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神话的本土特征及其对后世中国文学的影响
2016-07-11马晶照
◎马晶照
浅析中国神话的本土特征及其对后世中国文学的影响
◎马晶照
摘要:中国在远古时代曾有过丰富的神话传说,并有其不同于西方神话的特征,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对神话本土化特征的概括以及对中国后世文学影响的探索来浅析中国神话。
关键词:神话 单薄性 平面性
神话是原始先民创造出来的,它努力向人们展示“自然与人类命运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意象”[1]。
“神话”这个词是清末从外国传入的,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2]。中国在远古时代曾有过丰富的神话传说,但是由于时代久远,再加上儒家对神话采取排斥态度,致使上古神话在文献古籍中载录甚少[3]。即便如此,中国神话还是拥有其自身不同于西方神话的特征,并对中国后世的文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中国神话的本土特征
(一)中国神话的分类映射出中国原始社会的发展轨迹及远古人类思维的变迁
中国神话包括“创世神话”“始祖传说” “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和“发明创造神话”。只有当人类可以凭借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表达对自然和社会的领悟时,神话才有可能产生[4]。原始先民面对无法理解的事物会产生神秘和敬畏的情感。
创世神话的产生实际上是人类寻求自我强大的一种心理暗示,人们通过对创造世界的想象,解释自身种族产生以及繁衍存在的必然,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有点像“天赋人权”,承认存在的必然,增强存在的信心,这种坚定无畏的精神是人类繁衍和发展的重要支撑之一。
始祖神话是从人的产生角度进一步阐述了人类存在的价值及意义。女娲补天,表明原始社会进入了母系时期,女性在种族繁衍中起到重要作用。远古时期,人口的增加关系到一个部落能否更好地在恶劣环境中生存的问题,这种对始祖的追忆和歌颂,反映了部落成员内在的统一归属性。
洪水是人类关于自然灾难最深沉的记忆。中国的洪水神话充满了英雄主义色彩和积极意义,看重人的智慧及斗争精神。
战争神话是随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增加,部落联盟壮大成为必然的时候出现的。战争神话不再那么的神乎其神,关于黄帝炎帝以及蚩尤的神话已经不是虚构那么简单了,人们开始在历史事件上加入了想象,表达了对华夏民族始祖的敬意及对始祖建立统一华夏的歌颂,记载了我们这个民族发端的历史真貌。
(二)中国神话中故事描写的单薄性以及记载的片断性
一种文化往往能够体现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中国神话表现出来的价值选择与以希腊为首的西方神话有明显区别,希腊神话是一个系统的、严密的体系:对于神的地位、关系、权力、职责有清晰的阐述和界定,希腊神话的故事往往彼此关联,产生联系,而中国神话故事内容都比较单一,描写显得较为单薄。在故事的描写叙述中,没有主次之分,不突出事件的经过,只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更多是谈论精神的价值及意义。如果说西方神话是正常的孩子,拥有天真、好奇和想象,那么中国神话就该是早熟的孩子,沉稳、严肃而庄严。
(三)中国上古神话中人物描写的平面性,过分理性及超完美性特征
中国上古传说中记载的人物都是极度理性和完美的,他们没有七情六欲,他们的存在只是为了拯救苍生,并随时做好了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准备,人物扁平不够立体,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神是我们民族价值取向的一种体现。
二、中国神话对后世中国文学的影响
(一)为后世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先秦散文中,《逍遥游》中鲲鹏的变化,为整篇文章抹上了神奇的色彩;到了明清,《西游记》《聊斋志异》《镜花缘》《封神演义》等都弥漫着神话的气息。这种对神话的发掘和改造,给新的文学作品带来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中国上古神话为中国传统文人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和精神的庇护
中国古代很多文人在对现实产生深深的失望时,就喜欢在文字中用神话的想象来构绘自己内心的世界,在神话中寻找自己内心的平静和皈依。
(三)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源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族精神的形成
1.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
中华民族发源于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广阔地域,3000年前的黄河流域生存条件复杂,洪水和旱灾,密林和野兽,为了生存和发展,先民只能不懈努力与自然做抗争,去获得种族的繁衍生息,因此神话中的神都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感。这种忧患意识和勤劳朴素、艰苦奋斗等精神便根植在了我们民族的精神中。
2.中国古代神话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
中国神话中的诸神不是为自己而生,均是为解救受灾难的百姓而生,在“神解救人”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神都具备了不惧艰险、勇敢无畏的精神特质,他们以拯救苍生为己任,不怕牺牲,勇往直前,这些精神在历史的沉淀中,都演化成了中华民族民族精神内涵中的重要部分,光耀古今。
参考文献:
[1][美]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M].北京:三联书店,1984:206.
[2]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2:113.
[3]李学勤.东周与秦代文明[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355.
[4]袁珂.中国神话通论[M].成都:巴蜀书社,1993.
(责任编辑 王曦)
作者简介:(马晶照,女,本科,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