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的雷锋精神如何养成
2016-07-09文洁
文洁
“幼儿园的娃娃还不会写‘雷锋两个字,如何能培养雷锋精神?”吴志青在面对这一幼儿园课研难题时,显得淡定从容,胸有成竹,她自信而自豪地回答说:“秀德幼儿园里处处有‘雷锋精神。”近日,记者专访了厦门市秀德幼儿园校长吴志青,听她解密“娃娃的雷锋精神如何养成”。
学雷锋要从娃娃抓起
“孩子3岁来到幼儿园上学,这是他们离开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民间有句俗话‘3岁看大,7岁看老。幼儿园阶段是孩子品质、品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吴志青认为,幼儿园教育应该把德育教育放在首要位置。
研究表明,幼儿不是通过理解学习,而是通过模仿与归纳学习。“要培养孩子一种好的品格,需要给孩子一个真实可见的形象去‘照葫芦画瓢。”吴志青说,“雷锋就是一个真实可学的榜样,他真实的存在过。雷锋精神存在于生活的点滴,是中华民族美德的传承。让孩子学雷锋是再好不过了。”
把幼教与娃娃学雷锋相结合
“‘雷锋精神要从娃娃抓起这是一个正确而必需的事情,但要如何把幼教与娃娃学雷锋相结合?在幼教中并没有太多可参照的范本。”吴志青坦言,“娃娃学雷锋”的教学之路刚开始真的是毫无头绪。好在吴志青有一个踏实、专业、敬业、不怕苦的教师团队,她们一起齐心协力,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一起探索出幼儿园“学雷锋”教育活动的文明教学之路。
“为人师表,要教育孩子学雷锋,我们的老师首先就要有‘雷锋精神。”吴志青说,幼儿园的课堂常需要很多道具,很多是市面上买不到的,为了不让教学效果打折扣,老师们就会自己亲自动手做,并且常常做到深夜。为了培样老师们的奉献精神,在教学工作之外,吴志青和她的教学团队还当起了志愿者,定期到社区参与志愿服务。
“孩子们需要真实的物品去亲自体验,才能有感触,做一遍的效果比讲十遍还管用。”摸清了这一规律,吴志青和她的教师团队把校园整改了一番:创设文明活动园地,融入文明礼仪知识,让幼儿浸润在文明的环境之中;提高绿化覆盖率高,营造绿色生态的校园环境;在幼儿园各个角落,投放大量文明标语、文明教育图书,如爱护环境节约用水、友爱他人互相帮助、尊重他人不吵不闹等。
在人文环境塑造方面,秀德幼儿园更是下了大功夫。在园区的“文化长廊”里,幼儿可以欣赏到与美德相关的故事、图案,从而在行走中、游戏时、休息时都能受到美德教育的熏陶。其中的“秀德雷锋行”漫画更是由幼儿自己制作,他们将自己眼中的“雷锋”画出来,与同伴分享,口口相传,“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就成为了学习和践行‘雷锋的主体。”
“现在孩子们会把当‘文明礼仪小天使、参与升旗、参与分配午餐、帮助他人当作是光荣的事。”这些都让吴志青和她的教师团队非常高兴,“在我们看来,我们的孩子真的非常有爱。”
娃娃学雷锋的关键点
吴志青和她的教师团队探索出的“学雷锋”文明教学法已经试行了半年,孩子们变得懂礼貌、乐助人,能够爱护环境,勤动手。“这些生活细节上流露出的美德就是‘学雷锋。”吴志青感慨地说,让娃娃学雷锋其实并不难,关键点要把握住。
“我们的老师教孩子‘学做雷锋不是把工夫花在‘讲上,而是把时间花在为孩子打造良好的环境上,然后让孩子们去做一切他们能做的事。”吴志青强调,环境是幼儿学习的“第二课堂”,在环境里融入美德的教育,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的学习特点。在吴志青眼里,孩子学习的“环境”是个广义的概念,老师、同学、家长都是孩子们学习的对象,对此,吴志青和她的教学团队还将课堂延伸到了家长,为家长定期举办教育论坛,让家长也树立起培养孩子“学雷锋”的意识。
吴志青认为让孩子“学雷锋”的过程也是树立孩子“是非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老师、家长对孩子好的行为给予赞美是非常必要的。“别忘了这个阶段的孩子是靠模仿在学习,他做对了你就要表扬他,听到表扬以后他就会这样做下去,良好的品行就形成了。”吴志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