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水土流失研究

2016-07-09魏玲高林林韩曦等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水土保持雨水措施

魏玲 高林林 韩曦等

摘 要:该文研究了城市水土流失的概念、特点以及防治措施。具体以深圳市、北京市、西安市3个城市为例,探讨其在城市水土保持方面的做法,并期望借鉴国外城市先进经验以供我国学习,建设生态城市,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城市;水土流失;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S1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2-0084-03

Study on Urban Water and Soil Loss

Wei Ling et al.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Nanchong 63700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d the concept,features and controlling measures of urban water and soil loss. Taking Shenzhen,Beijing and Xi'an City as examples,some advanced measures about urban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are discussed,and hoping from learning other countries experiences,to build eco-city and realiz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Urban;Water and soil loss;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Sustainable development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环境问题,尤其是水土流失。截至2011年,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到了365万km2,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37.1%[1]。我国作为一个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国家,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广阔、数量巨大,水土流失问题不仅发生在山区和丘陵区,也发生在城市。1980年,我国的城市化率仅为19.39%,1990年,我国的城市化率达到26.44%,2010年城市化率上升到49.95%[2]。据专家分析,城市化水平在30%~70%则处于快速城市化发展阶段[3]。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进程,但城市化进程中大规模的开发建设活动,使得城市受人类影响越来越大,因而城市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1995年8月,城市水土流失问题在深圳市召开的部分沿海城市水土流失工作座谈会上被首次提出[4]。

1 城市水土流失

1.1 城市水土流失的含义 城市水土流失发生在城市这一特定区域,指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扰动了植被、地貌、水系、地层等相应的环境,形成包括城郊在内的特殊下垫面,在降雨条件下极易快速产生径流,造成水土资源的流失[5]。

1.2 城市水土流失的特点 城市水土流失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由于城市发展进程中人为活动剧烈,从而使得后者成为了引发城市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

城市水土流失具有广泛性、特殊性和严重性的特点。说其广泛是由于全国各省市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城市水土流失现象,而且只要有城市规模的扩张、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筑路、架桥、引排水工程)、生活生产垃圾和废物的堆放等活动,就会造成城市水、土2种资源的破坏和损失;说其特殊是由于其发生条件、所受外营力和侵蚀强度均具有明显特征,使得城市水土流失形成了自身的特点与体系[6];说其严重是由于城市建设开发过程中会产生大面积的裸地,在降雨的侵蚀下,会破坏地表,破坏生态环境,而且城市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杰作,是一个以人为主体,以空间利用和自然利用为特点,以集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目的,集合人口、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的空间地域大系统[7],一旦城市发生水土流失灾害,会产生严重的经济损失或造成人身安全的威胁,对城市产生巨大的影响。

1.3 城市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 提高全社会水土保持意识。城市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是人类活动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人类的任何行为都会对这个系统产生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增强水土保持意识,做到全民参与,注意人与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相协调。

科学规划城市建设。城市建设要有一个长远的眼光,合理规划居住用地、工业用地、道路用地等与绿地之间的比例,做好城市生态景观与排水系统,并科学处理生活生产垃圾。在基础设施建设中,要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三同时”制度,做好相应的水土保持配套措施。

综合使用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将永久排水沟、雨水排水管道、表土剥离、土地整治、挡土墙、护坡等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与平台绿化、植物隔离带、防风林带、植被恢复等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结合使用[8],并充分考虑各个城市自身的特点,做到因地制宜。

2 城市水土流失案例分析

2.1 深圳市 深圳市陆域总面积为1 952.84km2,1980年建市前水土流失面积仅3.5km2,到1995年发展到185km2[9],但2012年深圳市水土流失面积已下降至42.73km2,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2.26km2,严重的水土流失局面得到根本控制[10]。20a左右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主要在于其创新了管理架构和技术体系。深圳市以法律为准绳,以市情为依据,制定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地方性法律法规和规划。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下,加大了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力度,建立了盐田区、龙岗区水土保持监测分站,并针对各开发建设项目在施工中存在的水土流失隐患,及时下达整改通知[11]。深圳市还逐步创建了本市城市水土保持创新技术体系,如大规模开发平土区水土流失治理,进行裸露山体缺口水土保持综合整治和饮用水源水库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加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和进行城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的建设[12]。

2.2 北京市 北京市土地供给压力大,人地矛盾尖锐,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形势严峻,2005—2008年,全市农用地面积减少95km2(其中耕地减少47.49km2),未利用地减少52km2,建设用地增加147km2[13],但这些建设项目没有考虑对水的滞留,缺少滞水、蓄水设施。例如北京2012年“7·21”暴雨,全市受灾人口190万人,经济损失近百亿元[14]。因此在如何利用雨洪方面,北京市探索出了一套雨水蓄渗措施配置模式,例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技术规范》中规定,新建项目面积超过2 000m2的每1 000m2(含)应配建不小于30m3的雨水调蓄设施,下凹式绿地面积占绿地面积的50%以上,硬化地面透水铺装率达到70%以上等;《北京市房地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导则》规定,山区项目雨洪利用率大于80%,平原区项目雨洪利用率大于90%[15]。北京市作为一个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00m3的世界级严重缺水的大城市之一,对雨洪的合理利用会对城市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2.3 西安市 西安市屡遭内涝和雾霾的重创,因此其在城市水土保持方面作出了一系列积极的响应。例如在城市建设中采用新材料和新技术(纤维混凝土、透水铺装技术和下凹式绿地等),旨在增加雨水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在增加绿地方面,也本着“乡土树种为主,外来物种为辅”的原则,大力栽种国槐、核桃树和侧柏等,充分发挥它们的保水保土作用[16]。

