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原因及转化策略分析

2016-07-10何光向

成长·读写月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学困生小学数学

何光向

【摘 要】学生是有差异性的,对于数学“学困生”而言,这些差异性就更加明显。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转变教学观念,促进“学困生”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呢?对此,我们有如下教学体会。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

一、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一)现行的应试教育的影响

应试教育在我国教育过程中存在已久,弊端也逐渐显现,教育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但是改革也只是表面的改革,在进行具体教育的时候,学生面对的依旧是应试教育的模式,这样学生面对的数学就是一个个的公式和符号,就是不断解题和讲题,教师有时候连数学的公式的由来也不对学生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对数学的印象就是很枯燥,并不能顾深层次地去感受数学所带来的魅力,这样自然而言就产生了学困生。

(二)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厚

数学学困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提不起来兴趣。数学学科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一些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不强的话,那么学生就不能够提起来数学学习的兴趣,这样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只是跟着教师学习数学的表面形式,并不能够自己主动去挖掘数学的深层含义,只是知其然并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学生在遇到同样的知识点但是问答的形式变化的时候,学生就不能够正确转化,这样学生久而久之就感觉到数学很复杂,教师如果也不对学生进行疏导的话,学生就会对数学产生畏难的情绪,这是不利于学生学习的长远发展的。

(三)数学教师的专业不过硬

尽管我国近年来要加大基础教育,但在小学教育过程中教师依旧是良莠不齐,教师都缺乏正确的数学观,对数学的敏感度也不高,只是将教书当做一个谋生的手段,这样教师在面对学困生的时候,就不能够理解这些学生的真实状况,更不用说来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转化。教学素质较低的教师往往会忽略到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对于敏感的学生来说,教师这样的态度就加剧了学生对数学的反感情绪,自暴自弃,从而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越来越糟糕。

二、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策略

(一)关注个性差异,让“学困生”每天都有成就感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学就是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获得知识、能力和价值观的和谐发展。“学困生”也有个性特征,教师只有针对具体学生具体分析,才能让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每天都有进步。例如,同样是数学“学困生”,他们学习成绩差的原因也不尽相同:有的是因为智力方面的原因影响了学习成绩,有的是因为上课爱开小差,有的是因为没有养成认真检查的习惯,等等。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符合“学困生”学习特点的作业,从而让他们能在每天的作业中感受到学习的进步,获得成就感体验,进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了解学生心理需求,寻找教育突破口

心理学者曾经研究过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之间的关联,在人类认知过程中情感也会随着发生改变,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前必须要有学习兴趣,否则只能是单纯地依靠机械记忆,并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就要走下讲台,放下教师的姿态,深入学生群体之中,了解小学生内心的真实需求,要让小学生将自己作为朋友,能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宇的学习基础较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经常搞小动作,不独立完成作业,而且不听从老师的安排,老师监督小宇写作业时,就开始嚷嚷没作业本、铅笔没削,都是一些较为幼稚的借口,教师这时不应该盲目对小宇进行批评,要查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小宇是由于自信心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教师的批评极为排斥,教师可以耐心与小宇进行交流,让小宇放松内心的警惕,要了解小宇内心的想法和爱好、兴趣等,要给予小宇适当鼓励,利用业余时间为小宇补课,让小宇认识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激发小宇的数学学习兴趣。

(三)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做好课前备课工作,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起点,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有效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让学困生重新树立自信,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困生进行回答,并积极鼓励和表扬学困生,让学困生重获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常识相结合,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困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例如,在学到“体积与容积”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将“乌鸦喝水”的故事作为案例,乌鸦为了喝水将石子一颗一颗丢入瓶子中,那么瓶子中的水位就会上涨,这样也就会导致瓶内的体积减小,乌鸦就可以顺利喝到水。通过这个小故事,小学生可以了解到体积与容积之间的关系,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小学数学教学任务。

(四)诊断原因,持之以恒

造成“学困生”学困的原因很多,如先天性弱智或存在生理缺陷,家庭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影响,教学方法不当,等等。由于受年龄、知识、性格的影响,“学困生”的思想与行动往往具有很大的反复性。今天认识的东西,明天就会忘记。刚刚得到表扬,转身又做错事。教师要不厌其烦地耐心疏导,要允许学生多次反复。在做“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时,不能企图通过几次谈话、补课、家访就立竿见影。“反复”是学困生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特点,对他们转化过程中出现的反复。应客观地加以分析,诊断原因,找准切入口,对症施治,持之以恒。

三、结语

转化“学困生”是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教师只有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才能帮助“学困生”“脱困”。

参考文献:

[1]郑秀丽.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10.

[2]季曉霞,张静.浅谈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及其转化策略.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8).

猜你喜欢

学困生小学数学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