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课程中的交流合作学习

2016-07-10洪立德

师道·教研 2016年8期
关键词:交流学生

洪立德

“交流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由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研究提出的,现己成为当代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领域中影响最大和成果最多的改革之一。它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围绕教学的主题,以合作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进行合作互助、交流探索,通过学生能动性、主动性发挥,利用合作性人际交往,促成学生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合作学习有效实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要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不断改进、反思、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功,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去探索、去思考、去反思,真正把握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让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成效,最终达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科学分组,恰当分工

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小组的建立过程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过程,它关系到今后合作学习的效率乃至成败,因此,小组的建立是一个基础性的工作,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合作学习一般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进行分组。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性的3-4名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在组内,每个学生都应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一项特殊的职责。成立小组后再选责任心较强、素质过硬、能够协调小组成员之间关系的学生作组长,推动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小组初步成立后,要有意识地告诉学生一些合作的基本素养,让他们学会倾听和赞美。要引导学生通过相互协商进行分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任务,特别是要照顾那些平时在班上处于劣势的学生,让他们肩负一定的任务,在活动中培养能力和自信。

二、明确目标,营造氛围

合作学习必须是目标明确、井然有序的学习。大多数同学都喜欢与他人合作,把合作当作是一种有效的互助性学习,在与同学在面对面的交往中互相学习。但是,如果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缺乏必要的讲述就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或小组合作的任务布置得过于简单,学生没有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步骤,那就无法真正激发学生小组合作的欲望。因而,必须让学生明确合作目标,要告诉学生做什么?怎么做?如何去呈现?只有学生目标明确,合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才会被充分调动起来。有了明确的合作任务和目标,教师还要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构建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每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精选内容,把握时机

合作理论认为,合作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因此,合理选择时机,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把那些具有思考性或开放性,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需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在进行小组讨论或分组操作时,选择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而且是个人难以完成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重视类似问题的活动频度,并注意到内容的宽泛性,从而使合作学习充满新意和趣味性,让全体同学都能够积极参与。

四、利用工具,加强合作

教会学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交流与合作学习,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在小组形式交流与合作中小组成员安排上也要考虑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强弱组合,做到以点带面。但学生仅学会交流工具使用是不够的,学生间的合作是否顺利、融洽,取决于学生是否掌握一定的合作技巧。除了有一定的打字基础,还要学会用麦克风进行语音交流,利用摄像头实现不同地点的面对面交流;通过建立QQ群把小组成员加入群内,实现群内文件共享;通过关注微博,发表观点评论,提高交流的及时性,等等。这样既能使合作小组成员在不同地点高效地完成合作项目,也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互联网交流工具的使用。另外要注重训练学生,能说——敢于提出质疑,勇于提出解决向题策略;善听——听同学提问题,听同学解决问题的方法;敢做——根据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大胆操作实践;

五、加强实践,提高效果

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多创造条件,让学生勤练习、重实践。教学中,要尽量地压缩教师讲授的时间,余留更多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友好合作,热烈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例如,在课程教授过程中,布置一些与身边实事联系比较紧密的课堂作业,让每组学生在作品制作中充分体验到了探索的乐趣。

责任编辑 黄日暖

猜你喜欢

交流学生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快把我哥带走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学生写话
交流&イベント
交流&イベント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