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进展

2016-07-10潘惠汪元陈磊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6年5期
关键词:类风湿临床研究关节炎

潘惠 汪元 陈磊

【摘 要】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日益增多,综述近5年来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进展,以期提供临床参佐。

【关键词】 关节炎,类风湿;中医药;临床研究;综述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侵蚀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其基本病理改变为滑膜炎、血管翳的形成,并逐渐出现关节软骨及骨的破坏,最终可导致关节畸形、功能丧失。本病病因不明,且不能治愈,西医治疗以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为主,这些药物在缓解症状的同时,常出现多种副作用,患者不能耐受。中医药治疗痹证历史悠久,疗效显著,且毒副作用小,临床具有一定的优势。近年来,中医药研究在RA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

就[1],现将近5年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中医学并无RA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当属“痹证”范畴。古代文献中对痹证的病因病机论述很多,如《黄帝内经》曰:“病在阳曰风,病在阴曰痹。故痹也者,风寒湿杂至,犯其经络之阴,合而为痹。痹者闭也,三气杂至,雍痹经络,血气不行,故名为痹。”[2]《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合为痹。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3]古代医家认为,风寒湿等外感因素是痹证发病的外在条件。《类证治裁·痹症》明确指出:“诸痹……良由营卫先虚,腠理不固,风寒湿乘虚内侵,正气为邪而阻,不可宣行,而留滞,气血凝涩,时久而成痹也。”说明营卫不和是引起RA的病机之一。《景岳全书·风痹》曰:“风痹之证大抵因虚者多,寒者多。惟气血不充,风寒得以入之……此痛痹之大端也。”气血亏虚也是引起RA之病机。《圣济总录》明确指出:“论曰:饮天和,食地德,皆阴阳也,然而不留哉。夫惟动静居处失其常,邪气乘间,曾不知觉,此风寒湿三气,所以杂至合而为痹。”说明久病大病或禀赋不足等原因引起的阴阳失调亦是RA之病机。古代医家还认为,除外感因素,内因是RA发病的主要病理基础[4]。

现代医家对RA的病因病机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娄多峰[5]认为,RA的病因病机主要归结为正气亏虚、外邪侵袭、气滞痰瘀,并概括为“虚邪瘀”。RA的发病,三者关系密切,正虚是内在因素,邪侵是重要条件,痰瘀病理关键。房定亚[6]认为,RA活动期发病多为阳盛体质复感外邪,热盛成毒,湿郁化浊,二邪交结,窜入经络,舍于关节,灼伤血脉,正邪交争,经络阻隔,气血凝滞。“湿热毒痹”是RA活动期的病机关键。同时,由于RA活动期热毒炽张,耗气伤阴,气损及血,故RA缓解期亦多呈现气阴不足,气血衰少之证,尤其在经年久病者中更为显著。周仲瑛[7]认为,RA中晚期病机主要以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为本,痰瘀互结、风湿痹阻为标。痰瘀互结胶固难化,导致病势缠绵。徐经世[8]认为,尪痹非风,以寒、湿为基本病理因素;尪痹的基本病机是寒湿流注,气血不和,筋骨受累,损及肝肾。综上,现代医家对RA病因病机的认识可归结为早期平素体虚、阳气不足或素体阳盛,感邪而诱发;缓解期痰瘀互结致病程缠绵,可至气阴不足、气血衰少;终至晚期耗气伤血。

2 辨证论治

2.1 分型论治 辨证论治强调以人为本,突出了个性化的中医思路。李彦民[9]临证治疗RA因人施治,在用药组方上讲究辨证辨病相结合,在临床中将RA分为5型,即湿热痹阻证、寒湿阻络证、瘀血阻络证、肝肾两虚证、气阴两虚证,治疗上分别予以木防己汤合四妙散加减、自拟仙龙颗粒加减(威灵仙、制川乌、秦艽、细辛、穿山龙、乌梢蛇)、自拟膝乌汤加减(怀牛膝、狗脊、骨碎补、制川乌、穿山龙、乌梢蛇、苍术、威灵仙)、桃红四物汤加减、生脉散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张敏等[10]在临床中注重病证人结合,多运用祛风除湿、补益肝肾等治疗方法,根据RA发病机制并结合临床特点分为6型,即湿热痹阻型、寒湿痹阻型、肾气虚寒型、肝肾两虚型、痰瘀互结型、毒热痹型,治疗上分别予以白虎加桂枝汤合宣痹汤加减、乌头汤加减、附子八物汤加减、肾气丸或左归丸加减、身痛逐瘀汤加减、四妙勇安汤加味。分型论治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

