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讲方式”下学习氛围的提高
2016-07-10陈艳
陈艳
摘 要:“学讲方式”是近两年来江苏省徐州市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一种尝试。文章从“学讲方式”的定义出发,对比了“学讲方式”与传统教学的差异,分析了“学讲方式”下课堂中“学困生”的现状,思考提出了改善“学困生”课堂参与度的途径。
一、什么是“学讲方式”
“学讲方式”是学习方式和教学行为的变革,以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作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1]“学讲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让教师逐渐退到课堂教学的“幕后”,成为“助学者”。“学讲方式”树立了“天赋”潜能、自主学习、机会公平和教学民主的理念,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养成互助、共享等品格,以及探索、分析的学习品质。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自主感知、领悟、实践的学习机会,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他们提供不同的学习时间和空间,通过教学民主,发展教学相长的关系。
二、“学讲方式”与传统授课的区别
(1)课堂教学由教师主导变为学生参与。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室内按照“秧田式”整齐地排列座位,教师在讲台上“满堂灌”,学生在下面被动学,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而“学讲方式”下,学生划分为多个学习小组,进行“围坐”教学。
(2)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求知。受凯洛夫教育学的影响,我国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组织上课、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的课堂教学设计模式。[2]在这一模式下没有反映知识向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转化的规律,老师传递多少信息,学生就接收多少知识。“学讲方式”则相反。
(3)学生由独立学习到合作探究。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课后独立进行复习巩固,吸收消化知识,都是个体行为。“学讲方式”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作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通过小组成员合作等学习方式,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学进去”的目标。
三、学讲模式下“学困生”的课堂状态
“学讲方式”下主要强调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在自主学习、课堂练习、阅读写作和游戏竞赛时,强调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互助。作为合作小组成员之一的“学困生”群体,由于学习习惯差、知识底子薄、接受速度慢、心理负担重等原因,在课堂教学特别是“合作学习”中表现不佳,也不利于“学困生”自身的成长。
四、提高“学困生”课堂学习参与度的方法
(1)合理构建学习小组。“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主要载体,班级学生的分配组合、小组成员结构十分关键。要根据学情,结合教学效果,按照4~6人一组的方法,坚持互助结伴,共同提高的原则,实现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的合理搭配。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充分发挥每一名小组成员的作用,实现互补提高。同时定期引导班级内小组间成员进行交流,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从其他学生身上发现闪光点,吸收不同的知识养分。
(2)加大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困生”由于学习习惯差、底子薄,因此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十分吃力。要帮助他们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教会他们预习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先识读课文中的新字词,分清段落,画出自己所不理解的有疑问的语句等,学会借助字典、书籍、网络等途径查找资料,解决问题,让学生深入书本中去,发挥他们的思考、探究的能力,提供给学生自我感知、领悟、实践的学习机会,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有“天赋”的。
(3)实现课堂教学“优先”策略。在小组合作中,我会更多关注“学困生”群体,教学中对“学困生”实行优先表现、优先答疑、优先表扬的原则。特别是在交流展示、质疑拓展等环节,实行“讨论发言人”轮流制度,不固定某几个学生,树立机会公平的理念,让全组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群体也参与其中,使他们变“看客”为“参与者”。
(4)发挥教师引导示范点评作用。“学讲方式”下,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发挥“助学者”的作用,充分掌握学情,在“自主先学、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质疑拓展、检测反馈”等环节中,走下讲台,走近课桌,对“学困生”学习活动的组织及深化学习问题进行适当点拨。
总之,“学讲方式”是新形势下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变革尝试,“学困生”是教学对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只有找准两者的结合点,通过正确的培养、科学的引导、恰当的激励,相信在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学困生”群体参与课堂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会越来越高,学习效果也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张德超.学进去 讲出来——徐州市域课堂教学改革行动研究[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5.
[2]王俊英.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5,(8):68—69.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黄山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