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并发颈动脉硬化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初步探讨

2016-07-10王红玲

糖尿病新世界 2016年7期
关键词:颈动脉彩色多普勒

王红玲

[摘要] 目的 针对糖尿病颈动脉硬化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价值进行较深入地探讨,以研究糖尿病与颈动脉硬化之间存在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34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36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颈动脉超声存在的区别。结果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厚比较明显(P<0.05),两组患者斑块发生率分别为85.29%和22.22%;观察组低于60岁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比例明显低于高于60岁的老年患者,其发病率分别为17.64%和73.52%(P<0.05);在中重度狭窄时,血流动力学改变明显,血流速度增快,血流量减少,呈流速在频谱充填、峰值与舒张末期增快,搏动指数、血管阻力指数都明显升高等表现,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能准确确定斑块范围、性质及血管病变程度,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受损进行评价的一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 糖尿病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临床诊断

[中图分类号] R4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4(a)-0116-02

脑血管、冠状动脉、外周血管受累等都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原因,而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1]。糖尿病病死患者中约有80%都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病因致死,颈动脉作为主要动脉连接心、脑2个重要人体器官,是动脉硬化最易累及的一个大血管。该研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颈动脉血管壁结构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对糖尿病与颈动脉硬化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较深入地探讨,为临床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十分重要的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的34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有12例男患者,22例女患者,患者年龄在39~82岁之间,平均年龄(62.1±2.3)岁;36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其中有22例男患者,14例女患者,患者年龄在38~77岁之间,平均年龄(59.7±1.9)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常规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检查设备及方法

在临床检查中采用东芝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探头采用7.0~10.5 MHz频率。患者采取仰卧姿势,将颈部采用垫枕而使患者头后仰,头向对侧略偏,自颈动脉起始部位,检查颈内外动脉连续纵横切面,对患者颈动脉至分叉部位内膜情况进行认真观察,是否存在粥样硬化斑块及狭窄,对血管壁内-中膜厚度及血管内径进行测量,根据患者检查结果的斑块范围、形态、回声特点及大小分型[2]。对患者颈总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搏动指数、血管阻力指数采用脉冲多普勒超声近想认真检查,结合患者病变致彩色血流腔狭窄的面积比对管腔狭窄程度进行科学估算。

1.3 临床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标准

以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中颈动脉内-中层厚度增厚超过1 mm,存在一个斑块或一个管腔狭窄就能够诊断为颈动脉粥样硬化,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扁平斑、硬斑、软斑及混合斑4种不同类型[3]。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的有关数据进行认真研究分析,采用(x±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方法比较组间数据结果,以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方法比较组间数据,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厚比较明显(P<0.05),两组患者分别有29例、8例,斑块发生率分别为85.29%和22.22%;观察组低于60岁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有6例,高于60岁的老年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有25例,其发病率分别为17.64%和73.52%(P<0.05),观察组低于60岁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比例明显低于高于60岁的老年患者;10例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呈中重度狭窄,在6例中度狭窄患者中,内径减少近2/3,在4例重度狭窄患者中,内径减少近90%,中重度狭窄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明显,血流速度增快,血流量减少,呈流速在频谱充填、峰值与舒张末期增快,搏动指数、血管阻力指数都明显升高等表现,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有1例患者在血管闭塞时,管腔内不能发现血流信号,多普勒频谱无法检出。

3 讨论

针对该研究收集的糖尿病患者采用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的结果可知,相对于对照组患者而言,观察组患者中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比例升高的比较明显,其主要原因离不开高胰岛素血症、高血糖、氧化应激、受损血管内皮、活化血小板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很多因素的互相作用影响,与导致患者动脉硬化不断变化的病理改变都存在比较紧密的关系。高血糖状态容易引发患者血管内膜下脂质变性及沉积异常,导致增厚血管壁、血管平滑肌增生、降低血管弹性,在临床中呈现纤维化和增厚的动脉内膜等表现[4]。因血小板具有亢进的凝集功能,降低抗纤维蛋白酶水平,增高纤维蛋白原浓度,导致损害血管内皮,沉积胆固醇形成粥样硬化斑块。

颈动脉在人体中属于一种浅表动脉,是与心脑两个主要器官相连接的一个主要动脉,也是在大血管中Ⅱ型糖尿病血管病变容易发生累及的一个血管,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能够用于对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进行观察。有关研究结果显示,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像能够使斑块检出率明显提高,利用彩色血流“充盈缺损”的特征表现,对斑块具体位置进行准确判断。而且,可结合充盈缺损的形态大小及面积对斑块狭窄程度及大小进行甄别,获得不稳定的斑块表面溃疡、内出血等因素的而有关信息,进而对斑块性质及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准确判断。糖尿病患者中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比例较高,该疾病在临床中可迅速发展而表现出较严重的病情,通常情况下,容易引起患者脑部供血异常,严重患者可导致脑卒中,其主要病变比脑动脉及冠状动脉早。所以,检查结果中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于临床糖尿病患者选择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及对栓塞的预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血管壁内-中膜厚度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也是其早期反映的一种无创性指标,并形成于粥样硬化斑块前,与斑块相比较更容易得到定量测定值。该研究中有29例患者血管壁内-中膜厚度增厚并产生颈动脉斑块(占85.29%),狭窄区域主要分布于斑块容易发生部位,也就是颈总动脉分叉部位。由于该位置具有较大的血管剪刀叉,容易发生涡流,因此容易产生血管狭窄病变。而该部位特殊的血流改变容易引起斑块脱落,十分容易导致脑梗死。在内径减少一半的轻度狭窄时,不能改变血流动力学,狭窄部位具有正常的峰值流速,也具有正常血流量。在超过一半的中度狭窄时,显著提高血流速度,轻中度狭窄血流量存在明显不同,中重度狭窄之间也存在明显区别,超过70%重度狭窄时只达到正常时的1/3血流量,在血管闭塞时不会存在血流充盈情况[5]。该研究结果显示,在动脉硬化的各个因素中,年龄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随着不断增长的年龄,危险因素不断增大,加重的动脉内壁负荷将损坏内皮,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在临床中,越长病程及越大年龄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都存在增厚情况,并同时存在斑块形成的表现。所以,糖尿病与颈动脉硬化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年龄及病程与血管病变程度具有正相关关系。

4 结语

由上述分析可知,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与临床诊断糖尿病颈动脉硬化的优势十分明显,该诊断方法便捷、无创、安全、性价比高,具有良好的重复性,检查结果可靠准确,对于临床产生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预测和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蔡劲,刘生祥.彩色多普勒检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应用价值[J].浙江医学,2012,7(22):89-93.

[2] 卢瑞春,谭兰,宋敬卉.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研究进展[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2,6(18):57-61.

[3] 吴凤芸,张宇虹,苏本利.高频超声检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3,10(21):39-43.

[4] 蔡劲,刘生祥.彩色多普勒检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应用价值[J].浙江医学,2013.8(24):80-85.

[5]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591-598.

(收稿日期:2016-01-07)

猜你喜欢

颈动脉彩色多普勒
彩色的梦
有那样一抹彩色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基于多普勒效应的车随人动系统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基于多普勒的车辆测速仪
一种改进的多普勒雷达跟踪算法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宫内宫外同时妊娠1例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在双侧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