2.2 分期分型论治 随着对RA认识的深入,现代医家结合RA的发病特点,在RA发病的不同阶段进行分型论治,即分期分型论治。徐经世[8]临证将RA分为急性期、缓解期,急性期又分为寒湿痹阻型、湿热蕴结型、寒热错杂型,分别予以乌头汤加减、白虎加桂枝汤加减。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缓解期又分为气血亏虚型、肝肾不足型,分别治以黄芪桂枝五物汤、独活寄生汤加减。他在选方用药上喜以经方为基础,临证时注意固护脾胃,注意辨病位用药,注重精神调摄。吉海旺[11]将RA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及慢性期3期。急性期分为3型,湿热伤肾证治宜清热祛风、补肾活血,方以风湿0号方加减(羌活、独活、威灵仙、秦艽、赤芍、生地黄、忍冬藤、地骨皮、黄柏、知母、续断、乳香、骨碎补、甘草);风寒湿阻证治宜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方以乌头汤加减;风湿热郁证治宜疏风通络、清热除湿,方以风湿0号方为基础去补肾药,加清热疏风之品(生石膏、连翘、桑叶、金银花等)。亚急性期多属肾虚寒侵,治宜活血补肾、除湿祛风,方以风湿Ⅰ号方加减(独活、桂枝、牛膝、防风、炮附片、续断、赤芍、熟地黄、骨碎补、威灵仙、补骨脂、伸筋草、甘草)。慢性期最常见的证候为肾虚血瘀证,治宜活血补肾、通络止痛,方以风湿Ⅱ号方加减(淫羊藿、鹿角胶、巴戟天、独活、何首乌、乌蛇、丹参、乳香、没药、骨碎补、补骨脂)。RA亚急性及慢性期有时也会出现肝肾阴虚证,治宜活血通络、补益肝肾,方以风湿Ⅱ号加减(秦艽、补骨脂、骨碎补、生地黄、黄柏、知母、何首乌、丹参、独活、乌蛇、乳香、没药等)。RA属系统性慢性疾病,除了控制活动期症状,治疗的重点应倾向于缓解期的治疗,以防止发病,此谓“固本清源”。而这往往是临床上最容易忽视的地方,也是今后应该努力和研究的方向。

3 经方治疗

经方治疗RA历史悠久,并沿用至今。李伟[12]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RA患者30例,1个疗程为4周,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治疗后,2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及各免疫球蛋白含量均低于治疗前(P < 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 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亦较低。刘晓玲[13]主张活用经方,辨证论治,在临床上将RA分为风湿痹阻证、寒湿痹阻证、寒湿中焦证、湿热蕴结证、寒热错杂证、肝肾(气血)亏虚证6型。治疗上分别选用不同的经方:风湿痹阻证治以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或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寒湿痹阻证治以桂枝附子汤或白术附子汤加减,寒湿中焦证治以甘姜苓术汤,湿热蕴结证治以四妙散合茵陈五苓散加忍冬藤、萆薢、泽泻,寒热错杂证治以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痰瘀凝滞证治以桂枝茯苓丸加味,肝肾(气血)亏虚证肝肾虚者用八味肾气丸,肝肾(气血)亏虚证气虚甚者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血虚甚者用当归芍药散。李树东等[14]观察52例使用桂枝芍药知母汤进行临床治疗的RA患者,结果显示,观察组在角色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等生活质量项目评分,总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

