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霍尔编码解码理论解读动画《秦时明月》
2016-07-10王海涛
王海涛
【摘 要】《秦时明月》是我国首部3D武侠动画片,整部动画以“历史为骨,艺术为翼,中华文明,宏扬百世”为宗旨,力求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对青少年有积极的引导作用。本文利用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分析了该动画制作方作为编码者如何对动画进行编码,同时也从主导、协调、对抗、三种方式对受众的解读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编码;解码;秦时明月;受众
编码解码理论最早来自斯图亚特·霍尔德文章《电视讨论中的编码解码》。在此文章中,霍尔重点运用符号学和文化霸权理论对电视传播中的“编码”和“解码”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探讨,详尽揭示承载着意识形态的电视话语的意义流通过程,以及在解读环节中受众与主导意义结构争夺霸权的实践[1]。
一、《秦时明月》的编码特点
(一)中国历史在动画中的再现
编码阶段是编码者选择符号,组合加工符号,最终生产出信息的阶段。因此,编码阶段涉及到如何选择符号,如何组合加工符号,符号加工组合 成何种形态等一系列实践操作问题。编码是对特定文化符号的选择过程,一方面有着利益和意识形态的驱动,另一方面也要考虑传播的效果,即受众对该特定文化符号的接受心理和接受过程。
《秦时明月》改编自台湾作家温世仁的同名小说,年代背景定格在秦朝,以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为背景。《秦时明月》秉承七实三虚的创作理念,在史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片中再现了当年百家争鸣的文化盛世。不同于单纯的热血漫画崇尚暴力与血腥,在“武”的过程中弘扬一股中国的侠义精神,并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融入民间传说,像具有灵魂的机关走兽、秦始皇东渡东瀛的传闻在片中都有提及,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动画的可看性与趣味性。
(二)风云人物的重塑
编码者再现了历史枭雄和豪侠的勃发英姿,各路能人异士汇聚在此,他们具有鲜明的职业身份与个人魅力,嬴政为帝,李斯为相,蒙恬为将,赵高为宦官,月神、云中君为谋士,端木蓉为医者,荆天明、盖聂为侠客。人物的编码符合东方传统审美,没有盲目追随欧美动画与日本动漫。《秦时明月》尽可能的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尊重历史,影片中的角色大多数都能在史书中找到一一对应的原型。
(三)服饰的中国元素
《秦时明月》的服饰融入了很多中国的古典元素,男人衣襟、领口处都有回字纹的民族图腾,凸显了秦朝的时代特征。诸子百家的服装风格各异,服装是身份阶级的标志。动画中除了中原大陆的传统服饰还有一部分少数民族的服装,例如来自蜀山的石兰身着苗疆服饰,头戴银冠,异域的服饰增加了人物的神秘感。色彩的运用也考虑到了各种人物的性格与身份地位的不同。
(四)意境悠远的中国风的音乐
在配音上,动画片多使用竹笛管弦等民族乐器。胡彦斌为其量身打造中国风的片头曲《月光》,剧中人物演奏的乐器也为中国古乐器,意境幽深。燕国琴师高渐离为善击筑,墨家雪女擅长吹箫。筑是战国时非常流行的击弦乐器,其与萧都是中国古代的乐器。
二、受众的“解码”方式
斯图亚特·霍尔认为观众的解码方式受社会地位、政治意识、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人解读能力也是不同的。用特尼尔的话来说:“我们用解读一词不仅仅是指鉴别并解码一定数量的符号的能力,而且是指这样的主观能力,即将这些符号放入他们之间及于其他符号之前的创造性关系中。这个能力自身是指对一个人所处总体环境的全面感知的條件。”[2]
编码者试图让观众按照他们的意愿理解意义,他们的理想是完全清晰的传播。然而,他们不得不面对的是系统被扭曲的传播。因此,按照霍尔德分类,受众的解码方式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主导霸权解读方式;第二种是协调解读方式;第三种是对抗的解读方式。以下就以这三种解读方式来分析观众对动画《秦时明月》的解读。
(一)主导式解读
这种模式假定观众的解码立场跟电视制作者的编码、制码立场完全一致,意味着编码和解码的过程完全对等,受众对编码者所传递出的信息全盘接受。[3]比如网友zualm说:“看了《秦时明月》,我很震惊,也很喜悦,因为我看到了国产动画的希望。我是90后,也爱看死神、火影可是我更爱看《秦时明月》。”
这种解码方式表明,《秦时明月》对观众产生的感知、认知、意识形态或者行为结果是积极的。并且编码这在动画中潜藏的文化规则和立场与观众保持了高度的一致,使观众(即解码者)在文化惯例、社会背景、当前利益等方面产生了共鸣。
(二)协商型解读
在这种类型中,解码包含着相容因素和对抗因素,也就是解码者在接受过程中,对解码一方认同中有抗拒——既不完全接受,也不完全否定。即编码者与解码者之间存在一种矛盾的协商过程。在《秦时明月》这部动画中这种立场占据了一小部分。例如网友夜阑星辰说:“秦时明月的视觉效果挺好,但是动作有点烂,而且角色和场景不搭调,加油啊!”。
持协商型的立场的解码者一方面承认编码者的权利话语,另一方面有保留着对自身特定情况的特殊对对待的例外运作。即这部分观众赞同编码者对动画内容的设计人物角色的设定,这与编码者搜期望达到的目标是一致的。但是在涉及个人喜好等问题上存在一些意义或者不满。
(三)对抗型解读
这种对抗性解读是最为激进的一种,是因为电视观众有可能完全理解节目话语赋予的字面和内涵意义的曲折变化,但以一种全然相反的方式去解读信息。在这种情况下,解码完全是对编码者意图的批判和抵制,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是全新的意义。
在对《秦时明月》的解读中只有一少部分人持有对抗性的解读方式。例如网友111级别说:“什么不错啊!哼!中国最牛的动画经典永远是黑猫警长跟葫芦娃!”。这部分人为动画故事情节冗长繁杂,剧情太拖拉,看了几集之后就放弃了。
参考文献:
[1]高红波、斯图亚特·霍尔:编码解码理论[J].文化发展论坛,2006(8).
[2]罗钢、刘象愚.文化研究读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3]王爽.从“编码解码”角度解读娱乐节目——以《年代秀》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