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施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义与思路
2016-07-09闫春
闫春
[摘要]大学生创业教育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国际教育理念,已逐渐受到国际的广泛关注。我国创业教育起步晚,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加强对师生进行创业教育方面的培训,鼓励他们独立自主地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但目前女大学生在就业与创业中受到性别歧视等因素的影响形势并不乐观,而各高校专门针对这一问题的相关研究却非常稀缺。在对迎接女性创业时代,缓解女大学生就业压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深化女子高等教育改革,培养女大学生“四自精神”,健全女生人格方面实施女大学生创业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本项目呼吁高校实施有针对性的女大学生创业教育,使女大学生在毕业前积累更多的经验,面对就业与创业的种种不利因素更好地创业以及就业。
[关键词]女大学生 创业教育 意义 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2-0229-02
一、引言
21世纪是“创业时代”,创新与创业活动水平的高低已成为国与国之间互相竞争的焦点,各国经济竞争即为创新型经济竞争,这无疑是打赢21世纪全球经济战争的关键。国家大力倡导培养创新型人才,构建创新型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的开放,女性社会地位有所提高,教育环境得到改善,使得很大一部分女性认识到自我价值实现的必要和与男性同台竞技的意义。但女性在社会就业方面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女性创业人才的培养成为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随着各高校女大学生数量的增加,女性逐渐成为一股社会新兴力量占据重要舞台,因此,女性就业创业问题将具有深远影响,针对女性的创业教育将刻不容缓。
二、针对高校女大学生创业的问题分析
由于高校中女学生的入学率逐年提高,就业压力随之增长。现实生活中,女性的就业压力要远远大于男性,但女性与生俱来的一些特点决定了她在创业方面要优于男性。女性的内心较之男性更加柔软、细腻,女性性格坚韧,同时充满耐心等优良品质都构成了女性创业方面的优势。女性善于运用语言,有较好的能力,因此她们的形象思维能力以及细致周全的行事作风要强于男性;女性天生就有一种敏感的直觉和理解力,这些特质造就了女性善于发现机会以及推测未来趋势的能力,帮助其在变革中更好、更快地成长、生存。女性性格中的柔韧性、协调性使得她们在管理中能够更加人性化,从他人角度出发,为他人考虑。资料统计,女性创业者经营的企业获利能力比一般企业更好。但高校女大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特点及事业、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在创业之路上存在着显著弱点,面临更为艰难的环境。针对女大学生创业意识及现状我们进行了调查,下面就高校女大学生创业的弱势进行分析:
(一)创业意识薄弱
从你是否打算创业和您对女性就业形势的看法两个指标来看,63%的人认为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且其中大约43%的人考虑过但也仅是想想,20%左右的女性完全没有创业的想法,由此可以看出女生创业意愿较低。
(二)依赖心理严重
女性在现实生活中习惯询问他人意见,尤其在做某种重大决定之时更愿意寄希望于家人、朋友。而现实生活中需要独立做出决定的时候很多,这种心理往往会使自己陷入被动。
(三)专业知识薄弱
女性和男性的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其在某些科目的学习上远远不如男性,正如我们所知道的,女性更善于文科而男性理科较好,但在现实生活中比如说创业时所需要的知识会很多,涉及方方面面,这时候即便女性有着高涨的创业激情也会受到不小的阻碍甚至打击。
(四)家人的不支持及对政策的不了解
女性的生理、心理特征决定她们以家庭为主。创业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它要求创业者必须不断地总结、不断进步才能获得成功且女大学生将很快面临家庭与事业的冲突。另外,由于自身原因,女大学生对实事的关注并不是很多,因此对于国家对大学生创业进行的扶持政策并不太了解。调查中我们发现,相当大一部分女大学生不清楚甚至完全不知道国家颁布过一系列针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植政策,且由于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她们认为找一份工作是一种稳妥的做法,创业风险太大结果并不多是好的,因此,创业并不在考虑范围内。
(五)传统文化造成的根深蒂固的影响
在我国,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性别歧视严重,女性深受其扰,这是影响女性社会地位的关键因素。对女性日常工作能力、管理能力、身体条件的怀疑,使得她们的工作方式和职位类别大大受限。大多数用人单位觉得女性过于情绪化,不够理性,加上女性天生体力弱于男性,身体素质等各方面的不足,其更愿意选择男性而不是女性。大多数人骨子里觉得女性应该在家相夫教子,做一个贤妻良母,因此,很多女性无法成为像男性一样的女强人,无法获得完全的独立和尊重。
(六)教育制度的不完善
近年来,随着国家发展的需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大力出台政策不断鼓励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然则在这一过程中创业这一范畴的大门并未完全向女大学生打开,我们的教育系统目前尚不健全,并没有系统化、合理化这一理念。针对女性的创业教育制度及规则还不完善,使得满腹创业激情的女大学生还不能准确、理性地找到其真正的职场定位。
三、高校开展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义
