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修外炼 德才至善

2016-07-10陈丹波

师道·教研 2016年8期
关键词:德才求真校训

陈丹波

一、学校发展现状分析

象圣中学创办于2000年7月,是一所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农村初级中学。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以来,带领全体教师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突出师生发展,重视质量提高,已取得显著进步。但由于城区的整体优势和快速发展,直接对学校构成竞争压力,而且城区与农村教育环境的差异,造成学校生源状况不容乐观,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如何破解发展困局,是学校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二、理念的凝练和阐释

(一)学校办学理念:内修外炼,德才至善

历史上有很多“圣人”,在他们身上集中表现了中华民族优良品质。为人们熟知的代表人物有“文圣”孔子、“史圣”司马迁等。这些人物影响深远,在他们身上可以学到为人、为事、为学的优秀品质。“内修外炼,德才至善”是他们共同的特质,也是当代学人应该传承的品德行为。内修外炼是途径,德才至善是目标,它与新时代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方针并不矛盾,而且有很好的结合点与教育载体。倡导历代圣人的普世价值,教育学生加强为人、处事修养,追求个性发展,全面提高,就具有很现实的价值。

(二)学校校训:修身象圣,求知若渴

本校训,既演绎了校名,又训诫师生要注意两点:一是要象“圣人”一样内修品质,外炼形象,孜孜以求,全面发展;二是突出“修身第一,求知第二”的育人思想。

象圣,是校名“象圣中学”代称,又是动宾结构词组,意指象圣人一样做人,做事,做学问。求知若渴,是中国“众圣”特质的最大共同点,也是包括乔布斯在内的所有杰出人物的共同点,作为新时代的学人理应见贤思齐。

(三)学校校风:求真至理,自强不息

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常是“日三省乎己”(语出《论语·学而》),看谋事、思为人、察学习,以减少过错,甚至确保没有错误发生。正是这种“求真至理,自强不息”的精神,使圣人们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也常常激励着后人奋发图强。“求真至理,自强不息”是立身,为学,做事的不懈追求。这里指学校要成为师生有理想,有追求的地方,并不畏艰难,奋发图强。

(四)学校教风:达己达人,传道授业

教书育人,是仁义之事,作为教师,理应是个仁义之师。现代教育观更直接地要求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自己,即专业化发展。同理,在成就自己的同时,更要成就学生,这是职业追求,也是教育定位。“达己达人,传道授业”,作为教风,即要求教师以学生发展为己任,以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教书育人,同时,成就自我,享受教育。

(五)学校学风:博学善问,穷尽不休

通观“圣人”之道,无不博学善问,“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是他们的真实写照。“审问”“慎思”“明辨”,非穷尽而不休,更是他们获得巨大成就前提条件。倡导以历代圣人为榜样,可以加强执着穷理的风气建设。“博学善问,穷尽不休”作为学风,即要求学生以历代圣人求学之道为楷模,读,思,问,行相结合,广吸取,多积累,求真知,不怕难。

(六)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性与发展性素质兼善的现代学人

“适应性素质”,是指适应社会发展的普适性素质,包括公民道德规范,基本生活技能等;“发展性素质”,是指个性特长,具有超越局限的特质。以往通俗讲法是“合格加特长”。这符合人的特点“差异性”,也就是加纳德的多元智力论。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师生共同成长,“现代学人”即指教师与学生,追求师生共同成长是我们的教育理想。

为使我校办学理念、校训等文化元素深入人心,我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空进行宣传。首先是利用各种活动向师生、家长宣传学校“崇圣文化”,让师生乃至社会都形成共识;其次是在学校文化广场中心位置的文化柱上刻上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每一块室牌都印有校训;第三是各种资料都印有校徽和学校愿景。此外,班会、国旗下讲话、电子屏幕、教师会议等,都成为宣传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随着“崇圣文化”在我校的推广,以及“内修外炼,德才至善”办学理念和“修身象圣,求知若饥”校训等深入师生心灵,成为学校的内驱力、新动力,我校必将乘风破浪,不断实现新的跨越。

责任编辑 邹韵文

猜你喜欢

德才求真校训
画家 孙德才
孙德才·美术作品欣赏
校训展示墙
体现“亲爱精诚”校训的三件往事
张锦绣
任正非捐款前先捐“校训”
躬耕教苑 德才双馨
吴德才
大医求真 惠民求实
走出教材窠臼,走向求真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