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乡土文化走进中职旅游专业语文课堂

2016-07-10唐承艳

教师·下 2016年8期
关键词:导游乡土口语

唐承艳

作为乡土文化的代表,崀山文化多姿多彩,历史内蕴博大精深,文明积淀深厚悠远,是极佳的语文课程资源。作为一名当地旅游专业的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发掘、传播崀山的文化基因,构建生活语文大课堂,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战性和实效性,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研究课题。

一、了解崀山的美,培养学生爱乡爱国的情怀

崀山地处湖南省新宁县境内,有我国乃至世界上罕见的大型丹霞地貌区,是湖南省继张家界之后的第二处世界自然遗产地。自然、人文景观独特,有“将军石”“骆驼峰”“天下第一巷”“鲸鱼闹海”“天生桥”“辣椒峰”六大令人叹为观止的绝景;有四千五百多年的新石器文化遗址、两千多年的古夫夷侯国文化;有放生阁、三渡水牌坊等古建筑遗址;有道教72福地之一的八角寨“云台寺”和佛教古刹“玉泉寺”;有舜帝、楚勇文化和神秘的山寨文化;有原红八军参谋长宛旦平故乡等红色旅游文化;有跳鼓坛庆盘王、乌饭节等一系列民俗文化;有“采茶灯”“哭嫁歌”“打铜锣”“祁剧”“扁担戏”“傩戏”等一批演艺文化品牌。著名地理学家陈国达教授称赞崀山是“丹霞之魂,国之瑰宝”,著名诗人艾青题写了“桂林山水甲天下,崀山山水赛桂林”的名句。课中,我根据所教课文适时穿插崀山的历史、地理、文化、经济、风土人情等有关知识,播放崀山风景名胜片,这样既充实了课堂内容,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课余,带领学生游览崀山,收集、整理描写崀山的名句、名篇;同时利用语文课活动时间组织“大美崀山”朗诵赛、征文赛,让学生感受崀山的壮美,分享“崀山山水赛桂林”的赞誉;领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乡土情怀。这样,学生们对祖国的爱、对家乡的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也渐渐提升了学好旅游专业的热情。

二、探访崀山的奇,提高学生的感悟力

旅游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感悟能力。而感悟力是从情感培养开始的,旅游从业人员尤其是导游必须亲身去感受自然景物、人文风情中所蕴含的信息以及它们能够给旅游者带来的感官愉悦或内心感悟。只有自己先有所体会,才能够在内化的基础上将这种体会传递给游人。因此学生要学会感悟。

崀山的自然景观非常奇特,可以说是一景一传说,一景一故事;崀山历史及人文景观厚重深远,可以说是百看不厌,百闻不腻。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教学和户外实习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探访崀山文化遗址,

通过想象、联想,感受崀山文化的奇特韵味,感悟其中蕴含的知识信息、人情物理。如观察崀山的地貌结构,感悟崀山亿万年前地壳的变化,沧海桑田,水落山现,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探访夫夷古城区、西村坊古民居,感悟那长满青苔的石板、斑驳的土墙、倾圮的墙垣记录着古村落的流年与落寞,感慨造化弄人、盛衰无常;参观宛旦平烈士故居,回忆先辈们为劳苦大众的幸福抛头颅、洒热血的壮烈场景,感慨和平幸福来之不易,更应珍惜宝贵的学习时光…… 通过实地探访后,学生对崀山的风貌、变迁以及其中发生的历史掌故有了较为真切的感受,感悟能力有了新的提高。

三、宣传崀山的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俗话说:“山水美不美,全凭导游一张嘴”,可见培养旅游专业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多么重要。“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口语交际能力不是通过感知就能获得的,而是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锻炼培养。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走进崀山、宣传崀山,以达到锻炼并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节假日除鼓励学生做兼职导游外,有时全班模拟组成一个旅游团,每一个景点分别让一个学生扮演导游,其他学生扮演游客,大家一起畅游八角寨、辣椒峰、骆驼峰、牛鼻寨等景点,游览完毕立马组织学生讨论评比看哪位“导游”最棒。这样,通过互动交流,学生们既训练了口语,又进一步了解了这些景点。此外,我们组织开展“崀山志愿者”活动,定期开展“我爱崀山”的歌咏赛、演讲赛、诗文朗诵赛和导游技能大赛、导游风采赛等,同时不失时机地带领学生参加市、县组织的推介崀山、宣传崀山的各种文体活动,让学生在实战中感受崀山文化的魅力,获取成功的经验。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语文教学中适时、适量、适当地渗透乡土文化,既会丰富教学内容,优化课堂结构,增强教学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又有利于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精神世界和道德情操,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素养。

(作者单位:湖南省新宁县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导游乡土口语
寻找火星导游
Being a Tour Guide in Shuangqing Villa在双清别墅做导游
跟着西安导游吃,准没错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红领巾阵地之小导游
乡土中国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口语对对碰
芬芳乡土行
读《乡土中国》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