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临床疗效研究

2016-07-10常宁甫申贝贝

糖尿病新世界 2016年7期
关键词:中医临床疗效

常宁甫 申贝贝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自2014年1月—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46例,采取随机分成2组的方式,每组23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中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辩证法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各个疗程症状改善率、临床治疗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半年内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疗效显著,患者症状改善明显,治疗有效率高,复发率低,该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性推广。

[关键词] 中医;糖尿病性胃轻瘫;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4(a)-0134-02

在临床上,糖尿病性胃轻瘫是糖尿病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其主要的临床症状为腹胀、腹痛、呕吐、恶心、体重减轻,且患者餐后症状更为明显,对患者影响较大。糖尿病性胃轻瘫的发作主要与患者传入神经通路敏感性降低有关,可形成反复胃石。糖尿病性胃轻瘫在临床上治疗难度较大,很多患者病程较长,且治疗不及时,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此外,该疾病根治难度大,在临床治疗方面较为棘手,且患者身体情况不同,症状表现以及疾病的严重程度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临床治疗上,采用中医辩证法治疗较为科学,能够收到较好的治疗的效果。而在本次的研究中,也对中医辨证法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临床疗效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14年1月—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46例,其中观察组23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在48~67岁,平均年龄为56.3岁。对照组23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在46~69岁,平均年龄为59.1岁。

1.2 方法

对照组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主要采用常规中药治疗,即:采用常规中药方白术10 g,陈皮5 g,半夏10 g,木香5 g,砂仁12 g等进行治疗,开水煎煮,每天口服1剂量。对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辩证法治疗,具体的治疗过程如下。

①脾胃虚弱证:针对于脾胃虚弱证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采用如下中药方治疗:陈皮7 g,当归6 g,党参10 g,白术8 g,甘草10 g,将上述中药剂量放入到500 mL的水中煎煮,待剩却200 mL汤药冷却后给患者服下,每天早晚各1剂量[1]。②肝气郁滞证:对肝气郁滞证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采用如下药方治疗:芍药10 g,柴胡10 g,甘草5 g,郁金8 g,枳壳8 g,川穹5 g。开水煎服,每天1剂量。③痰湿内阻证:对痰湿内阻证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采用如下中药方治疗:半夏15 g,陈皮10 g,茯苓9 g,砂仁8 g,苍术10 g,甘草8 g,开水煎服,每天1剂量。④肝胃郁热证:对肝胃郁热证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采用如下药方治疗:知母11 g,麦冬10 g,生石膏8 g,地黄10 g,牛膝9 g,黄苓8 g。开水煎服,每天1剂量。

对2组患者连续治疗5个疗程,每个疗程7 d。同时结合患者症状变化适当的对各中药剂量进行调整,以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2]。

1.3 临床观察指标

对2组患者各个疗程症状改善率、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半年内复发率等进行对比观察。

1.4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且患者胃蠕动基本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消失,且患者胃蠕动有所恢复。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加重。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7.0软件进行统计,对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对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各个疗程症状改善情况

通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第一疗程症状改善4例,第二疗程症状改善5例,第三疗程症状改善5例,第四疗程症状改善6例,第五疗程症状改善2例。而对照组患者第一疗程症状改善3例,第二疗程症状改善4例,第三疗程症状改善4例,第四疗程症状改善5例,第五疗程症状改善1例。观察组患者各个疗程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患者。

2.2 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情况

观察组患者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1例,临床治疗的有效率为95.7%。对照组患者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6例,临床治疗的有效率为73.9%,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

