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
2016-07-09郑蓝钦
郑蓝钦
摘 要: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是我国各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方向,本文主要对信息共享空间基本概念进行了阐述,并从广大师生的需求、图书馆实际情况、空间规划、资源配置方面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与服务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信息共享空间;高校图书馆;建设
中图分类号: G25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6-63-2
0 引言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各高校的图书馆为了满足广大师生的学习要求,创新了一种图书馆信息空间服务模式,即信息共享空间,并在国内各大高校图书馆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有必要对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实际情况、空间规划及资源配置进行分析,进而促进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
1 信息共享空间的基本概念
Donald Beagle认为信息共享空间主要是指在整合数字的环境下,建立在一定的物理空间之上的一种专门提供服务和组织工作的图书馆服务模式;美国教育委员会认为信息共享空间主要是指在图书馆中增加相应的资源、软件、计算机实验室等一些能够对图书馆进行访问的资源,将人员、资源以及空间全部都归纳到图书馆服务中去;而我国的学者孙瑾则认为信息共享空间主要是指由虚拟空间和物理空间建设的一种具有技术设备的一站式信息服务模式,着重强调共享与协调,并对用户的计算机能力和信息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虽然目前对信息共享空间的基本概念,业界人士众所纷纭,但是大致的意思是相同的,即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是在图书馆的基础之上,将知识库资源、硬件设备、软件设备等资源进行整合,并在相关的技术人员、指导人员、参考人员、多媒体人员等的共同合作下,为用户提供的一种一站式信息的服务模式,在最大程度上满足用户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构的核心是从馆舍物理层和网络虚拟层出发,通过一定的支持层的支撑,将空间、资源和人员进行有效构建整合。
信息共享空间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首先,信息共享空间具有灵活性,能够满足用户的不同要求;其次,信息共享空间具有适应性,能够比较快的适应不同的技术开发和环境的变化;再次,信息共享空间具有群体性,能够提供足够的协作群体活动范围;最后,信息共享空间具有普遍性,每个机器都配置了相应的软件与界面,便于使用和操作。
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网络技术的发展,给各个高校的图书馆服务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再加上广大师生的学习方法与信息行为在数字环境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对图书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需要重组馆藏资源和空间结构,并对信息、教学资源、交流资源进行整合,以便为师生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早在2006年,我国便开始了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并将上海师范大学、中科院研究生院、复旦大学视觉艺术学院等作为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的示范点。
2 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的建议
2.1 通过师生需求创新信息共享空间服务内容
各院校师生是高校图书馆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需要将“以人为本”作为信息共享空间的服务原则和服务理念,以广大师生的需求为导向,强调服务用户的主导型,注重广大师生与图书馆人员之间的交流沟通,根据各院校师生对信息资源的实际需求对服务方式进行改善、对服务内容进行创新。不同高校的图书馆具有不同的实际情况,因此各院校师生的实际需求也有所不用。在信息共享空间的规划和建设之前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考虑到信息共享空间在运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对于各院校师生的具体需求需要进行认真、仔细、广泛地调查,将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作为目标,为其创建一个自由、民主、开放、和谐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出图书馆及信息共享空间服务的重要作用。例如,提高广大师生的计算机使用能力和信息能力;为广大师生提供各种各样的讲座和课程;充分挖掘知识,尽可能地为广大师生提供全面的信息;帮助师生解决疑惑等。信息共享空间“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主要是通过信息咨询、知识导航、课题跟踪、导读等服务项目具体体现出来的。因而在“以人为本” 的服务理念上,通过调查广大师生的需求可进一步创新信息共享空间的服务内容。
2.2 通过各院校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合理构建信息共享空间服务体系
信息共享空间通过一站式信息服务平台将各种资源呈现在广大师生的眼前,例如技术、智力、信息等,由多媒体人员、技术人员以及相关专家学者组成的信息咨询能够为每个教师和学生提供信息咨询的服务,从而满足不同师生的不同需求。高校图书馆除了能够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数字资源、纸质资源等,还可以根据信息共享空间的目标和各种功能,通过软件的配置突显出自身的特点,这样不仅可以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多的软件用于图书馆资源的访问,而且还能为信息共享空间提供比较特殊的通用软件,例如CD刻录、远程服务、扫描、图形处理、表格制作、网页制作、在线通讯、论文写作等。除此之外,各个高校还可以根据专业的设置配置相应的应用软件,例如统计、数学、GIS等,用以最大程度上满足广大师生的实际需求。
2.3 通过空间规划,有效配置资源
信息共享空间的主要目的在于能够最大程度上满足广大师生的实际需求,为广大师生的交流、创造、信息利用等提供方便。对于各个高校而言,需要根据现有的建筑情况,对物理空间进行合理的布局,使各个功能得到有效的整合,尽量让每个教师和学生都能得到指导和帮助。在构造空间的时候,需要对区域分布、环境布置等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并适当在学习区域增加休闲区域,以期达到环境的舒适和温暖,从而提高广大师生的学习效率。信息共享空间最大的特点便是一站式服务,因此这就需要高校图书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图书馆将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和配置,例如信息资源、人力资源、设备资源等,同时还需要加强校园网内的信息共享平台和虚拟交流的建设。此外,还需要提高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由于信息共享空间的服务组织主要有技术人员、咨询人员以及广大教师、学生等,具有复杂的结构,在这样的环境下,必须要对这些人员进行合理调配,以充分发挥出个人的长处更好的为高校广大师生服务。
2.4 通过建设规划,完善保障机制
高校图书馆在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前期,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根据广大师生的需求,分析其可行性,从而获得来自各个部门的支持,并组成一个规划团队。其中领导小组的主要工作内容便是制定、决策和管理总体目标;工作小组负责设计和规划信息共享空间的具体内容等,关于这些可以从国外亚利桑那大学的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经验中进行借鉴。而保障机制包括的内容主要有服务评估、管理政策以及系统合作等。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对信息共享空间政策进行详细的制定,根据用户的信息行为、服务对象、开放时间、设备的使用等方面进行规则制定。同时高校还可以建立科学合理的服务质量评价机制,通过师生反馈、正式的服务质量评价、师生用户满意程度的调查等手段了解信息共享空间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广大师生的需求,以此作为改进信息共享空间的依据。
3 结束语
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是各个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方向,并且还会对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信息共享空间的服务理念、服务手段以及用户的需求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因此,各个高校应该根据时代发展的特点,建设一个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动态的信息共享空间服务机制,尽量从最大程度上满足广大师生的不同要求。
参 考 文 献
[1] 任静,周凤飞,杨丰全,马新蕾.试论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J].图书情报工作,2007,2(4):86-89.
[2] 杨琼.中外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比较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1,31(4):35-37.
[3] 任树怀.信息共享空间的规划与建设[J].图书情报工作,2006,5(50):122-124,143.
[4] 陈兴凤.王亚飞.中外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比较与借鉴[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3):24-27.
[5] 朱海燕.高校图书馆联盟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11(6):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