4 自拟方

随着对中医药治疗RA的深入研究,中医学者提出许多自拟方。吕明慧等[15]观察30例活动期RA患者给予甲氨蝶呤加用补肾解毒通络方(仙茅15 g、淫羊藿15 g、续断15 g、青风藤15 g、忍冬藤30 g、肿节风30 g、生地黄15 g、姜黄15 g、牡丹皮9 g、赤芍9 g、全蝎3 g、乌梢蛇9 g、生甘草6 g)水煎治疗,3个月后,2组DAS28、HAQ、ESR、C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 < 0.05),且治疗组优于治疗组(P < 0.05)。杜转敏等[16]给予50例活动期RA患者口服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片联合通络除痹汤(防风、秦艽、徐长卿、羌活、独活、当归、延胡索、川牛膝各15 g,仲筋草、透骨草各25 g,桑枝25 g,川芎、地龙各12 g,白芍10 g)治疗, 3个月后,观察组ESR、CRP、RF较治疗前下降且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 < 0.05)。刘德芳[17]以45例RA湿热痹阻型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重剂苦寒燥湿药方三黄一龙汤(黄芩、黄连、黄柏、地龙)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对照组采用MTX治疗。采用ELIAS法检测,治疗第2周时,治疗组较对照组ESR、CRP、DAS28明显降低(P < 0.05或P < 0.01);治疗4周时,治疗组白细胞介素(IL)-1、IL-6、IL-17、ESR、CRP、DAS28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均明显降低(P < 0.01)。

说明三黄一龙汤联合MTX能在2周内有效改善炎性指标,4周内抑制细胞因子IL-1、IL-6、IL-17表达。

5 中成药

中药汤剂治疗RA虽然效果明显,但受煎煮、携带、时间,及患者耐受力等限制较多,中成药的出现深受广大患者的喜爱。万红建等[18]将52例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均予以小剂量MTX治疗,治疗组加用痹祺胶囊。治疗12周后,2组实验室指标[IL-17、肿瘤坏死因子(TNF)、RF],临床症状(压痛、肿胀关节数、关节压痛、肿胀指数)评分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 < 0.05或P < 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 0.05或P < 0.01);不良反应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可见痹祺胶囊联合小剂量MTX治疗RA可提高疗效,改善炎症和临床指标。郑新春等[19]将42例活动期RA患者分为2组,试验组予以金藤清痹颗粒治疗,对照组予以湿热痹冲剂和模拟品口服治疗,6~8周后,2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双手平均握力、晨僵、休息痛、ESR、RF、CRP等临床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 < 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 < 0.05)。说明金藤清痹颗粒可以明显改善活动期RA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各项理化指标,疗效确切。李小兰等[20]观察辨证为肝肾不足、风湿阻络型RA患者68例,随机分2组,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七味通痹口服液。治疗8周后,2组关节压痛度、关节肿胀数、关节疼痛度、晨僵时间、关节功能评分、IgG、IgA、IgM、RF、ESR、CRP及血清中IL-1、IL-6、INF的表达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 < 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 0.05)。可见七味通痹口服液通过调节免疫因子,对治疗肝肾不足、风湿阻络型RA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中成药是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结合的产物,也是中医药发展的趋势,只是存在无法因人而异的缺憾,有待改善。

6 单味药及其提取物

6.1 雷公藤 雷公藤系卫矛科雷公藤属木质藤本植物,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等作用。梁虹等[21]研究表明,雷公藤多苷治疗RA能降低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血清炎性因子及血管新生相关因子表达(P < 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雷公藤多苷能抑制CIA大鼠关节滑膜血管新生,降低CIA大鼠血清炎症因子及血管新生相关因子表达(P < 0.05)。王均琴等[22]研究表明,雷公藤提取物(TWHF)与安慰剂相比,关节肿胀数、晨僵、双手握力、ES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但不良反应率TWHF高于安慰剂组。TWHF与慢作用抗风湿药(DMARDs)比较,晨僵及双手握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雷公藤药用历史悠久,应用广泛;但毒性较大,其毒副作用限制了临床应用。临床试验研究表明,甘草配伍雷公藤,能加速雷公藤甲素等成分的代谢转换,降低毒性;配伍白芍能够减少肝损伤。合理的复方配伍能降低雷公藤的毒副作用。除此之外,通过联合西药或配合针灸治疗均能对雷公藤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23]。

6.2 黄 芪 黄芪为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属豆科植物,具有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托毒生肌的作用。徐娟等[24]认为,后世多采用仲景方治疗RA,且用于治疗RA的经方药物组成中多含黄芪,治疗效果显著;《金匮要略》中亦多运用黄芪治疗RA,如黄芪配白芍治气血不足型痹证,黄芪配乌头治风寒湿痹,黄芪配防己治湿邪阻络型痹证。封桂英等[25]研究表明,黄芪茎叶总黄酮灌胃给药可改善Ⅱ型CIA小鼠的关节损伤程度、有效抑制关节炎症的发展、明显改善CIA小鼠一般症状并调节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Th17/Treg平衡,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

