂·巴伦提出要继续调查报道神父性侵儿童案件时,大家都觉得没有必要,甚至当马蒂提到关键律师时,其中一名记者甚至说这名律师有点古怪。确实,在这样的媒体背景下,新闻人考虑事情有更多现实的考虑,很难静下心来发掘一则报道真正的新闻价值。但是就像前文中提到的那样,真正的记者是那些在彷徨犹豫过后不畏现实洪流,勇于坚持真相的人们。在电影中,教会的当权派和报社总编辑谈话,并暗示如果他们一意孤行的话也是在以卵击石,因为教会的势力遍布各行各业。面对这样来自强权的声音,“聚焦”团队的成员无疑显得无权又无势,为了他们的饭碗,他们完全可以选择放弃,但是他们没有,相反,在后续的调查过程中无论遭遇多少阻力,他们从未想到放弃,而是用自己的真诚、毅力和对大众知情权的责任心去触动那些已被教会影响的关键人物。

二、 育人者与毁人者——神父

美国是一个信仰大国,教会拥有无上尊崇的地位。神父本应是社会的道德标杆,为信徒的生活指点迷津,起到育人救人的社会责任。但在现实中,一些神父却偏离了自己的方向,本应教化人们向真向善,却犯下了不可饶恕的过错。善恶就在一念间,对于片中报道的这些神父,在他们性侵幼童时,他们便从育人者变成了毁人者。

在电影中,神父的形象基本上是反面角色。劳主教代表的是整个教会势力,他们对于下属神父犯下的过错不是调查追究,令其改正,而是一味的包庇、纵容。他在和环球报总编辑的会见中颇有意味地暗示教会的势力范围极大,意思摆明要向挑战教会是不可能的事情。此外,影片中没有直接出场但是整部影片的焦点所在:性侵幼童的神父。他们的数量之多、范围之广无法用具体的表演来传达,相反,影片中借受害人之口,借记者的调查数据来刻画这群人,他们披着神职人员的外套,欺骗侵害虔诚的天主教徒,给受害者带来了不可挽回的伤害。

如果电影中的神父形象停留于此,那么这样的角色刻画便过于单薄、过于脸谱化。人性都是复杂的,很难用是非黑白定义清楚。该片通过另外两个角色对于神父形象进行了更深的挖掘和表达。一个是记者萨夏·菲弗采访的一位性侵儿童的神父,这位神父的出场就让人出乎意料。身理年龄已经是老年人的他面部神情却还是一个小男孩的样子。而当萨夏问起当年他性侵儿童的事情时,他完全没有悔恨之意,而是一脸无辜的样子,说他做的事情不能定性为强奸,因为他自己被强奸过。这个人物到此停止,但是最后一句没来得及解释的“我被强奸过”放大了教会的黑暗,人们不禁猜想,层级森严的教会到底有多少不可告人的秘密啊。而就神父本身而言,侵害过幼童的神父中又多少又是教会体系的受害人。他们侵害别人,但他们自己也是受害人。这一切就像是个恶性循环一样无法抽离。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神父形象,是影片中的精神分析学家理查德·赛培。他曾经是天主教的一名神父,后来同一名修女结婚,转而进行精神分析研究工作。这个角色在电影中没有现身,是通过受害人的推荐和电话访谈呈现的。在30多年的时间里,赛培专门研究性侵神父和他们的受害者。在他的研究中,有6%的神父性侵儿童,这一事实教会不仅知道,而且有意隐瞒。为了将这一事实公之于众,他遭到了教会的恶意丑化。结果不言自明,在教会的强大势力下,他的发现仍不为人知。在整部电影当中,前任神父赛培这个角色是整个天主教的神父群体当中的正义代表,是教会中极少数清醒着的人。虽然面临的环境困难重重,但他从不畏惧,默默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一切。他有着坚定的信仰,坚信真相必将大白于天下,正义必将得到伸张。而在此之前,他们只需要默默耕耘,不问前程。

三、 正义的发声者还是罪恶的帮凶——律师

律师在影视剧的形象一般分两类,一类是排除万难,为受害人伸张正义、讨回公道;一类是为了名利,不顾社会正义,想尽一切办法钻法律的空子,与邪恶势力沆瀣一气,迫害无辜。在“聚焦”这部电影中,律师这个角色不是非黑即白的。电影中出现了三位律师——米奇·加拉贝迪安和埃里克·麦克力什,他们都是神父性侵儿童案件受害人的代理律师。但是这两位律师处事风格完全不一样。米奇·加拉贝迪安刚正不阿,积极为案件的受害人奔走上诉,即使受到教会的威胁也从不低头。埃里克·麦克力什年轻有为,无论代理什么样的案件,他的注意力更多在自己身上——如何通过案件提高自己的知名度;第三位律师是吉姆,他是罗比·罗宾森的老友,在神父性侵儿童案件中是教会方的代理律师。

无论站在哪一方,这三位律师从职业道德方面都是无可指摘的,但是面对这样的案件,律师作为普通人,也会面临良心的拷问。在职业的要求和良心的挣扎中,他们最后的表现截然不同。米奇·加拉贝迪安这种律师无论到哪里都是少数,他们一身正气,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但他们人数太少了,在面对像神父性侵儿童的案件时,他们的奔走是徒劳的、他们的发声是微弱的,他们的坚持是悲壮的。埃里克·麦克力什和吉姆则代表了大多数的律师,他们有职业操守,但他们都是普通人,遇到这种和强大势力对抗的事情时,他们的内心会挣扎、动摇,但权衡之后,理智告诉他们如果站在正义的一方,结局无异于以卵击石,因此他们最后妥协放弃,不知不觉中成了罪恶的帮凶。我们不能简单粗暴地对他们批评指责,认为他们是投机者。善与恶说起来很大,但具体到现实中,不同的选择往往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生活机遇。对于普通人而言,大家普遍的追求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体面的生活,于此,无论选择哪一方,都不轻松。电影中对埃里克·麦克力什和吉姆的刻画完全体现了这一点。埃里克·麦克力什并不是个彻头彻尾的投机者,5年前刚代理这类案件时,他曾经把性侵神父和受害人的名单寄往环球报,但石沉大海。吉姆在片末意味深长的问罗比·罗宾森:“你当时在哪?”都反映出他们曾经的纠结与挣扎。

结语

“聚焦”是一部成功的纪实类新闻题材影片,通过讲述“聚焦”探团队揭露神父性侵儿童丑闻这个真实事件,探讨了新闻调查、宗教信仰、正义与罪恶等主题。这部电影的成功体现在两方面:第一,电影冷静克制的拍摄手法和平实细腻的人物刻画为同类题材的影片提供了新的拍摄角度,跳出了既有的戏剧化冲突的窠臼;第二,这部电影不仅讲述了一个颇为震撼的故事,还承载了一定的社会责任。它的动人之处在于记者出于职业操守,对真相的执着和坚持。如果说每个职业都有自身不可或缺的一面,那么记者这个职业在保持客观性的前提下,不畏强权,克服险阻,致力于捍卫民权,推动社会进步,不得不称之为伟大。

猜你喜欢

神父教会受害人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受害人承诺与受害人自冒风险中的刑民关系研究——基于英美法系与德国的比较视角
家庭暴力案件中,刑事附带民事判决没有对受害人进行赔偿的部分,受害人能否另行提起民事诉讼?
意大利刑法中的受害人同意
祈祷
初恋教会我们爱
神父的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