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阶段如何进行作文教学训练
2016-07-10任佳
任佳
小学三年级是个重要的过渡期,这一阶段的作文教学备受重视。我们想到了目前被教育界所接受的“让学”这一课改理念。“让学”,意为“让学生学”,即教会学生自己学习。当下的语文教学,越来越多的教师赞同走向生本,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心甘情愿地“让学”,让教师的“教”为学生更好地“学”服务。
一、让准备,前置自学找灵感
1.撷取素材有技巧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孩子不知如何观察入微,这就需要教师做出有效的引导和方法的铺垫。
2.谋篇布局很关键
有一定的写作素材后,我们就需要考虑怎样更好地去构思文章,也就是文章的谋篇布局。对刚进入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教会他们布局谋篇很重要,但我们的要求不能太高,提纲质量不是最关键的,关键是学生会去思考,会安排结构。让他们先积累、模仿,再进行自我创作。
3.用“脚手架”学走路
“脚手架”,就是在学生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之间搭台阶,不同的习作由于其性质不同,在习作前需要提供给孩子的“脚手架”也是因文而异的。
比如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的课余生活》可以选择给学生提供一些好的开头,供学生模仿参考;第二单元《熟悉的人的一件事》可以给学生搭个梯子——围绕总起句,把一段话写完整;第五单元《走进传统文化》可以提供一个表格让学生在习作前去收集资料,了解文化。
总之,教师要做到由扶到放,让学生以主人公的身份真正去体验习作进步的尊严感和幸福感。
二、让热爱,幸福由衷而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教师要对孩子的习作多鼓励,降低习作的要求,使学生感到习作很容易、很快乐、很轻松,这样才会让学生爱上习作。在教学时应该肯定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同时发现闪光点,激发创造想象的能力。要积极去引导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让他们享受想象带来的快乐,爱上习作这条幸福的“不归路”。
三、让实践,走在前进的路上
(一)就地取材,顺水推舟
仍旧以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的课余生活》为例,这是进入三年级学生的第一篇习作。课余生活很多,每样都要写吗?课余生活看上去每天都类似,要怎么写才好?基于孩子们的困惑,我先让他们自制表格回忆近期课余的活动,再集体来观察学校的篮球大课间活动,并到课堂做一个范例的指导。
有了集体的观察和材料,只欠下笔成文了,重点指导某同学拍球的情景:
一开始,我的球就像活了似的,东逃西窜。每一次我都要去地下捡,左捡右捡,没一会儿工夫,我就累得气喘吁吁(动作描写)。可男生队的小杰就不一样了,球在他手里就像马戏团里被驯服的小动物,可温顺了,真是令人羡慕,我突然很气馁,脸一下子耷拉了下来(神态描写)。就在这时,小杰走过来,对我说:“乐乐,别气馁,我一开始也不太会打的,练多了自然而然就会了。”(语言描写)我将信将疑,但还是照他说的做了,果真,练了一会,还真有进步!
有了适时的实践做铺垫,再加上教师的细心指导,接下去的习作也就显得水到渠成了。
(二)一针见血,有的放矢
习作批改是让学生第一时间获得反馈的关键点,它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在习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明确努力的方向。习作起步阶段,学生往往会在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教师耐心指导,我拿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爱秋天》和第四单元《观察日记》来说明。
1.出言无序
三年级学生在一开始写作的时候,总是语言结构无序、混乱,词语运用错误或是表达不够恰当。比如描写秋天的桂花,有同学这样写:
桂花雨
炎热的夏天过去了,校园里很多花都开始抢镜了,最闪亮的莫过于桂花了。
我走到班级里,有香味。我吸了一口气,好香啊!我走到座位上,啊,看见桂花开了,有黄色的,有白色的。
桂花越来越香了,桂花的花瓣小小的,有很多都洒在了地上。
我回到家,也看到桂花开了,好香啊!
桂花是一串一串的,一阵风吹过,像下了雨一样。桂花的叶子是绿的,桂花躺在妈妈的怀里,为我们散发着香味。
此文最大的毛病就是结构模糊、语言凌乱。习作前已经列过提纲,但写时却没有好好利用,因此再修改就要叮嘱学生从提纲出发,把思路理清,话语才能顺流而下。经过修改后的文章就显得胸中有提纲了:
飘香的桂花
金秋时节,很容易让人想到一句歌词“八月桂花遍地开……”,不错,不起眼的桂花此时正是香气逼人的时候,让人不容忽视。
你闻,早晨一走进校园就闻到了芳香,我忍不住朝花香的方向走去。站定在一课大桂花树下,抬头望去,它的顶端接近教学楼的三楼。这是一棵金桂,橘红色的花簇拥在一起,在绿叶间,在枝头上,微笑着,一阵风吹来,纷纷扬扬地洒下,像极了一场桂花雨!