6.3 白 芍 白芍为芍药的干燥根,属毛茛科植物,具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敛阴收汗之效,药效成分主要为糖苷类物质,统称为白芍总苷(TGP)。TGP可在多个环节影响炎症过程、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具有抗炎镇痛、免疫调节、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及保肝等作用,既可联合用药也可辅助用药,不良反应小,是治疗RA的良好选择[26]。贾敏等[27]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A患者与健康志愿者T细胞表达RANKL的情况,观察TGP对RA患者T细胞表达RANKL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健康志愿者组相比,活动期RA患者T细胞RANKL表达率显著增高(P < 0.01);体外培养的RA患者外周血细胞被TGP 50,100 μg·mL-1剂量作用,可使T细胞RANKL表达量下降(P < 0.05或P < 0.01)。TGP通过抑制T细胞可表达RANKL,起到减慢破骨细胞活化及其引起的骨质破坏。

7 中医外治法

7.1 艾灸结合外用灵仙止痛酒疗法 艾灸是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贾敏等[28]采用艾灸结合外用灵仙止痛酒疗法治疗RA患者,选取2组穴位(双侧关元、足三里,脾俞、肾俞)进行艾灸,同时配合外用灵仙止痛酒涂抹于全身疼痛部位(灵仙止痛酒药物组成:川草乌5 g、雷公藤9 g、细辛5 g、白芷10 g、乳香15 g、没药15 g、骨碎补10 g、威灵仙30 g、土鳖虫15 g、青 风藤10 g、海风藤10 g、羌活10 g、独活10 g、草红花15 g、川芎9 g、全蝎3 g、蜈蚣3条。上述药物用1000 mL酒精度数为52%~65%的酒密闭浸泡1周后取用)。1个疗程后,全身疼痛症状基本消失;2个疗程后,基本能自行活动;3个疗程后,自觉全身关节活动自如,患者痊愈。

7.2 中药熏蒸疗法 中药熏蒸疗法是指在进行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选用中药进行熏蒸,借助其药力和热力治疗疾病的一类疗法。白刚[29]观察中药熏蒸法治疗RA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熏蒸组加用中药熏蒸(药物组成:川芎15 g、羌活15 g、独活20 g、防风15 g、细辛6 g、桂枝15 g、制川乌10 g、制草乌10 g、徐长卿25 g、海风藤20 g、透骨草12 g、姜黄15 g、冰片1 g、苏木20 g)治疗,1个疗程后,熏蒸组ACR20、ACR50、ACR70、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1)。

7.3 中药外敷疗法 中药外敷疗法是将新鲜的中草药切碎、捣烂,或将中药末加赋形剂调匀成糊状,敷于患处或穴位的一种疗法。李珊珊等[30]选取35例痰瘀痹阻型RA患者予以中药外敷疗法(药物组成:白附子、白芥子、生半夏、生天南星、川芎、麻黄、青风藤、川芎、乳香、没药)配合适当的功能锻炼治疗,4周后,患者晨僵时间、双手握力、疼痛VAS评分等指标明显改善(P < 0.05)。药泥外敷疗法可使药物直达病所,避免口服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明显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7.4 冬病夏治疗法 冬病夏治疗法是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在夏季阳气旺盛之时,尤其是三伏天,选取穴位敷贴,在夏季治疗冬病。付懿[31]观察三伏天中药穴位贴敷(药物组成:白附子、天南星、白芷、艾叶、防风、吴茱萸、延胡索、生姜。穴位选取:足三里、内膝眼、选犊鼻、血海、鹤顶、委中、肝俞、肾俞、脾俞、命门、腰阳关、脾俞等)治疗RA患者70例的临床疗效,治疗3年后,总有效率达到92.86%。冬病夏治法可明显减轻RA的关节疼痛、肿胀、畸形等症状。

