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科简介

2016-07-11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16年3期
关键词:首都医科大学中耳耳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科简介

中耳力学专家K.B.Huttenbrink教授(左起第二)与李永新教授(左起第四)及团队部分成员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科,隶属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于2002年与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共同组建成立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又称为北京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研究中心。中心多年来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学术影响并享有较高的学术地位,现为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重点专科,我中心承担着研究、教育、卫生管理等不同的社会职能,现为教育部耳鼻咽喉头颈科学重点实验室、北京市鼻病研究重点实验室、首都医科大学耳鼻咽喉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国家生命科学与人才培养基地—首都医科大学耳鼻喉科学院、世界卫生组织防聋合作中心。中心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教育部长江学者1名,国家杰出青年1人,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科,自1958年北京市耳鼻咽喉科医院并入以来,与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的基础临床合作模式一直运行至今。耳神经外科以治疗面神经疾病、位听神经疾病、内耳疾病、人工耳蜗植入等颅底及侧颅底疾病为主;耳显微外科以鼓室成形、听力重建、外中耳畸形矫治等治疗外、中耳疾病为主。历经数代前辈努力,逐渐形成了目前在韩德民院士指导下,耳神经外科和耳显微外科合并由李永新教授领导的以人工听觉技术为特色的耳科团队。现耳科设有病床72张,年耳科专家门诊量近4万人次,年手术量2500余例,有主任医师7人,副主任医师4人,博导2人,硕导3人。

耳科近年来确立了人工听觉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开展人工耳蜗技术临床应用及相关研究、小耳畸形的外科治疗与相关研究及耳科疾病基础研究等研究,“人工耳蜗技术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先天性外中耳畸形的外科治疗”先后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围绕人工听觉技术研究,近10年来获得各级课题资助26项。

耳科在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治疗、人工耳蜗相关技术具有学科特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科所结合形成了全国最大的人工耳蜗中心,现年手术量近400例,其中1/2病例为不同程度内耳畸形,还有部分来自各地转来需要再次修复的病例逐年增长,主持制定了全国人工耳蜗植入工作指南。科室开展的项目还包括中耳炎手术、胆脂瘤手术、耳硬化症手术、耳肿瘤手术、听小骨重建手术、听神经减压术、耳道重建术、先天性耳异常手术、眩晕治疗及手术、听力障碍评估与治疗、助听器选配等,近年来在听神经肿瘤、颈静脉球体瘤、面神经疾病、手术中的面神经监测等取得突破,侧颅底手术有显著增长,在肿瘤全切的基础上,做到了“保面、保听”,无重大并发症。最近新开展了血管性耳鸣手术治疗和义耳植入术,手术后患者恢复效果显著。

人工耳蜗中心前身来自于1996年北京同仁医院开展了第一例人工耳蜗植入术并成立的人工耳蜗小组。1997年,耳科成功地开展了我国第一例幼儿人工耳蜗植入术,该患儿目前和正常孩子一样地学习和生活之后,人工耳蜗技术得到长足发展。于2001年2月24日人工耳蜗中心正式成立,这是国内第一家针对人工耳蜗比较系统、全面的专业机构。中心聘请韩德民院长和澳大利亚听力学专家许时昂教授为顾问,下设四个专业技术组。其中听力学评估组负责术前病人的听力学评估、咨询、登记及随诊工作;手术组负责手术咨询、住院和手术安排;调试康复训练组负责术后开机、调试和指导、联系康复机构及术后病人登记随访工作;人工耳蜗应用研究组负责新技术、手术的实验和研究。迄今为止,中心已成功地为3000余位患者植入了人工耳蜗,其中绝大部分为儿童,最小的仅五个月。患者术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言语康复训练,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韩德民院士为听障患儿检查

李永新教授为耳病患者检查

人工耳蜗中心定期在门诊举行专题讲座,帮助更多的人了解人工耳蜗,进而走出无声的世界。在2001年3月3日爱耳日当天,中心与中央电视台合作现场直播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这是国内对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首次直播。中心不但在常规手术中精益求精,而且还不断在探索高难手术和新技术,我们已成功地为八十余位内耳畸形患者进行了手术,同时也准备开展脑干植入技术。对于术后的患者,调试康复训练组会对每一位患者反复多次调试程序并配合言语康复训练,以达到最佳效果。2008年3月3日是以“奥运精彩——我听到”为主题的第九次全国“爱耳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正式成为中国十字基金会在北京开展“天使回声——贫困失聪儿童救治行动”的第一家定点医院。我中心将对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筛选出的贫困家庭失聪患儿进行治疗,每名患儿将可获得5万元耳蜗费用的资助。此外每年“爱耳日”定期举办大型专家义诊咨询活动,并选派医生下社区开展老年性耳聋耳鸣的宣传和预防活动。在人工耳蜗植入方面,积极配合国家和社会的大型公益活动,包括中国残联的“听力重建启聪行动”,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天使回声贫困失聪儿童救助行动”以及卫生部中国残联“国家人工耳蜗救助项目”,服务质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在其它人工听觉技术领域,耳科紧随人工听觉技术发展趋势,在耳微创外科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应用经验,并与法国、德国、美国、意大利、丹麦等多个国家耳科、实验室建立了长期交流机制。在被动中耳植入装置如人工听骨技术,于近5年年平均开展1000余例。为了提高术后听力效果,自2008年引入并开展中耳力学研究,在清除病灶基础上,更加强调如何从生物力学角度缩小术后气骨导差。还积极推广应用CO2激光镫骨底板开窗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手钻开窗的并发症。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的听力重建与耳廓再造,作为北京同仁医院耳科的特色技术,每年接诊患者近千例。自2010年以来,我科相继在国内率先开展振动声桥、BAHA以及骨桥等植入式听觉刺激装置,为广大听障人士,尤其是先天性耳畸形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手术康复机会。

转化医学研究是耳科发展重点。耳科学集中了临床医学之外的声学、生物力学、电磁学、微电子技术、信号处理、材料力学、精密制造等多学科,转化医学研究是联系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关键纽带。在韩德民院士领导下,于2011年在科所合作基础上依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由北京市科委认定了“北京市人工听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旨在开发人工听觉技术相关外科手术及辅助设备,恢复听力损失和/或改善听觉感知和清晰度。分别于2013年、2015年举办了首届与第二届“耳力学研究与耳微创外科技术”国际研讨会,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鼓室成形技术的发展。目前致力于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工听骨技术、骨传导听觉技术、人工耳蜗相关技术以及助听器相关技术,为耳科人工听觉临床技术发展奠定基础。

耳科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领导下,秉承“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培养医学人才、服务大众健康为中心,为百姓提供高品质医疗服务,实现基础和临床并重的科研创新,促进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李永新教授访问Causse Ear Clinic. 

赵守琴教授小耳畸形团队部分成员

·刊首专稿·

猜你喜欢

首都医科大学中耳耳蜗
睡前一杯奶,到底好不好?睡眠专家告诉你真相
耳蜗微音器电位临床操作要点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中耳压力调节机制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胆脂瘤的效果及鼓膜愈合率观察
人工耳蜗为什么贵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儿童医院2017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之二)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儿童医院2017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之一)
磁共振对感音神经性耳聋人工耳蜗术前诊断的价值
小耳朵怎么会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