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基础?方有创建

2016-07-10本刊编辑部

教师·下 2016年8期
关键词:管理学京津冀研究

本刊编辑部

“我愿意且适合做一名淡泊的学者。因为我对其他事物没有太多的追求,只愿在一个良好的研究氛围中,潜心学术研究、精心指导学生,首都师范大学的学术和科研环境就很好。”周珍,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数学专业出身,博士毕业后投身管理学教学研究。多年来,周珍一边忙教学,一边搞科研。由于在数学和管理学方面的教育背景和深厚的学术研究功底,她成为我国在这个领域方面的专家。

多年来,周珍始终致力于运用数学工具,特别是用不确定性理论和模糊决策方法来解决管理学问题,特别是在社会治理领域,周珍开展了多个重点课题的研究,其中针对中国雾霾联防联控机制、网络舆情与社会事件监管等重大社会热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建性的前沿理论和解决方案,这些均被政府和决策机构应用到社会治理实践当中。如今,她的研究领域已经涉及社会治理、企业管理、行政管理等多个方面,并取得了一系列学术成就,在国际及国内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5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主持、参与、承担了10项国家级和北京市级科研项目。

为了能与周珍有一次亲密的接触,笔者特别对她进行了一次专访。

淡泊治学—成就专家之路

“和一些成熟的自然科学学科相比,管理学的涉及面更广、更加复杂,更难定量分析,也很有挑战性,所以,当我投身到这一学科领域后,我就想尽力发挥我的特长,争取取得一些研究成果。”朴实的话语,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诚如周珍所言,只有执着求索,才能更有力地服务于社会。

回忆从求学到工作的这段经历时,周珍颇有感慨,她说:“由于我是数学专业毕业的,毕业时摆在面前的工作有很多,那时很多朋友都劝我去做基础教育,教书育人,可以将所学知识传授给下一代。然而我却不满足于现状,觉得我所学的数学知识完全可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于是,我选择了进一步深造,希望能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在一些前沿学科,特别是交叉学科上,最后我到北京理工大学攻读了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这一次周珍找到了人生的坐标,开始了最前沿的社会治理研究。

周珍谈到了选择这一研究方向的原因。近年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可以说有目共睹,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应看到,一些社会问题也凸显出来了,亟须有效的社会建设管理经验。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有: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较为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等,这些问题都亟待完善解决。要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必须提高决策水平,加强社会治理能力建设。

不断面向重大社会治理课题,提出科学的解决方案和决策参考是管理学学者的主要工作和重要责任,这就要求他们必须以新的视野、新的思路加强探索实践和调查研究,不断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开展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投身科研工作后,周珍每天工作都很紧张,参与科研项目、撰写研究论文、出席学术活动、为学生上课……她认为,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涉及众多领域,不仅包括社会治理,还有经济管理、企业管理、行政管理……社会经济生活日趋复杂,未来管理学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也更多,但这同时也给这一学科提供了更多创新的可能。现在,周珍致力于用数学方法来解决某些社会问题,她所考虑的是,如何充分地利用好自己有数学基础这一优势,在管理学方面更上一层楼,取得一些新的成就。“无论是数学还是管理学,其实都是和社会发展、民生密切相关的,并没有那么遥不可及。数学是很多学科的基础和工具,它可以让我更深入地开展管理学的研究,而我要把这个基础打好并且利用好。我知道,在中国,很多管理学研究学者之所以无法在其研究领域更进一步,很大程度上是受制于自己的数学水平,而我本身就是学数学的,在基础工具的运用方面,相对更有优势,我不想放弃自己的这个优势。同时,在平时的研究中,我也时刻加强自己在其他学科方面的积累,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近年来,周珍所做的课题很多都是为了解决社会治理当中的某些具体问题,大都是政府和有关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有关雾霾防治方面的研究,准备利用模糊决策与对策等智能非经典数学模型对雾霾治理联防联控中的成本分摊问题展开分析,并初步总结出雾霾联防联控过程中的关键对策。在此次研究过程中,周珍发现雾霾天气频繁地袭扰我国北方地区,已经成为制约北方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因素。基于此,她认为治理雾霾要加强不同区域的联防联控,而这已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中最迫切的需求。“雾霾治理和防控是这些年老百姓关注的热门话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和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背景下,联手治污成为京津冀一体化的首要任务。经过我们课题组的初步调查研究发现,跨区域雾霾治理过程中的跨区域产业转移互补,以及自控与联防背后的利益调整才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联合治霾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于是我就把自己的研究方向确定在这个方面,这也能比较好地发挥我在这种交叉领域方面的特长。在这些调查研究基础上,我和课题小组综合考虑了雾霾治理各方成员的偏好、信任、公平等情感因素,引入Shapley稳定匹配理论,研究在不确定环境下形成合作的方式,并能提出公平的效益分配规则及结构稳定性评价方法……”听着周珍侃侃而谈,可以感觉得出她本人对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和所付出的心血,也体会到一名学者为实现自身价值,创造研究成果的愿望。

除了社会治理问题,周珍同时还在开展其他一些方面的课题研究,比如供应链管理、企业管理,当然还有一些管理方法论方面的基础研究,比如不确定性理论与应用、模糊决策与对策等,这些方法和工具其实适用于很多管理学方向。

周珍很早就给自己定了一个原则:三分之一的时间用来接触社会,为社会服务,三分之一的时间用来教学、承担并组织科研项目,三分之一的时间用来学习和研究。“博士学成后,我首先将目光投入社会治理领域,当时国内对此领域的研究并不多,特别是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亟待关注和解决。解决社会问题,构建和谐社会一直是社会管理学研究中的重点,也让我深感重任在肩。”几年来,围绕社会治理方面的课题,周珍从基础工具到应用系统工程,都做了很多研究,承担了很多工作,比如在基于Vague集的多准则模糊决策方法、基于Vague集贝叶斯网的交互式多准则群决策方法及应用、基于社会媒体的首都社会事件监管与决策支持方法等研究中,下了很大功夫,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执着求索—从数学到社会管理

