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茄果类蔬菜设施越冬在田保鲜栽培示范及综合表现分析

2016-07-09曹其会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12期

曹其会

摘 要:通过设施秋延后越冬在田保鲜栽培示范展示,从中筛选适宜池州地区设施秋延后越冬在田保鲜栽培种植的茄果类蔬菜新品种及高效抗逆栽培技术,可延长茄果类蔬菜的市场供应期,增加元旦春节市场供应,丰富市民“菜篮子”,同时可最大限度地提高菜农经济效益,带动广大蔬菜种植户种植冬缺菜的积极性,并提高其种植水平。结果表明:秋延后越冬在田保鲜栽培,建议辣椒品种以皖椒3号为主,新皖椒1号为辅,茄子品种以东方长茄为主,番茄品种以皖杂1号为主;栽培方式上以越冬在田保鲜无公害高效栽培技术模式为主。

关键词:设施茄果类蔬菜;越冬在田;保鲜栽培;示范展示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2-0051-04

茄果类蔬菜是池州市主栽蔬菜种类之一,长期以来以春茬或秋茬栽培为主,上市集中且市场供应量大,经济效益不高。通过秋延后越冬在田保鲜栽培示范,可延长茄果类蔬菜的市场供应期,增加元旦和春节的市场供应,丰富市民“菜篮子”,同时可最大限度地提高菜农经济效益,带动广大蔬菜种植户种植冬缺菜的积极性,提高其种植水平。2015年,根据池州市菜篮子工程办公室安排,笔者在池州市长山蔬菜标准园内开展了设施茄果类蔬菜品种筛选及越冬在田保鲜栽培技术种植示范。

1 展示基本情况

1.1 展示地点 展示地点在梅村镇长山村池州市长山蔬菜专业合作社蔬菜品种试验示范展示基地。该试验示范展示基地为池州市长山蔬菜专业合作社核心主产区,交通便捷,排灌方便,三沟配套完善;土壤为沙壤土,土壤肥力中等,分布均匀;选择7连栋钢管大棚1座(规格:64m×54m)、3个单独钢管大棚(规格8m×54m)作为示范栽培展示地块,连栋大棚内共设7个栽培展示区(规格8m×54m),相邻两个栽培展示区之间(东西向)留1.2m宽的人行道,每个栽培展示区内设6个栽培畦,即每畦中间(东西向)留1m宽的人行道,人行道两侧分别做2个1.5m宽和1个0.5m宽栽培畦(含沟);每个钢管大棚内设6个栽培畦,即每畦中间(东西向)留1m宽的人行道,人行道两侧分别做2个1.5m宽和1个0.5m宽栽培畦(含沟)。展示棚每畦铺设1条滴灌带,做到畦面平整,边角分明,喷滴灌带理直;棚内有遮阳网,顶棚连接处以下及棚口设防虫网,9月30日以前盖顶棚,10月15日棚膜全覆盖,棚膜选择白色透光无滴膜。

1.2 展示品种 展示品种共3种作物6个品种。

1.2.1 茄子 布利塔、东方长茄(山东金种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池州市嘉乐蔬菜专业合作社提供)。

1.2.2 辣椒 新皖椒1号、皖椒3号(安徽省农科院园艺所生产,池州市嘉乐蔬菜专业合作社提供)。

1.2.3 番茄 皖杂1号(安徽省农科院园艺所生产,池州市嘉乐蔬菜专业合作社提供)、宾利F1(北京诺望国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引进,池州市爱民种子经营部提供)。

1.3 主要栽培技术展示 连栋大棚1、2、3、4、5、7区主要采用多层覆盖保鲜栽培、水肥一体化栽培、高温闷棚、频振式杀虫灯及粘虫黄篮板使用、棚室蜜蜂传粉、棚室蔬菜冬季防冻管道供暖等技术;连栋大棚6区主要采用水肥一体化栽培、高温闷棚、频振式杀虫灯及粘虫黄篮板使用、棚室蜜蜂传粉、棚室蔬菜冬季防冻管道供暖等技术;8号棚主要采用水肥一体化栽培、频振式杀虫灯及粘虫黄篮板使用、人工喷花授粉等技术;9号棚主要采用多层覆盖保鲜栽培、水肥一体化栽培、高温闷棚、频振式杀虫灯及粘虫黄篮板使用、人工喷花授粉等技术;10号棚主要采用水肥一体化栽培、高温闷棚、频振式杀虫灯及粘虫黄篮板使用、人工喷花授粉等技术。各展示棚区栽培品种安排见表1。

表1 各展示棚区栽培品种安排

[棚号 品种 连栋大棚1区 布利塔、东方长茄 连栋大棚2区 皖杂1号、宾利F1 连栋大棚3区 东方长茄、布利塔 连栋大棚4区 皖椒3号、新皖椒1号 连栋大棚5区 布利塔、东方长茄 连栋大棚6区 宾利F1、皖杂1号 连栋大棚7区 新皖椒1号、皖椒3号 8号棚 东方长茄、布利塔 9号棚 皖杂1号、宾利F1 10号棚 皖椒3号、新皖椒1号 ]

2 主要栽培管理措施

2.1 高温闷棚 各棚于2015年7月8日开始清理残茬进行高温闷棚,闷棚时间30d。主要方法:各展示棚区1hm2施充分腐熟畜禽粪便37 500kg、饼肥2 250kg、石灰粉1 125kg、优质硼肥30kg、甲基立枯磷3 750g、敌克松3 750g,深翻20cm,南北向开沟,盖上地膜,灌水后闭棚升温30天。高温闷棚结束后根据展示安排盖顶棚建防虫网与遮阳网并通风排湿,按展示要求整地做畦并铺设微地膜及微喷滴灌带,同时1hm2施生物有机肥1 125kg、15-15-15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1 125kg作基肥。

