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班干部培养的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策略
2016-07-10冯炎坤
冯炎坤
班级管理,一个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要点,在小学阶段,班级管理、班干部培养等都放在了班主任工作的日常要点上,如何能够有效、快速进行班级管理,并且能在管理中培养班干部的管理能力,下面用两个案例来进行分析。
【案例一】
六年(1)班班主任李老师是学校公认的优秀班主任,在每次学校进行的期末优秀班主任评选中,李老师从来没有落下一次,而且还被评为广州市的优秀班主任。李老师对班级工作十分认真负责,事无巨细都亲力亲为,如同卧龙诸葛亮治理蜀国。班中学生在李老师的管理下,遵守学校纪律,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班级风气文静而内敛,能够在班主任布置作业后安静地进行自习。班干部尽职尽责,每次遇到什么事情,都马上汇报给李老师,让李老师马上处理,在李老师的精心管理下,班级连连获得文明班级、卫生先进班等光荣称号。
毕业联欢会,六(1)班同学安静地在座位上等着李老师的到来,当李老师到来后,就根据李老师的安排按部就班地进行节目的表演,但气氛相对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而且在班主任离开的小段时间内,班干部没有马上接管,让节目进行下去,而是安静地在等待李老师的到来在进行。
【案例二】
六年(2)班的班主任冯老师是一个在别人眼中特别有个性的老师,虽然身为班主任,但是,在其他老师的眼中,他根本不是一个合格的班主任,他对班级的管理基本上都不大理会,都放手交给了班干部进行运作。虽然说农村的孩子人小鬼不大,但怎么说六年级的学生因为已经开始处于反叛期,很多时候都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 任凭其他学生怎么来投诉,他都是懒于处理,而是找来班干部,让班干部在他的主持下开会讨论,得出结果,然后就让班干部去平息事件。久而久之,班级里面的麻烦事物基本没有上送到冯老师处,很多时候班干部在处理完了就过去了。别的老师看到这种状况,纷纷劝冯老师:你这样下去,班级一定会乱的,学生出了事很麻烦的。但是,令人奇怪的是,六(2)班的班风并没有因为冯老师的撒手不管而变得无法无天,相反,很多同学之间的摩擦和误会,都会在班干部的主持下在基层解决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小问题不断,但大问题基本没有,虽然班级不能连续取得文明班、卫生先进班等荣誉称号,但冯老师不在乎,而且也乐得清闲,每天就在办公室改改作业,钻研一下教材。
【现象剖析】
一个优秀班主任、一个充满个性但慵懒的班主任。两种截然不同的班级管理方法,折射出两种不同的培养班干部的理念。
案例一中的李老师,是一个典型的保姆型班主任。学生在他的眼里,永远都是个小孩子,什么都不会,什么都需要管。学生们出现什么问题,第一时间就会想到李老师,李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无所不能的,他的出现能够把一切的问题解决。有了李老师,遇到问题就不需要进行深思,就不需要去尝试,李老师总能够把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提供给他们,只要按照老师的安排就可以完满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严重的依赖性,把任何问题都推给班主任,没有了主见,也没有了独立性,只能是一群依附在李老师身上的寄生,就算是班干部也一样,之前因为私自处理过两位同学的矛盾,却没有处理好,两位同学就到了李老师哪里告状,结果李老师推翻了班干部的解决方法,用自己的方法把问题解决了。
案例二中的冯老师,是无为管理的贯彻者。别看冯老师平时什么都不管,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给班干部。但是并不代表他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管。冯老师的做法是紧紧把握住班干部的培养,很多时候在班会上树立班干部的威信,让班干部实行责任到人的问责方式,例如卫生出现问题,他就会找来卫生委员了解原因,然后让卫生委员找出对策,他再在这个基础上提出意见或者建议。
【对策】
教育学中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意思是让我们在教学中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思想教育占用了很多的时间,通过思想教育,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思想动态,明白事件背后的深层含义与影响,从而不再开小差。在孩子的成长的过程中,家庭、社会和学校都会对他们产生影响,而家庭的影响则最深刻的。在家庭教育中,由于父母孩子有着长期、紧密的特殊联系,因此,父母就成为影响孩子成长的主要因素。老舍先生曾说:“教过我的老师起码近百位,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真正的老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可见,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行,对孩子都有陶习染、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种言传身教的影响,又往往是通过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起作用的。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