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国家高等教育分类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2016-07-11郑滢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天津300071
郑滢(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天津 300071)
欧美国家高等教育分类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郑滢
(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天津300071)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张及其由精英化逐渐向大众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高校的结构也日趋复杂,展现出多样化的层次和类型,因而对高等教育的分类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分类体系的现状与不足出发,总结了欧美的先进发展经验,并结合国情提出对我国高等教育分类体系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分类体系
1 我国高等教育的分类体系及存在问题
2010年底,我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316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9%。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762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409所(含独立学院309所),成人高等学校353所。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1129所,高职(专科)院校1280所。全国共有培养研究生单位755个,其中高等学校481个,科研机构274个。
在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及其由精英化逐渐向大众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高等院校的类型和层次日趋多样化,高等教育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目前,占据主流地位的分类方式是由政府主导的,主要有以下三种(见表1),其中以第一种分类方法的社会影响最深远。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分类体系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1)资源配置偏重学校层级,高校盲目攀高与趋同。由于受高等教育系统内资源分配方式、政策、观念的影响,我国高校片面追求升格和特色不突出的倾向比较严重,在这种价值导向下高校分类与排名混为一谈,导致基于性质、任务和职能差异的高校分类逐渐异化为基于层次、质量、水平和地位的高校排名。
(2)教育结构缺乏与时俱进,人才培养难以满足社会经济需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分类标准就是以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为中心,按研究型、实用性、技术性人才培养的方式,对高校进行分类,强调了受教育者的职业标准、所培养人才的类型,这有利于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相协调,也有利于政府按人才培养目标分类规划指导。而在这方面,我国高等教育的分类体系虽然从各个角度都有划分,但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敏感度还十分欠缺,说明我国高等教育分类体系缺乏制度上的创新。
(3)偏重高校整体实力,优势学科建设尚未形成有效模式。我国高等教育分类过度强调高校的综合实力,导致高校盲目扩张,造成有限高校资源的浪费。而任何一所高等学校不可能在很多领域同时处于领先地位,因此优势学科建设应该是我国高等教育分类体系中的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然而关于学科建设应该建什么、怎么建,以及如何构建世界一流大学等战略性问题的探讨才刚刚开始,理论和实践上都有待突破。
(4)民办高等教育刚刚起步,制度环境有待完善。与公办学校相比,我国目前民办高校的发展历史还十分短暂,民办教育发展相对滞后。民办学校在校舍征地、师资队伍、招生与就业政策、经费投入、产权界定、合理回报率、税收优惠等方面缺乏有力的政策扶持与保障,与公办学校处于不同的竞争地位。在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民办学校自身的缺陷和急功近利倾向也暴露无余。
2 欧美国家高等教育的历史演进与创新发展
2.1美国大学制度演变脉络与创新
表1 我国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分类
美国高等教育的初步发展以1638年哈佛学院的成立为标志,之后又相继创办了耶鲁、新泽西等“九大学院”。美国的高等教育最初仿效的是欧洲大陆尤其是英国学院的传统模式,强调为宗教利益服务。在哈佛学院成立之后的两百多年里,美国高等教育始终只有本科这一级的高等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美国的高等教育开始关注社会现实的发展,形成了知识传授、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随之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学学院”衍生成为“初级学院”和“高等学院”两个层级。此制度不仅丰富了美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更重要的是适应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求,凸显了大学的研究职能与学院的普通教育职能。
