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课程师生共同备课的实证研究
2016-07-10容思明
容思明
一、问题的提出
(一)学生不重视英语这门学科
我校是一所镇属的农村中学,据统计,19.3%学生来自广东省外,75%学生来自农村。因为经济地域的落后,大部份学生的父母文化程度不高,家庭环境不如城市学生的好。受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不够主动,英语基础较差,见识少,眼光狭窄,但他们纯朴、善良。
(二)英语课堂缺乏活力
在日常教学中,很多时候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备好一节课,但是在课堂上,学生不愿意参与活动,学生对英语教材不熟悉,以至学生的反馈情况与我的教学设想出入大,教学节奏与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协调,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化。原以为“备学生”了,结果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差甚远。
(三)教师只停留在课后备课苦思冥想的自省中
每次课后,教师必定在教学后记处写上反思,处于教师的位置思考问题。教师只是基于学生的课堂表现而反思,却不清楚学生想要怎样的课堂,学生对哪些教学内容掌握不够好。进行课后备课只是偏面之词,不具有全面性与借鉴性。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互动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后备课必须和调查研究相结合,必须尽可能地征求学生的意见,细心记录学生的反映。这样,课后备课才有真正的意义。
二、研究方案的制定
(一)研究对象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笔者任教的八年级5班。学生的年龄在14~15岁之间,大部份学生学习态度明确,但英语基础一般。在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中,该班的英语平均成绩高于同级平均成绩5分。在研究实施的过程中,5班作为实验班,其他班作为对照班。
(二)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学生撰写日志等方法展开行动研究,主要研究目标如下:
1. 通过问卷调查,初步了解学生的英语课堂兴趣,从而获得课题研究的前期基础。
2.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探索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有效备课的途径、方式和具体操作程序。
3. 通过师生课前、课后共同备课,提高备课的质量,实现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师生课前、课后共同备课的实施方法
(一)问卷调查
为了解学生的英语课堂兴趣,从而获得课题研究的前期基础,笔者对5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发出54份问卷,回收54份。问卷如下:
1. 请选出你课堂上喜欢的活动(多选):
A. 游戏 B. 观看视频C. 小组竞赛D. 唱歌E. 一分钟演讲
2. 请选出你喜欢的课堂练习形式(多选):
A. 同桌对话 B. 听力
C. 单选题 D. 阅读
E. 小组讨论 F. 小组调查
G. 写作
3. 还有哪些好的建议?
调查结果显示,100%的学生选择游戏,95%的学生选择小组竞赛,85%的学生选择观看视频;至于课堂练习形式,95%的学生选择小组讨论,80%的学生选择小组调查。可见,在课堂里,学生喜欢与同伴进行有效的交流,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有了同伴的帮助,有效地降低学生的焦虑情绪,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学生日志
从行动研究开始,笔者坚持每月定期邀请学生撰写日志,了解他们对英语课堂模式和对教师的教学备课提出的建议。以下是一名优秀生和一名中层生的日志:
[学生一]对于英语本来就不好的我而言,课前预习是不可缺少,而老师能与我们一起进行课前备课,使课前预习的效果大大的提高了。清楚知道老师教学内容安排,可以使我们紧紧地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不至于好像听天书那样不知所云,有时更可以让自己的思维走在老师的前面!
因为课前备课,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是重点,掌握起来也比平时轻松。上阅读课时,因我们就对老师所教的“查读”、“略读”、“细读”有所了解,因此课堂上老师再教的时候,我们能更好的运用这种方法。
[学生二]我认为采用课后共同备课这种方法是绝对值得肯定的,因为这个可以有效地提高我们的上课质量,更令我们对上课的内容知识有一个很全面的认知,同时还可以提升思考处理问题的能力,让课堂更人性化,我们上课从此不会被动了。
我想这种学习方法最大的不足就是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来共同研究如何上课,而且我们的探讨效果不大理想。
从学生的日志可以知道,学生对课前、课后备课比较重视,而且觉得课前、课后备课的重要性。由此得知,此次行动研究可以使学生重视英语学习的习惯,更清楚学生想要的英语教学模式,从而提高课堂英语学习的效率,也给笔者很多关于英语教学的思考。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本次行动研究以问卷调查的数据为依据,英语教材为八年级人教版Go for it !,根据学生的英语实际情况和学习需要,同时笔者整合相关的英语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英语教学。
(一)课前师生共同备课
1. 学生备课,即“备学”
以一单元为单位(共四课时),教师初次备课(简案),分别列出四课时的教学目标,预设每环节知识的呈现方式。每周利用一节地方课时,教师发放教案,学生认真阅读和思考教学设计。随后,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在教案空白的位置,写出自己的感受与建议。
2. 师生面对面交流,共同备课
方法一:
教师收回学生修改后的教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研读学生的修改意见,进行较细致的学情分析。教师进行第二次备课(详案),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预设教学方法和学法,形成教案与学案。
方法二:
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共同备课。师生共同备课前一天,教师请全体学生预习新单元,让学生找出教学重点和难点,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提出英语课堂的活动模式,自己尝试拼读新单词。
上课时,教师带领全班学生一起学习新单词,四人小组相互讨论,学生说出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邀请个别学生发言,对英语教学提出一些宝贵的意见,教师把单元的重点和难点陈列在黑板。
(二) 课后师生共同备课
1. 教师定时有选择性地与学生进行课后备课。
有针对性的邀请六名学生(好、中、差各两名)参与课后共同备课,找出教师教学中的成功之处与存在的不足。
2. 当完成每单元的教学内容时,发放《学生课堂学习调查表》。收集后,请学生小组成员统计,并做好记录。(如表1所示)
五、效果与反思
(一)成绩分析
这次课题研究中期,就迎来全区统一出题的期末考试。教师严格监考,封卷后全区的英语教师集中改卷。按广东中考的题型,总分120分(听力25分、单选题15分、完形填究10分、阅读理解30分、完成句子10分、短文填空10分、信息归纳+作文15分)。八年级5班的英语平均成绩与同级其他班的期中考试英语成绩对照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5班的英语平均成绩领先于其他班最少12分,5班的英语优秀率为12%,是全级最高,后进率为全级最低10%。这样的成绩,我们可以看出,师生课前、课后共同备课的行动研究是有成效的,而且十分显著。
(二)反思
1.师生共同备课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地道的英语语言材料反映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也反映文本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师生备课过程中,笔者采用符合青少年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特征的教学方法来设计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机,使学生以积极的情感态度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另外,笔者用真诚、积极的鼓励性评价语言来肯定学生的每一项努力与进步,巧用《学生课堂学习调查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英语学习和语言实践活动之中。
2.课题研究的可持续性发展
本次师生课前、课后共同备课的行动研究虽然只有10个月时间,笔者认为不仅增强学生预习的学习习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方法更加明确;而且课后备课使教师更清晰地知道学生学习英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读学生的真实想法与知道小组合作之间遇到的问题,获得学生对英语的构建和理解。学生懂得教师的思路,教学设计难易得当,使学生感到满足感,英语课堂气氛活跃。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