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教学中利用学案导学,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2016-07-10涂建平
涂建平
摘 要:学案导学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有效、高效的课堂。文章拟从本校学案导学研究及实践出发,探讨历史教学中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变被动接受到主动获取知识。
新课改明确提出了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合作,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提出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其基本思想是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基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湖南省常德市第六中学(以下简称“我校”)实施课程教学改革以来,就非常重视利用学案导学,重视编制导学案。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方面做了如下一些努力:
一、依据课程标准灵活运用教材编制学案,在“导”字上下功夫
“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要为学生指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制订具体可行的学习方案,设计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思维,完成学习目标。高中历史版本差异较大,教师要转变传统的 “教材至上”的观念,准确合理地把握课程标准,在此基础之上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学习目标,实现教师“教”与学案“导”的统一。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在上新课之前把提前设计好的导学案的学习目标(或课程标准)写在黑板上以强化目标的引导作用,这种实践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教与学目标流于形式化,真正实现了课堂有效和高效教学。
二、以学生的学为学案导学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参与编写,以立足于学情
现在很多学校都要求老师编制和使用学案,但大多数学案使用起来并没有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究其原因,很多学案还是从教师教的角度而设计的。因此,我们在编制导学案过程中做到切实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学定教,深入研究学生的学情,深入了解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学习基础、态度、方法、思维等学习心理特征,体察学生要求,从学生角度编写出符合我校学生学习实际的历史导学案。
每次导学案编写中教师还吸纳部分学生作为导学案编写者,借鉴学生提出的有益建议以及学习活动形式,让学生作为编写者能大大提高其参与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
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习惯,引导学生将知识点转化为问题点
哈佛大学师生中流传着一句名言:“The real purpose of education is to make people constantly ask questions and ponder over a problem.”(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设计针对问题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推理、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向,通过讨论和交流,寻求问题的答案,并发现新的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那么,在教学中我们是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习惯的呢?
在备课组的集体备课中,老师们经过反复研究达成一致:在每一课的难点处、关键处和学生可能存在的困惑处设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例如,学习《英国工业革命》这一课时,我们引导学生思考假设:如果你办一家工厂,需要哪些条件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开办工厂的条件必须有: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原料、海外市场的扩大等。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学生抓住关键点提出问题:工业革命为什么先从英国发生?这不仅让学生学会提问,还能够引导学生思考解答。经过讨论,学生能够得出以下答案: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②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资金;③圈地运动提供大量的自由劳动力;④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教学中,随着理解课文的深入,引导学生掌握质疑的内容。通过质疑答疑,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四、注重学案导学的层次性,因材施教,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在编制导学案时我们力求针对不同基础和能力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有基础、提高,有拓展、探究,步步深入,体现知识的梯度,适合不同层次学生学习利用。特别是在作业设计环节中,设计必做题以及选做题,学生根据个人实际自主选择,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完成课程标准最低要求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省常德市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