3 讨论

糖尿病性胃轻瘫在中医理论上属于胃胀、胃缓的范畴,最终导致气阴两伤、脾胃不和、湿邪内生,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由于糖尿病在临床上属于高危疾病,而糖尿病性胃轻瘫则属于其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应引起临床的重视,避免该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及时对糖尿病性胃轻瘫进行有效控制,同时快速的改善患者的症状,确保患者疾病的快速康复[3]。但是,通过大量临床实践发现,糖尿病性胃轻瘫疾病治疗难度较大,想要根治非常困难,且由于患者身体素质不同、疾病的严重程度不同以及对治疗药物的反应不同等,导致治疗难度的不断增加,在临床上常出现治疗效果不佳、患者疾病症状愈发严重的问题,影响到对患者的治疗疗效,对患者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应在现有临床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的研究新的治疗方法,以提高对糖尿病性胃轻瘫疾病的治疗效果,维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在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疾病的方法方面,其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在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疾病药物的种类上选择面更广。可以采用中药、西药等方式治疗,而通过多种的临床治疗经验发现,单纯采用中药或者是西药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疾病均无法收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而采用中医辨证疗法治疗效果要优于单纯中药或者是西药治疗。在本次的研究中,也主要针对于中医辨证疗法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疗效进行了临床观察,从结果上看,观察组患者各个疗程症状的改善率、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说明采用中医辨证疗法的观察组患者症状改善更快、治疗效果更佳。且观察组患者半年内疾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了患者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实现了对患者的科学治疗[4]。

所谓的中医辨证疗法主要就是指,结合患者疾病的具体症状采取不同的中药方治疗,从而确保对患者疾病治疗的针对性和高效性,能快速改善患者的症状,且具有长效治疗的机理,有助于减少糖尿病性胃轻瘫疾病的复发率。在本次的研究中,主要对糖尿病性胃轻瘫疾病的4种症状进行了研究,结合不同的症状采用了不同的中药方,具体分析如下:①脾胃虚弱证:脾胃虚弱证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为食后易膨胀、患者四肢不暖、舌淡苔白、胃脘不舒,针对于患者上述症状采用中药方:陈皮、当归、党参、白术、甘草治疗,该中药方中的当归、陈皮具有补气健脾的功效,实现对患者的针对性治疗。②肝气郁滞证:肝气郁滞证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症状为心烦意燥、缺乏食欲、胸脘不舒,对此类症状的患者采用芍药、柴胡、甘草、郁金、枳壳、川穹等药物治疗,能够达到理气消滞、疏肝郁结的效果。③痰湿内阻证:痰湿内阻证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常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目眩、大便不爽以及脉滑等症状,因此,在临床治疗上,应采用半夏、陈皮、茯苓、砂仁、苍术、甘草等中药治疗,以实现顺气宽中、祛湿化痰、调和理气的治疗效果[5]。④肝胃郁热证:肝胃郁热证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常出现吞咽困难、烦躁易怒、胸骨不适等情况,在中医辨证治疗中,主要采用知母、麦冬、生石膏、地黄、牛膝、黄苓等中药,能实现倾泻肝胃、健脾化痰的功效。总之,通过结合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实际的症状,采用不同的中药方治疗,能有效的提高治疗的效果,确保患者疾病的快速康复。

综上所述,在针对于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结合患者脾胃虚弱证、肝气郁滞证、痰湿内阻证、肝胃郁热证等不同的症状实施针对性治疗,能够促进患者消化液的分泌、使患者胃肠蠕动不断的加快,从而能改善患者的消化功能,驱除消化道积气,进一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患者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日后针对于糖尿病性胃轻瘫疾病的治疗中,应首选中医辨证疗法,该种治疗方法安全可靠、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洪兵,王旭.糖尿病性胃轻瘫中医诊治进展[J]. 辽宁中医杂志. 2009,13(11):134-135.

[2] 张欣,丁忻.半夏泻心汤治疗糖尿病合并胃轻瘫18例[J]. 辽宁中医杂志. 2004,2(4):142-143.

[3] 刘贵,贾世祥.补中益气汤加味合黄芪注射液治疗胃轻瘫综合征48例[J]. 辽宁中医杂志. 2003,4(4):178-179.

[4] 包扬.糖尿病性胃轻瘫临床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12(24):118-119.

[5] 陈小将.金蒿莱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疗效观察[J]. 现代中医药. 2014,16(1):131-132.

(收稿日期:2016-01-19)

猜你喜欢

中医临床疗效
糖尿病患者的中医饮食护理相关问题分析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