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品德与生活》教学

2016-07-10邓少珊高梅花

师道·教研 2016年8期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缺水品德

邓少珊 高梅花

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学校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一条重要思路。而小学一二年级的《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一、利用信息技术找准“回归生活”的切入点

在教学(北师大版一下)《品德与生活》第五单元第二主题《健康、安全要牢记》一课时,这是一年级儿童的第一个暑假,在这两个月的假期里面,如何引导儿童健康、安全、快乐地度过?教师需要设计一系列符合儿童生活实际的活动方案来引导孩子,如冷饮好吃需注意些什么?新鲜的水果,蔬菜沙拉清洗和食用是需注意些什么?夏天天气炎热,外出游泳须注意些什么?在烈日下活动需注意些什么?这些夏季饮食卫生、预防中暑等方面的基本保健常识,大多数儿童并不一定会了解。其实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设计一系列的活动。我们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有趣的导入:播放一则小视频(动画或找学生自拍的视频):放暑假的第一天,没有老师管,爸妈上班了,小风在家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真高兴啊!他一会儿到冰箱里拿冰凉的雪糕吃,一会儿拿着放在桌面上的西瓜(西瓜上面还有蚊子在飞),一会儿在津津有味地看电视,过了不久,小朋友抱着肚子在地上打滚,浑身冒着冷汗,非常痛苦。故事到此结束,然后提出问题:小朋友,你知道小风是怎么了吗?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创设故事情景,把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熟悉的人物行为活灵活现地再现出来,让学生看得津津有味,不自觉的进入学习角色,学生学习兴趣特别浓厚。

二、利用信息技术凸现“感悟生活”的链接点

《品德与生活》课程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讲解教科书;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自我感悟和认识,从而将真实的道德情感、道德体验、道德认知内化为道德行为。而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去营造逼真生动的虚拟生活环境,能够促使学生自主参与,乐于学习,真情流露,有感而发。

如二年级上册的《保护水,节约水》一课中,在大多数孩子的意识中,他们会认为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江河湖海,水源随处可见,水龙头一打开水就会哗哗地流出来。为了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缺乏与宝贵,感悟生活中的水的稀少,笔者设计这样一个环节:课件展示一个圆饼图,蓝色部分代表咸水资源,红色部分代表淡水资源,并在淡水资源中用红灯的线分出可饮用的水与不可利用的淡水。图标简单明了,让学生从中就可以直观地了解到饮用水的稀少。然后再利用图片、配乐、视频设计缺水体验场景,通过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介绍营造了人们由于缺水而生活困苦、陷于绝望的氛围,使学生随着音乐和老师的旁白不由自主地进入虚拟的缺水生活环境中,感受着我国甚至是世界上其他地区的人们缺水,生活困苦的情感。在学生体验基础上,老师通过追问和访谈他们的感受,不少学生都真情流露,甚至有的还掉下了眼泪。他们各抒己见,觉得“没有水无法生活”、“没有水人类会走向灭绝”、“没有水一天也过不下去”,在这种体验和感悟下,学生会进而想到“我们该如何保护水”、“该如何节约水”这些深层的生活问题。

三、利用信息技术挖掘“拓展生活”的体验点

教学一年级上册的《秋天在哪里》时,学生大都生活在广州,并且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年龄小,生活经验少,尤其广州地区四季不明显,很多秋天的景点在广州较少出现,学生对于田野就更陌生了。因此笔者在课堂上利用信息技术整合了不少关于体现“秋天”的资源,尽量让学生从生活不同方面了解秋天,感受秋天,进而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如展示“秋风扫落叶场景”让学生感受天气的转变——“秋凉”;如展示北方秋天五彩斑斓的大自然,花园(盛开的菊花、变黄的小草、香香的桂花、含羞草等),田野(金黄的稻子、饱满的玉米、火红的高粱、雪白的棉花……),水果(金黄的桔子、香甜的梨子、可口的石榴、晶莹剔透的葡萄……),动物(蛐蛐的叫声、鸣蝉、大雁南飞等等),日常生活(衣服,蔬菜等)。让学生不仅了解到南方的秋天,更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提供的资源去了解北方的秋天;在教学中,笔者还运用多媒体努力创设独特的秋天的动态情景,如“蛐蛐鸣叫”、“菊花盛开”、“农民秋收”等,使学生大开眼界,惊叹不已。

责任编辑 邱 丽

猜你喜欢

品德与生活缺水品德
伊拉克计划新建36座大坝应对干旱缺水
告别干燥缺水“面子问题”
地球妈妈缺水了 等
对小学《品德与生活》学生自主学习的反思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论茶的君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