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高等教育结构进一步发生变革,在学位结构上大量增加了副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的授予量;在形式结构上,私立大学尤其是私立营利性大学发展迅猛;在科类结构上,大力发展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学科。
2.2英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历程
12世纪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先后创立成为英国高等教育的开端,迄今为止,英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走过了800多年的发展历程。英国高等教育最初以教会、皇室、富商等民间办学为主,到19世纪20年代后掀起了与地方发展紧密结合的“新大学运动”,再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工业革命紧密结合的大学发展,英国的高等教育日益成熟。
20世纪之后,特别是二战之后,英国的国际地位受到重创,在经济上先后被美、德、日、法甩到后面,沦为二流强国。英国政府期待高等教育在战后国家的经济复兴与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政府开始利用经济杠杆介入高等教育,政府办学成为英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形式,除了对大学增加拨款之外,英国政府也开始了直接投入办大学的历史,创建了多科技术学院、新大学、开放大学等高等院校。
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进入大众化阶段,英国通过合并已有的技术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组建了30多所为地方产业部门服务的多科技术学院。
2.3德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沿革
早在14世纪,德国就产生了高等教育。到18世纪末,德国成为欧洲国家中大学最多的国家之一。进入19世纪,德国的大学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810年柏林大学的创建标志着大学教育的变革,把重点放在科学研究方面,首开教授与学生共同研究的学术之风。
德国的大学从一开始就既有学术自治的传统,又有受政府控制的特点。在学术自治方面,二战后联邦德国对高等教育的管理呈现出两大特点。第一,严格限制联邦政府干预各州高等教育,强调分权管理;第二,严格限制州政府及社会对高等学校的控制和影响,强调高校的自主性。在政府控制方面,联邦制原则是德国高教管理体制的一项基本原则,州政府行使实质性的主管教育职权,高校的主要经费来源是州政府的拨款,联邦教育与研究部则承担宏观层面的教育职责,包括学生资助、建设和扩建大学以及教育政策和立法工作。此外,还有一些全国性、独立性的教育协商和咨询机构,在联邦德国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需要指出的是,联邦教育与研究部与各州教育主管部门,以及那些独立性教育机构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是平等的合作伙伴。
目前,德国依然以公立高校为主,在334所大学中只有56家私立大学、43所教会学校,约有3%的德国学生在私立大学中就学。其主要原因是资金缺乏,而提高学费在德国是非常敏感的政治问题。
3 欧美国家高等教育分类的基本特点
3.1公私并举、注重就业、多层次的美国高等教育分类体系
美国是对高等教育分类研究最早的国家。主要有以下特点:
(1)多层次的高等教育结构。美国高等教育系统分为三类。第一类研究型大学,以基础性、学术性研究著称,设有庞大的研究生院,能授予博士学位。在这些大学的周围,形成一个个集教学、科研、开发和新兴工业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密切了教学与生产的联系。第二类本科大学,是以4年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及学院,多为州立大学,培养目标为中级科技、学术及专业人才,修满4年授予学士学位。第三类社区学院,包括2年制的普及学院和技术专科学院,招收高中毕业生中成绩较低和同等学历的学生,毕业时授予协士(副学士)学位。20世纪,美国高等教育结构呈金字塔型,在3500所高校中,不授学位、只发文凭的2193所,占61%;仅授学士学位的637所,占15%;有权授予博士学位的236所,占6%;其中有125所被称为研究型大学。
(2)公私并存的高等教育结构。美国能够先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庞大的、学生教育费用极低的公立院校的存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以州立大学和社区学院为主的公立高等教育系统,为大量希望升学者提供了无条件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美国有公立高校近1500所,私立院校1600多所。通常私立学校收费高于公立学校。两类都有质量很高、信誉很好的大学,主要区别在于经费来源不同。公立学校的经费主要来自于州政府从税收中拨给的款项,联邦政府给予科研、购置图书设备和向学生提供各种资助;私立学校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向学生收取通常比公立学校高得多的学费。两类院校的另一个区别是录取学生的标准不同。公立大学除了某些名牌大学外都带有普及性质,而私立大学的录取标准要求较高。公立学校的规模一般要大于私立学校的规模。
