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研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数学教师如何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2016-07-10黄树荣

师道·教研 2016年8期
关键词:数学老师研学课外

黄树荣

在研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当中,先研究探讨后进行教学的模式指的是教师先让学生进行自我对于学习内容和知识问题的研究和探讨,然后让学生各抒己见,最后老师才进行知识的教授和对问题的解答。与旧的“先教后研”的课堂模式相比,新的“研学后教”模式显然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老师的引导性,更加突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研学后教的课堂模式在数学的教学当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数学作为一门逻辑学科,虽然往往都有标准答案,但是数学问题却可能有许多不同形式的解题方式去解答同一个题目或者同一个答案。课堂上老师毕竟只有一个人,而学生有多个,一个学生所思索到的方法可能没有老师全面,但是许多学生想出来的方法就会比老师一个人的想法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能多种多样。这些问题就涉及了数学老师和学生之间该怎么去互动,怎么去合作,才能达到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和学习模式。

一、激趣导学

数学老师和学生多进行互动的前提是要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因为数学是逻辑的学科,越深入学习难度越大,所以部分的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老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关键,研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之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更加容易,因为老师摆脱了自己讲答案,学生在下面完全按照老师的方法来做题学习的方式。首先是学生必须是先独立解答题目,不管对错,叙述出自己解题的过程和答案,然后通过学生的集体讨论,选出正确的学生的答案。而老师只是充当一个“裁判”的角色,从“上场”到“入网”的“球员”,始终都是学生本体。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并且提高学生的口才和思辨能力,让学生参与到竞争中,提高他们的兴趣。数学老师也可以利用游戏数学、故事数学,或者是名人的事情来引入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发现数学的实用性、有趣性。

二、合作助学

让师生之间的合作成为习惯。研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有一个关键,就是强调合作关系,老师在担当“裁判”的时候,也不能置身事外。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老师除了让学生充分发挥才智外,还要朝着正确的解题方向进行引导,不能使之跑偏题目本身,而且还需要让不懂的学生通过别的同学的讲述解题过程得出正确的结论或者理解题目的结构和解题的关键。学的是方法而不是答案,老师的指导是很重要的,老师和学生一起研究数学的解题方式,可以让师生之间的合作成为习惯。

三、拓展促学

课外知识教学引导很重要。课堂的教学在表面上因为存在意义上的严肃认真性质,难免课堂上会存在乏味的迹象,数学又需要学生开动脑筋,老师也会在教学的要求下经常性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数学题目的练习。显然,相比之下,学生对于课外的知识会比课堂上任务形式的知识会更加感兴趣,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不能仅仅保持在课堂上,还需要在课外。课外的数学知识主要是以延伸形式,一是鼓励学生多留意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多去关注课外有关数学的知识,用自己学习的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二是鼓励学生多出难题,多思考课外的问题去与老师一起分析题目,解决问题,与老师一起合作完成。在研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当中,老师应该分享更多课外数学知识,与学生进行讨论,并且提出新的问题和答案让学生去思考和判断。有条件的,还能够利用数学问题来解决实际的科学问题,老师与学生一起来讨论其中的数学计算过程,分析得到的结果与数学讨论过程是否相符。

四、成功激学

数学老师注意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的成功感。从提出数学问题到解答数学问题,在得出结果之后,可以感受到来自数学的成功感,尤其是题目当中越是复杂和困难的题目,能把答案解答出来能让学生产生自豪的感觉。数学老师应该抓住这一点,鼓励学生之间的竞争,看谁能快速解答问题,谁解答的过程更加快捷和合理,鼓励学生找出与老师解决题目的不同方案。学习数学的成就感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思考的能力和逻辑。

责任编辑 罗 峰

猜你喜欢

数学老师研学课外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小满课外班
数学老师与达摩克利斯先生
我的“课外老师”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迟到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我的数学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