在2015年发起的“京津冀一体化下雾霾联防机制与联控成本分摊策略研究”项目中,周珍以清晰的分析和恰到好处的对策,给每一个研究组成员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专访中,当笔者问到雾霾研究为何以京津冀地区为范例进行重点研究时,周珍回答:“京津冀位于环渤海心脏地带,是中国北方经济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地区,其经济圈包括了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的保定、廊坊、唐山、邯郸、邢台等多个城市,而这些地区都是汽车工业、电子工业、机械工业、冶金工业基地。这在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环境治理中,需要做出大范围的调整。然而,这一地区工业化程度的增加,特别是过去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增加对环境是有着直接影响的,再加上这一地区城市化程度较高,汽车排放污染也很突出,这都直接导致京津冀地区雾霾加重。”诚如周珍所言,大气污染防治已成为京津冀乃至全国污染治理的首要任务,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微观的油品升级还是宏观的煤炭替代,都将大幅提高能源成本。无论淘汰落后产能,还是进行产业结构优化与调整,都将需要大笔资金投入。而发达国家雾霾治理的经验也说明,治理雾霾的问题关键不在于技术,而主要在于成本分摊方面。

治理雾霾,从根本上缓解中国当前的大气污染,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迫切需求。而从成本分摊的角度提出解决方案,这可以说是周珍研究的重点和亮点。在课题研究中,周珍依托多主体谈判和联盟形成理论,对京津冀雾霾治理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为解决京津冀雾霾最佳联防机制的形成与联合治理的成本分摊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这一研究有助于治霾合作的有效形成,为行动联盟各成员的科学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有助于在参与合作治理雾霾的各方,如各地政府、企业之间公平合理地分摊治理雾霾的投资总成本,从而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还有助于发挥谈判优势作用,使得企业运营达到高效率,为企业降低投入成本,进一步增加联盟的稳定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对于雾霾治理,除了学术层面的成本分摊研究之外,周珍也从其他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首先从企业方面来讲,我认为加强污染企业的监管尤为重要,这需要对重度污染企业进行重新配置,以此减少污染源,这才是解决雾霾的根本之道。其次是优化城市交通系统,减少汽车尾气污染。对于京津冀这样重要的经济区,汽车的尾气排放是当地雾霾天气的重要诱因。因此,优化城市交通系统势在必行。最后一点是增强环保意识,自觉遵守环境保护法。从民生的角度讲,环境保护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每一个公民应该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尽量减少雾霾形成的诱因,尽一个公民的社会责任。”

在大规模的“雾霾突围”行动中,“勿以善小而不为”,再小的力量也是一种支持。治理雾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更是一个走向生态文明的过程,前面需要走的路还很长,不仅需要用心,更需要有耐心。

本质回归—只做研究,服务社会

为了更好地研究“京津冀一体化下雾霾联防机制与联控成本分摊策略”这一课题,周珍带领社会管理学领域的资深学者,组成研究小组,研究方向则由以企业为主转向全社会更多层面共同发力。研究过程中,周珍得出了这样的一个观点:环境是民生问题的基础,民生是社会创新的基础,它们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每一个单独的问题都可直接影响社会管理科学化的水平。所以,她认为良性的社会治理体系,最根本的要义则是确保人民安居乐业,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和谐稳定。“一直以来,环境问题困扰着人们,从基层民众到领导层,对环境达标、雾霾治理等一系列问题都进行过研讨,从各自的行业和职业角度出发,都在积极寻找解决之道。在对待雾霾治理这一研究性课题时,我也要尽到一个管理学学者应尽的责任。”周珍正是以这种专业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保证了项目的高质量开展,取得了令学界和决策者满意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站在重要的位置上,就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周珍告诉笔者,作为一个新兴学科的研究者,社会治理领域还需要持续深入地进行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与此同时,也需要在应用层面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除了目前正在进行的京津冀雾霾治理方面的研究,周珍还完成了多个关于网络舆情与社会事件管理等重大社会热点问题的研究。通过数学模型的建立解决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难题,周珍的一些创建性研究得到了学界专家的认可,这些研究成果也必定为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提供较高的参考价值。

专访最后,周珍还与笔者谈论了有关社会管理学研究人才培养等问题。她坦言,到首都师范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是职业生涯的一个崭新开始,这里的包容性可以使她本人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也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我希望社会管理这一学科的师资力量得到壮大,陆续培养出更多研究型人才,也希望更多其他学科的学子能够投身到管理学的学习和研究中来。”

关于下一步研究工作的重点,周珍告诉笔者,她将继续关注社会创新管理这一新兴学科的理论体系建设,并在媒体舆情和社会事件管理、企业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开展新的研究工作。周珍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对这些领域的发展多做一些促进和完善的工作。“以前,我是学数学的,现在做研究时的思维方式,深受数学思维的影响。数学是一门很严谨的学科,它所有的延展都是建立在最基本的概念之上,所以,我会想,社会管理的研究准则是什么?能否从数学及其他学科方面获得突破,寻找到答案?换一个角度来看待社会管理问题,会得到不一样的答案。也许只有这样,这一交叉学科才能迎来新的发展前景!”

(策划编辑:苏 荣)

猜你喜欢

管理学京津冀研究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浅谈管理学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联邦快递的管理学
京津冀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