(3)社区学院是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力军。美国的短期高等教育比较发达,一般称之为社区学院。短期教育主要有就业训练、升学、补习、成人继续教育、更换职业教育等目的。它既有普通教育的特点,又有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特点。截至2006年底,美国共有1202所社区学院,入学人数已达1160万人,学生数占美国大学生总数的45%[1],有近60%的大学适龄人口申请就读二年制社区学院或技术学院[2]。这些社区学院开设各类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不是为学生接受更高层次的高等教育服务的,而是为他们毕业后直接就业服务的。社区学院相当于我国大学专科层次,毕业生或就业工作,或转入四年制本科院校续读后两年课程。社区学院不仅构成了美国高等教育金字塔的基础,而且因其办学特色在高等教育界受到广泛赞誉。
3.2一视同仁、绩效导向、多层次的英国高等教育分类体系
(1)一视同仁的高等教育结构。1992年以前,英国高等教育系统分为大学和多科技术学院(属于非大学的高等专业技术教育)两个部门,前者是教学科研中心,后者是教学单位,全国学位授予委员会拥有对其学位的颁布进行审核的权利。随着英国接受高等教育人数的不断增加,多科技术学院要求获得与普通大学同等的权利与地位。因此,在1992年的《高等教育与继续教育法》中,英国废除维持了20多年的高等教育的双重制,建立了统一的高等教育系统:将所有多科技术学院(约有60多所)提升为新大学,与原47所传统大学平起平坐,一视同仁,以取消原来两类院校在招生、学位的授予权、教师聘用、经费使用等方面存在的不平等待遇。
(2)多层次的高等教育结构。在公立的开放大学、新大学不断发展的同时,传统的精英大学在英国高等教育系统中仍占至尊地位,并陆续向现代的研究型大学过渡。由此英国的高等教育结构便呈现精英大学教育,普通大学教育,非传统大学教育三个层次。这三种系统并行不悖,各按其职能和特色不断发展壮大,这也是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解决大众化教育模式与传统精英教育模式之间矛盾的最有效方式。
(3)纵向分化的高等教育结构。1992年英国政府取消“双重制”后,就通过“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HEFC)对所有高等教育机构一视同仁的提供教育经费,但是不同高等院校研究经费数额是有选择性的,具体办法是通过“研究评估作业”(RAE),根据研究绩效来确定。英国的RAE一般4-5年进行一次,评估对象是各学科领域而不是整个高校,将评估结果划分为不同的等级,经过1986至2008年间6次研究评估活动,英国高等院校逐渐出现了纵向分层化现象。
3.3学术型和应用型融合发展的德国高等教育分类体系
德国高等教育发端于中世纪后半期,深受人文主义和宗教改革的影响,推崇用观察、经验发展科学,使实验室、医院和植物园等都成为大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早在19世纪,德国高等教育就已经分为两类:一类是洪堡创立的柏林大学以及按照柏林大学精神建立的大学;另一类是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的与传统大学功能不同的高等工业学校或其他专业性学院,为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这两类分类标准逐渐演变为现在以学术和应用为标准,把德国高校分为大学和高等应用专业学院两大类型。大学层根据学科专业的设置又可以分为综合性(但一般都是文理综合性)、理工型、艺术型院校等;高等应用专业学院的类型也大致根据专业设置划分,主要分为普通类的高等应用专业学院和公共管理学院。
综上所述,从欧美高等教育分类体系可以看出,随着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化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高等教育科学分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高等学校在规模扩大中定位不明的问题。美国、英国、德国的高等教育分类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没有绝对固定的模式,因为它是与一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传承以及社会发展的动态演进特征密切相关的。
4 结合国情,借鉴经验,我国高等教育分类启示
启示一:明确定位,平行发展,不同层级的高等学校各司其职。
从欧美高校的教育分类体系看,无论是美国、英国、德国的高等教育结构都有层级的划分。这与我国的“985工程”大学、“211工程”大学、全国重点大学、地方重点大学、地方一般本科院校、高职高专等的高等教育分类相对应。但最关键的三点是:第一,欧美大学的这种层级结构没有地位高低之别,只有优劣之分,不论是研究型大学、普通大学还是职业学院地位都是平等的;第二,欧美高等教育不同层次的院校拥有各自明确的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第三,高等院校层次和类型趋于稳定,很少进行合并和升格,从体制上就抑制了盲目升格的空间。
