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概念模型设计
2016-07-10孙守强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专业素养,努力实现人职匹配,创造人生价值。本文所提出的职业发展规划概念模型,以高职计算机专业为例,依次绘制了岗位技能分布图、课程技能分布图、技能评级标准、学生技能分布图、学生技能等级分布图、学生个人岗位匹配图,这种基于数字量化的职业发展规划体系,强调了技能达标的过程监控和岗位分析,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规划职业发展方向。
【关键词】职业规划 岗位技能 课程技能 技能评级 岗位匹配
1 前言
据不完全统计,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个学生职业发展规划体系中,职业素养培育体系约占17%,人文素质培育体系约占25%,专业技能培育体系约占58%。因此职业教育的重点是技能教育,但大部分的在校生却不清楚自己最擅长何种技能,更不清楚自己将来想做什么、能做什么。由此,我们设计了一种基于岗位识别的职业发展规划概念模型。
2 岗位技能分布图
为了培养切合社会和相应行业人才的需要,各高校在进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进行专业人才市场调研和校企专家论证,已经是大家不约而同的做法。在这个过程中,确定专业岗位群和基于岗位的技能群,是进行课程设置时的首要参考。下图是高职计算机专业,一张仅供参考的岗位技能分布图。每个专业在社会上的工作岗位有很多,针对学校定位、学生层次和社会需求规划适合自身专业特色的工作岗位是后面进行课程设置的关键开始点,侧重用技能培养的职业院校应该将工作岗位侧重于技术岗位,而非研究岗位。
在完成了专业岗位群设置后,我们需要根据市场调研,并经过专家论证和多次研讨后,制定每个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即基于工作岗位的技能群。
3 课程技能分布图
接下来我们需要根据基于岗位的技能群,对专业中的所有技能点找到可以培养对应技能的课程清单,并尽量保证课程之间的技能点不交叉,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课程整合,如课程-技能分布图中的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课程和局域网组建与维护课程可以整合为一门课程。
关于每门课程的周学时和总学时可以参考所设课程的技能点个数和每个技能点的难易程度;另外,开课学期的问题要遵循学生技能由简到难的原则进行。
4 技能评级标准
很多高校教师都在进行项目化教学或案例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最关键是寻找项目或案例,其实课程技能群中已经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的项目或案例是以技能点为参照的。
另外,为了检验学生技能的掌握程度,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有必要制定每个技能的等级和标准,这种标准有时很难把握,特别是专业技能点,不像文字录入那样以录入速度作为评级标准那样简单,但是我们可以以类似优、良、中、合格等级模式进行评定。
5 学生技能分布图
学期结束后,我们也可以以学年为单位或在学生学完所有技能课程后进行,根据学生所学课程及及格情况,统计学生所学所有技能,查看学生技能掌握情况。当然,尽量这种统计工作在每个学期末进行一次,因为后面需要根据学生技能等级分布图,分析学生的个人岗位匹配程度,以便实时给学生提供个人专业发展方向。
6 学生技能等级分布图
上面的工作都是以专业、课程和班级为单位进行的,那么其实本模型的实际价值是为学生服务的,下面两项工作都是以单个学生开展的。学生技能分布图体现了学生所获技能,但是学生所获技能等级是多少,需要参考每个学期每门课程对学生每项技能等级的鉴定结果。如某学年学生通过技能分布图所示。
7 学生个人岗位匹配图
尽量在每学期末开展此项工作,根据学生获得的技能等级情况,算出某个学生每项技能的技能等级百分比,那么某个岗位的匹配比例,则是根据岗位技能点里所有技能点的平均等级比例。如学生个人岗位匹配图示例中,描述了某个学生所有工作岗位的匹配程度,并且网页开发人员的匹配比例达到了92%,广告制作人员的匹配比例达到了74%,是学生专业发展或参加就业的两个职业方向。
另外,学生个人岗位匹配图仅供学生参考,选择一个或几个作为职业发展方向,因为其中的数据也许会跟学生进行课程技能考核时,当场发挥水平不同有所出入;每个技能点在某个岗位中的重要程度也不同,不能一概用平均的算法进行;更重要的是每个岗位在社会上的冷热程度也有很大出入,如岗位冷热程度对比图。
8 结论
本文所设计的职业发展规划模型,针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育体系,不涉及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体系和人文素质培育体系。
在确立了基于岗位的技能群和基于技能的课程群后,制定每门实践课程的技能等级标准,在每学期末,对学生进行数字化的技能等级鉴定,统计学生的岗位贴近度,为学生提供个人专业发展方向建议,从而培养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专业素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帮助其找到有利于发挥专业特长的职业岗位。
参考文献
[1]薛蓉艳.“大学生个人发展规划研究”[D].长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05).
[2]李大勇.“浅议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7(05).
[3]周祥龙.“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7(05).
[4]陈勇.“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开发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03).
[5]李宁,曾永安.“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策略”[J],劳动保障世界,2015.
作者简介
孙守强(1978-),男,山东省青岛市人。硕士学位。现青岛黄海学院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安全编程技术。
作者单位
青岛黄海学院 山东省青岛市 266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