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感恩意识的缺失与培养
2016-07-10印云
印云
摘 要:对他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是对他人帮助的回报。所谓感恩教育,就是以感性的形式,用孩子的切身感受体会来自他人、社会和自然的“恩”;以理性的形式,让孩子感知来自痛苦、挫折和失败的“恩”。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该如何做起?笔者将围绕幼儿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原因以及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应该努力的方向进行阐述。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生特有的音响。”在我们埋怨孩子缺乏感恩之心,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的同时,是否发现孩子其实是一面镜子,照着大人的一言一行,孩子的表现是对我们教育的回应。孩子的感恩之心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在生活的点滴中对孩子施以悉心的培养。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是什么?我认为可以用四句话体现:学会做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
一、孩子缺乏感恩之心的原因
1.家庭教育观的问题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现在这个“非常6+1”的家庭模式中,两家三代的6个长辈,以孩子为中心,一切围着孩子转,对孩子的呵护无微不至。当孩子从小到大受到过多的关注,这种状况很容易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使其缺乏为他人着想的意识。而家长把养育孩子当成自我情感的满足,给孩子处处创造优厚的生活条件,他们对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认为是应该的,从来没有想过也不想得到孩子的回报,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心理学的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诸如“感恩”等社会情感的发展,在0~1岁的婴儿期时就已经开始,感恩——这种健康积极的社会情感,一旦被打下扎实的基础,将来就很难泯灭,而在关键期不注意有意识地培养,今后也就很难根植。
2.幼儿园当前的教育环境
幼儿园作为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由于受社会环境和家长的影响,在教育中重智力的培养、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德”的培养。我们老师已习惯了付出,不要求得到回报与感恩,但这是误解,也会误导孩子,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发展,也是道德教育中的缺失。
3.社会环境的影响
当前的社会环境缺乏产生感恩意识的土壤,成人榜样缺失。在社会生活中,大家在实用主义的原则下,普遍变得冷漠而又急功近利,反映在家庭中,便是对父母的不孝。社会环境对孩子具有很强的诱导性,当幼儿耳濡目染了这些社会现象,便导致了“5+2=0”的现象:由于不良社会环境的负面熏陶,5天的幼儿园的教育无论多么丰富、多么向上,一旦加上星期六、星期日2天的休息,孩子因无约束地进入社会环境,其前5天的教育结果为0。孩子是成人的一面镜子,孩子不懂感恩,虽承受父母养育之恩而不思回报的行为也就在所难免。
二、如何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
英国教育家洛克在他的教育名著《教育漫话》中写道:“我们幼小时所受的影响,哪怕极小极小,小到无法觉察出来,但对日后都有极大深远的作用。”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当引入幼儿园,那么幼儿园该如何开展感恩教育呢?
1.成人做好感恩的表率,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
教师、家长的言行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时刻关心幼儿。对于幼儿表现出的关爱行为,应该不吝惜地说声“谢谢”,教师、家长自己说,也要提醒孩子们主动使用“谢谢”,这不是一件几天就能做好的事情,贵在坚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
2.策划寓教于乐的感恩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蓄情
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周围环境中的资源,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1)感恩故事教育法。如《猜猜我有多爱你》《逃家小兔》等精美的绘本故事中对幼儿进行春风化雨般的引导,使幼儿在故事中受到熏陶,心灵得到净化,促使幼儿感恩心理的形成。
(2)抓住节日教育的契机,设计利用各种感恩情境。比如“三八”妇女节、教师节、母亲节、重阳节等传统的节日进行各种感恩活动,利用教师、同伴、父辈的生日,指导幼儿亲自为自己的教师、同伴做一些生日卡片,以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除此之外,还可以给幼儿布置一些特殊的爱心作业。
感恩教育是一个社会工程,必须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的“教育合力”,让感恩教育走进生活。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一粒感恩的种子,再把这种感恩之心付诸行动,并长期坚持下去,我们将收获孩子高尚的品格,实现让中华民族传统发扬光大,代代相传的育人目的。
参考文献:
[1]周念丽.让感恩之情渗透到幼儿的生命之中[J].幼儿教育,2010,(31).
[2]马丽萍.家园合作对3—6幼儿开展感恩教育的行动研究[EB/OL].http://www.age06.com/Age06.webb/Detail.aspx?CategoryID=77bd0c0c-eda7-4bb0-a1bf-3e2fb8b1fb4c&InfoGuid=
d0d5f6c8-15e4-4f91-8eda-7a63762be4a6,2006-06-08.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