结合我国具体实际,学科类高校以培养学术研究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专业类高校以培养行业领域的工程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而职业类高校以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实用性、技术技能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并由此决定了三者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的差别,即:学科类高校以科学发展和学科分化为依据,专业类高校以行业领域为面向,职业类高校以岗位和岗位群为面向。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急需大量的工程型和复合应用型的高级人才,因此引导专业类和职业类高校的发展成为下一轮高校调整的重点。
启示二:绩效导向,动态评估,优化高等教育分类的资源配置方式。
英国以大学科研质量评估为基础的条件科研经费资助体制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通过综合评比各大学学科的发展水平、规模和成本,英国将年度科研拨款按比例分配给具有明显发展优势和竞争力的大学和学科。这种做法对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提升英国大学的整体科研竞争力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结合我国具体实际,可考虑分别针对学科类、专业类和职业类三种高校进行教学和科研的动态绩效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实施国家或地区的教育事业经费资助。
启示三:适应发展,关注就业,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使各产业中产品的知识含量与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产业间呈现出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的转移,产业结构内部的这种变化,对教育的层次、科类等结构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按照经济发展的规律,我国当前社会需求增长最快的是熟练掌握专业操作技能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要紧密结合社会需要,大力发展专科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
启示四:鼓励民办,公平竞争,推行多元化的高等教育投资体系。
欧美国家特别是美国的私立学校在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美国私立高校独具特色,第一,美国私立大学把质量作为生命线,许多私立大学具有顶尖的国际水平,2006年美国USNEWS大学排行榜上,前二十名中除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并列第二十之外,其他全部是私立大学。为了提高质量和学术水平,美国私立大学不惜一切代价聘请高水平教师,购置最先进的教学设备等;第二,美国私立大学办学资金来源很多,一是能得到政府资助,二是能得到社会个人和财团的捐助,三是为社会服务和进行科研能使他们得到其他的经费来源;第三,私立大学具有多层次性,既有精英型的研究型大学,又有以培养职业技术人才为主的社会大学等多种类型。多层次性既促进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发展,亦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要;第四,美国私立大学的高度自治性保障了大学学术自由的传统,它的市场性使得美国私立大学紧密联系社会需求,从而获得社会广泛的支持。美国私立大学的兴盛,极大地缓解了美国政府的高等教育投入的压力,推动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引进了竞争的机制,促进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多样化。
结合我国的实际,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还处于相当初级的阶段,应该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采取各种措施鼓励私人投资办学校。首先要解决民办高校边缘化的问题,着力从政策层面解决民办高校的身份和公平待遇问题,保障民办高校的合法权益和利益,鼓励非营利性的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第二,与美国有很大不同,我国民办教育起步不久,缺乏实力,办学经费来源单一,政府的资助政策得不到确切落实,因此必须在观念上和实质性政策扶植上从根本上改变对民办高校的歧视待遇,一视同仁,用政府投入带动其他资源;第三,美国的私立大学有悠久的历史积淀,业已形成比较完整的分类体系,但我国民办高校刚刚起步,从成长路径上更要结合中国的实际,因此可以借助于民办大学对市场需求反应灵敏的特点,以培养当前急需的职业技术人才为主线,逐步的向其他层次拓展,为国家和社会服务培养无缝衔接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松梅,王新刚.美国高等教育结构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2]曹赛先.高等学校分类的理论与实践[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2004.
[3]潘黎,刘元芳,等.德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之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4):43-48.
[4]朱健,胡义伟.美国高等教育迅速崛起的四个突出因素及其对我国的启示.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