8 结 语

RA是一种慢性疾病,临床上仍属疑难杂症,早期不易发现,一旦确诊,则必须做好长期治疗的准备,现代医学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中医药治疗RA具有多靶点、多机制、多途径、安全简便、副作用小等优势。目前,随着中医药治疗RA的研究日趋成熟,其与现代医药学研究的有效结合将是今后治疗RA的重要突破口。但是,中医药在治疗RA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缺乏统一的中医诊断、分型、分期、疗效评定标准;缺乏标准化、规范化的药理、药化、药学机制的研究;远期临床疗效观察相对较少,观察指标多集中等问题,仍需临床及科研工作者进一步深入研究。

9 参考文献

[1] 李振彬,杨静.风湿病学中西医发展趋势和设想[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3,25(9):1-5.

[2] 单书键,陈子华.古今名医临证金鉴痹症卷[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3.

[3]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463.

[4] 娄玉钤.中国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9-75.

[5] 李满意,娄玉钤,杨林江.娄多峰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总结[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7):45-50.

[6] 周彩云,唐今扬.房定亚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J].中医杂志,2010,51(10):877-878,880.

[7] 周生花,周计春,刘龙.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8):2502-2504.

[8] 汪元,张莉,李艳.徐经世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J].中医杂志,2015,56(12):1003-1005.

[9] 郝龙飞.李彦民教授辨证论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14):18-20.

[10] 张敏,卞俊荣.辨证分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26(5):61-62.

[11] 衣蕾,姜小帆,李娟娥.吉海旺教授分期辨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6):60-62.

[12] 李伟.经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分析及《黄帝内经》对本病治疗的探析[J].中医中药,2014,4(10):100-102.

[13] 冯龙浩,王维,余文雯,等.刘晓玲教授运用经方辨治类风湿关节炎经验述要[J].国医论坛,2015,30(2):6-8.

[14] 李树东,王艳.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14(25):147-148.

[15] 吕明慧,杨光辉,何奕坤.补肾解毒通络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4,48(11):55-57.

[16] 杜转敏,杨毛吉,窦娟娟,等.通络除痹汤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5,47(2):97-98.

[17] 刘德芳,罗勇,晏娇,等.三黄一龙汤联合MTX对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型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6、17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35(1):33-36.

[18] 万红建,刘军,徐军英,等.痹祺胶囊联合小剂量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2,33(5):669-671.

[19] 郑新春,杨德才.金藤清痹颗粒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3,35(3):15-16.

[20] 李小兰,邓国忠,李君.七味通痹口服液配合西医常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34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5,21(3):69-71.

[21] 梁虹,张学增,张育,等.雷公藤多甙对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10,4(4):272-279.

[22] 王均琴,李国春,周学平,等.雷公藤提取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Meta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0):1032-1035.

[23] 褚克丹,苏晓宇,李煌,等.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雷公藤的减毒增效措施的研究现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21(16):208-213.

[24] 徐娟,刘亚伟,袁立霞.从《金匮要略》浅析黄芪在痹证治疗中的配伍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10):2471-2472.

[25] 封桂英,邢恩鸿,宋鸿儒,等.黄芩茎叶总黄酮对CIA小鼠Th17、Treg细胞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4,25(3):547-549.

[26] 张源潮,孙红胜,潘正论,等.白芍总苷在风湿免疫病中的研究进展[J].医药专论,2010,31(8):449-453.

[27] 贾敏,张寒.白芍总苷对RA患者T细胞表达RANKL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1,27(6):36-38.

[28] 贾敏,高秀花,李德志,等.艾灸结合灵仙止痛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证验治[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4):125.

[29] 白刚.中药熏蒸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J].黑龙江医药,2012,25(3):449-452.

[30] 李珊珊,张彦.中药外敷治疗痰瘀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8):675-676.

[31] 付懿.冬病夏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4,9(36):203-204.

收稿日期:2016-01-08;修回日期:2016-02-29

猜你喜欢

类风湿临床研究关节炎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
类风湿因子阳性是得了类风湿关节炎吗
跑步易患关节炎
不穿秋裤就会得关节炎?你会犯这个常识错误么
类风湿因子需要转阴吗
类风湿因子阳性就是类风湿关节炎吗
腹腔镜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卵巢内异囊肿的临床研究
黄芝通脑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彝药“我思”治疗痛风性关节炎6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