傍晚,回家的时候,一进门就闻到了一股浓浓的桂花香,原来妈妈正在晒桂花花瓣,用它泡的茶可香了。有心的人还可以把它做成桂花糕、桂花糖呢!
正值桂花飘香时节,很多人也都喜欢在饭后茶余,约上几位好友去赏桂花、闻桂香,整个城市也都浸润在桂花香里。
这是一个金黄的秋天,也是一个香气浓郁的秋天。
2.有骨无肉
找秋天
听过找春天,你听过找秋天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出去找秋天!
我们来到校门口,我找啊找,找啊找,秋天藏在银杏叶里。
我们来到植物园,我找啊找,找啊找,秋天躲在芭蕉叶里。
我们来到湖边,我找啊找,找啊找,秋天的味道在桂花香里。
最后我们来到钱塘江边,我又继续找啊找,找啊找,大家都找到了很多。
今天我们找秋天,找到了很多快乐。
这篇文章的结构还是相当清晰的,骨架干净清爽,就是缺少实实在在的血和肉,若能把内容充实,将会出彩不少。可以指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同学们怎么去找的?找到了什么?找到的东西有什么特点?大家的反应如何?
通过反复修改和润色,最终作文如下:
找秋天
找呀找呀找秋天,走,跟着我们一起去找秋天吧!
我们来到校门口,看到了几棵高大的银杏树,风一吹,树叶就飘下来了,像一只只蝴蝶。原来秋天就藏在飘落的叶子里,真漂亮!
接着我们来到植物园,这里的植物真多。有冬青树,有菊花,还有芭蕉树。这时,有人大叫:“这里有一颗芭蕉果!”我们赶紧过去看。果然,很大!不过老师说这个不能吃。走着走着我突然看到一片掉在地上的芭蕉叶,像极了铁扇公主的扇子。原来秋天藏在芭蕉果和芭蕉叶里。
然后我们来到湖边。湖边种满了桂花树,闻着满满的香味,秋天的味道在桂花的香气里弥漫。
最后我们来到钱塘江边,望着茫茫江水,几只大雁飞过,秋天就在大雁的叫声里!
找秋天,我们也找到了很多快乐!
3.言之无物
《观察日记》里有很多学生会拿秋天的一些代表性果实来写,但是写来写去,还是不着重点。以下是一位学生的作文:
我爱吃毛豆
我最爱吃的就是毛豆了,它不仅长得好看,还好吃。
毛豆很香、很硬,肉鼓鼓的。妈妈给我买了毛豆,我就吃,吃了很多很多。吃完了,我还要吃,妈妈又给我买,我们全家又在一起吃。
毛豆是毛毛的、绿绿的。毛豆可以炒着吃,蒸了吃。爸爸喝酒喜欢吃,我也喜欢吃。妈妈每天都给我们烧,毛豆真好吃。
……
我爱吃毛豆。
这位学生的习作,毛病很明显,语言杂乱,说来说去就是说毛豆好吃,反反复复,根本没有什么内容。经过了他的思考和实践,整合了我给他的意见,他这样改道:
纤维之王——毛豆
身子毛毛的,外面有个绿帐子,里面躺了绿娃娃,这是什么呢?对了,是毛豆!
早上,妈妈叫我一起到阳台上剥毛豆,我开始仔仔细细地观察这小东西。
毛豆外面的壳硬硬的,壳上有许许多多的毛,摸上去麻麻的,不管毛豆有几节,它中间都是凹进去的,我开玩笑说:“原来它的腰还很纤细。”
剥开来一看,里面躺着数量不一的绿娃娃们。它们硬邦邦的,清脆可爱!
毛豆的吃法很多,可以带壳煮着吃,也可以去壳蒸着吃、炒着吃,老了变成黄豆,炖肉吃,那个味道是绝佳!
毛豆的营养价值特别高,它所含的纤维是所有蔬菜中最高的!
嘿,剥完毛豆中午就有炒毛豆吃了!
(三)关注需求,多元评价
在学生习作后,我们应该关注学生,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来开展习作的科学评价。传统的作文评价都是教师一个人“主宰”的,实际上,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评价的欲望和热情,学生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用耳倾听,用心交流,也是学习的一种手段。“让学”的习作评价应该是多元的。
学生的优秀习作或是有待改进的习作,都需要及时在课堂上展示,让大家一起探讨并且修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自己需要的角度去习得方法和技巧,明确方向。还可以定期在班级进行习作的展示,让学生和家长都能随时参观,甚至还可以推荐给各级各类报刊刊登,以增强学生自信。
步履在“让学”这条路上,努力挖掘学生写作的一些“让学”元素,用理念为实践服务,用实践升华理念,我们不断实践着、反思着!
参考文献:
[1](德)海德格尔.海德格尔谈诗意地栖居[M].丹明子译.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吴剑锋.“让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应然追求[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2,(7).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听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