(一)促进女子高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向社会输送创新创业型高素质女性人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来提出了一个全新的、面向世界的有关教育的理论——创业教育理论,这一理论是在研讨面向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趋向这一命题时提出的。在我国,存在于大学中的创业教育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从广义上讲是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创业能力而开设相关的课程体系从而培养具有开创精神的、独立的个人,使其在发展中慢慢习得并具备初创、冒险精神;创业能力、自主工作能力和管理技能。从狭义上讲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创办企业、管理企业的能力。通过有针对性的对相关企业、组织管理模式的学习,促使学生接触直接经验,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并获得一些隐藏性知识及技能并为实现创业打下夯实基础。此后,他们可以利用本身已有的知识、经验、才能和技术以多种方式进行创业活动——如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又为他人、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新的岗位,同时又可实现自己的梦想,从而达到一举多得的目的。创业教育所提倡的教育理念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它并不仅仅只是单纯地将毕业生推向社会,而是使其在学校、教师专业的、全方位的、系统的指导、训练下,获得其足够的与创业实践相关的技能与理论知识,进而成为我国社会建设中急需的创新创业人才,这一新的理念与过去我国免费高等教育和毕业生国家分配制度有着巨大区别。女大学生创业教育关注的是女大学生创业素质的提高,激发她们对创业活动的兴趣,培养其创业能力,将理论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知识与创新能力相结合。因此,要切实落实促进改革女子高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女子快速转变思想及已有就业观并尽快投身到创新创业活动的队伍中,更好展示女性优势,开展并实施女大学生创业教育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
(二)培养四有精神,健全女大学生人格
与过去相比,当今女性社会地位有了很大的提升,但现实生活中仍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关于性别歧视的案例及陈旧观点,如,“男主外,女主内”,“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在家从父,出嫁从夫”,以及那些存在于人们思想意识中的隐藏的关于女性的定位,如“贤妻良母”“相夫教子”等观念。受这些观点的影响,许多人甚至女大学生自己也认为女性没有必要取得太大成就,不需要像男性那样打拼,在外拼搏养家理所当然应该是男性的责任和义务,毕竟家庭才是女性的战场而不是职场,所以她们认为创业还是不创业和自己并没有什么关系。从性格方面来说,女生自信心不足,常有自卑感,竞争意识薄弱,依赖性高,这些性格上“天生”的不足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女性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通过对女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分析其在创业中的优势及劣势,传授给她们策划活动、开办企业、拓展业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培养女性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激发起她们内心的竞争意识、对事业和成功的渴望,减弱甚至彻底消除女性性格中存在的那些不健全的方面,改变传统的、根深蒂固的“女子不如男”的看法,增加其自信心,在实践中让女性看到属于自己的独特优势与魅力,进而提高女性个体和群体素质。是以,女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一个可以培养女大学生“自尊、自信、自主、自强”精神,使其在家庭、社会中取得精神上和经济上的自力,促进女大学生人格健全的重要途径。
(三)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以缓解日益凸显的女大学生就业压力
众所周知,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为了响应这一号召高校扩招应运而生,因而大学生的数量开始逐年攀升,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随之增大,其中尤以女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最为突出,她们不但要面临就业率低这一问题,还要面临职位不理想方面的压力。这与女性在就业过程中所遭到的性别歧视有着不可脱离的关系,当然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多数女生知识面窄、主观能动性差、创新能力低等原因。对在校女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一方面可以开阔她们的知识面,提高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教给她们一些创业知识和技能,在此过程中充分激发她们的潜能,使她们能够成功地从岗位的需求者转变为岗位的创造者。
四、实施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路
(一)结合女大学生自身特点完善课程设置
第一,开设专门学科,如创业学,确定其学科地位,使创业教育成为一门有教材、有大纲的专门学科。第二,完善课程设置,注重课程研究。这是一门专门针对女大学生的学科,因此,传统的创业教育教材、案例等或多或少会与课程出现矛盾,因此,应该在实践中注意利用已有知识、研究成果,并将其与女大学生生理、心理、性格等多方面相结合,创造出真正适合女大学生的课程。
(二)突出培养重点,提高女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对创业的认识
从已经成功的案例我们分析得知,越是创新型创业越易取得成功,同时付出的心血也会越多。创新型产业由于竞争对手相较于传统产业来说较少,竞争压力也较小。创业教育应该大力提倡创新,通过不断创新不完善的奇思妙想或是创造走向成熟,通过创业使创新成果得以创造价值,从而转变成生产力。是以,创业教育必然需要根据“创新型国家”发展策略的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技创造能力。高校通过各种创新活动如创新大赛等,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好胜心,刺激其积极踊跃参加到各种创新活动中,有意识地训练和培养女大学生的创新、勇于探索和冒险精神,并及时地给予其足够的信息,传授充足的科技创新知识,让女大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在此过程中大力宣传国家各项科技创新的优惠政策,鼓励指导女学生进行创新创业。
【参考文献】
[1]Larry C Farrell.THE entrepreneurial age: awaking the spirit of enterprise in people, companies and countries[M].New York:Allworth Press,2001.
[2]雷家苔.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分析[J].中国青年科技,2007(02).
[3]吴松岭.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11).
[4]张荣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理性思考[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1).
责任编辑: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