3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城市水土保持措施涉及“水、土、生”3个方面的内容。“水”主要指雨水收集与利用措施;“土”主要指土方利用及地形控制措施(含表土剥离与利用);“生”主要指生态和植被恢复措施[17]。通过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可以推动我国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下面本文以新加坡、日本、德国为例,对城市水土保持的3个内容进行阐述。

新加坡有4大水源:水库蓄留的雨水,国外输入的淡水,污水深度处理后的再生水,以及反渗透技术淡化的海水[18],而目前雨水的收集和利用是公认的最经济安全的途径。新加坡樟宜机场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就堪称典范,其将飞机跑道及其周围绿地的降雨径流导入2个池塘中,一个池塘用于平衡同时发生的较大径流和潮汐入流,另一个池塘用于收集径流,用于消防和冲厕等[19],此举措对于新加坡这样水资源缺乏的国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利用。

日本十分重视表土剥离工作。表土剥离利用可以提高土地生产能力,保护土壤资源。作为一个土地资源短缺的岛国,日本的土地管理制度十分健全。例如在城市建设和工业建设中,只要对某一区域将要挖取或堆积土方的深度(高度)、面积超过一定标准,就对该区域的表土进行剥离;在公路建设中,对沿线适当地区(如立交区和服务区等)的表土进行剥离;在矿山环境治理中,花费了很多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表土剥离和事后复原[20]。

德国推行先进的近自然的林业理论和营林模式。近自然营林模式是视森林为持续的、多样的和动态的生态系统,通过充分利用森林生态系统中稳定而连续的自然过程优化出多功能的森林,以保护森林内部的持续稳定性[21]。

4 结语

城市水土流失是水土流失的一部分,其治理有着重要的意义。城市水土流失严重制约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为此,我们必须加强城市保水保土工作,推进生态型城市建设,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杜秋.完善我国水土保持法律制度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3.

[2]宁越敏.中国城市化特点、问题及治理[J].南京社会科学,2012(10):19-27.

[3]刘伟常,吴长文.21世纪城市水土保持发展[J].水土保持研究,2000,7(3):8-10.

[4]吴斌.我国城市水土保持几个问题的讨论[J].城市水土保持,2013(5):18-20.

[5]李爱峰,张玉龙,宋佩茹,孟维忠,李春龙.城市水土流失特点及防治对策[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2(2):35-36.

[6]王玉杰.浅谈我国城市水土保持[J].城市水土保持,2013(5):145.

[7]谢汉生,王冬梅,苏新琴.城市水土流失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J].水土保持学报,2002(S1):57-59.

[8]周杰兴,周永江,陈思妤.城市水土流失成因及防治措施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1):7169-7170,7174.

[9]曾祥坤,王仰麟,李贵才.中国城市水土保持研究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10,29(5):586-592.

[10]王永喜.深圳城市水土保持的探索与思考[J].城市水土保持,2013(5):43-48.

[11]吴长文.深圳城市水土保持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水土保持,2006(8):29-31.

[12]王永喜.深圳城市水土保持的探索与思考[J].城市水土保持,2013(5):43-48.

[13]杨坤.北京城市水土保持探索与思考[J].中国水土保持,2014(10):5-7.

[14]薛冰.北方平原地区城市水土保持工作思考[J].水土保持,2014(14):43-44.

[15]舒安平,尤伟,周星,等.北京城市雨水蓄渗措施配置模式应用案例分析[J].中国水土保持.2016(2):41-43.

[16]吕薛锋.城市水土保持措施初探--以西安市为例[J].绿色科技,2015(7):8-9.

[17]舒安平,尤伟,周星,等.北京城市雨水蓄渗措施配置模式应用案例分析[J].中国水土保持.2016.2:41-43.

[18]董欣.新加坡雨水资源的利用与管理[J].案例&经验.2009(8):32-34.

[19]薛冰.北方平原地区城市水土保持工作思考[J].水土保持,2014(14):43-44.

[20]刘新卫.日本表土剥离的利用和完善措施[J].国土资源,2008(9):52-55.

[21]吴长文,黄翰森,黄琼.欧洲城市水土保持考察及其思考[J].中国水土保持,2006(3):10-12. (责编:徐焕斗)

猜你喜欢

水土保持雨水措施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农事 雨水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水土保持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水土保持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神奇的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