2.2 播种育苗移栽 各品种均于2015年7月18日采用遮阴防雨防虫穴盘育苗,1.5叶期多效唑处理,2015年8月25—27日、8月28—29日、8月30—31日分别移栽茄子、番茄、辣椒品种,宽畦3行定植,窄畦单行定植,株距均为35cm,各展示小区均栽1 080株,移栽时大小苗分开定植,浇透定根水,及时查苗补苗。

2.3 定植及齐苗后管理

2.3.1 温光管理 定植后盖顶棚,棚两侧开敞,实施大通风管理,通过遮阳网调节,使大棚内白天气温力争在30℃以下,高于30℃时,通过在棚内喷水或加大遮阳网覆盖率降温;夜晚气温力争调节在20℃以下,无风无雨的晚上将膜网推折于棚顶,使植株充分感受夜凉,9月30日后顶棚通过卷帘器操作逐渐下移,至10月15日棚膜全覆盖;11月10日,于大棚内加设小拱棚;12月1日开始,逐步在小拱棚膜上加盖无纺布并昼揭夜盖;12月21日后进入在田保鲜管理,无纺布适当加密,连栋大棚内开始管道供暖防冻。结合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的调节,统筹调节光照条件,盛花期以前尽量减少棚膜覆盖量,确保植株尽量多感光,防徒长、促坐果;越冬保鲜管理期,特别是连阴雨天,通过草帘或无纺布揭盖时间的把握,在植株对低温可忍耐的范围内,尽量增加光照。

2.3.2 植株调整 番茄单杆整枝;茄子、辣椒双杆整枝。要求:晴天操作、残枝带出棚外集中处理,保持棚内清洁;门茄、门椒膨大后及时摘除。

2.3.3 肥水管理 根据土壤湿度和植株长势,结合灌水适时追肥。果实开始膨大时,追施45%硫酸钾复合肥300kg/hm2,生长中后期每15~20d,追施45%硫酸钾复合肥450kg/hm21次,共追2~3次;开花坐果期后,每7~10d喷施1次叶面肥料,活性氨基酸叶面肥和磷酸二氢钾交替喷施,共喷2~3次。

2.3.4 人工及蜜蜂授粉 根据展示安排,在有关棚室进行人工授粉或施放熊蜂传粉。人工辅助喷花授粉主要方法:在上午8时后初花期用15mg/kg、盛花期用20mg/kg防落素液均匀喷花序;蜜蜂传粉主要方法:在初花期开始放熊蜂,每棚1箱。

2.3.5 病虫害防治 棚室悬挂蓝板、黄板,1片/10m2,同时做好蚜虫、红蜘蛛、茶黄螨、棉铃虫、甜菜夜蛾、小菜蛾、斜纹夜蛾等虫害以及立枯病、病毒病、灰霉病、绵疫病、霜霉病和枯黄萎病等病害的查治工作。

3 展示品种及综合表现分析

各展示品种定植活棵后,在每畦中间一行去头5株后按顺序选择5株作定点调查株,每隔7d调查各品种植物学特性、产量结构等。

3.1 展示品种主要病虫危害情况 分别于2015年9月25日、10月12日、10月26日、11月20日、12月8日调查了主要病虫害的危害情况,其中每种病害调查总株数为465株,每种虫害调查总株数为50株,综合调查结果详见表2、表3。由表2、表3可知,从不同栽培方式方面来看,8号棚各主要病虫害发病率、死株率均高于其它各棚区,表明高温闷棚技术对秋延后蔬菜生产中的病虫害具有较好的预防控制作用;从品种抗病性方面来看,同一棚区相同栽培方式内,东方长茄、皖椒3号、皖杂1号等品种综合抗病性明显优于其它品种。

3.2 展示品种冷(冻)害情况 展示品种冷(冻)害危害情况详见表4。由表4可知,从不同覆盖方式方面来看,连栋大棚6区、8号棚、10号棚中的两个展示品种,因低温影响死亡发生率分别为78%、65%,99%、99%,92%、95%,均高于其它各棚区,同时由于8、9、10号棚未采取管道供暖,所栽展示品种因低温影响死亡发生率均高于连栋大棚所栽对应展示品种,连栋大棚内除展示2区、6区展示品种死亡率有所增加外其余各展示品种因冻死亡率未见明显增加,属基本维持阶段。表明大棚多层覆盖技术与棚室供暖技术相结合,对于控制设施秋延后越冬保鲜期蔬菜冷(冻)害情况的发生,最大限度减少其危害,降低蔬菜死亡率提高其产量具有积极影响。从品种抗寒性方面来看,同一棚区相同栽培方式内,东方长茄、皖椒3号、皖杂1号几个品种综合抗寒性明显优于其它品种。

3.3 展示品种产量性状表现 展示品种产量性状表现情况详见表5。由表5可知,相同品种通过不同覆盖方式栽培,其植物学性状未见明显差异,但其产量水平变化较为明显。连栋大棚6区、8号棚、10号棚所栽品种的最终产量明显低于其它各棚区所栽展示品种的产量;从是否采取棚内供暖方面相比较,由于8、9、10号棚未采用棚内供暖技术,其所栽展示品种最终的产量明显低于连栋大棚1、2、3、4、5棚区所栽展示品种的产量;9号棚与连栋大棚6区相比较,尽管连栋大棚6区采取了管道供暖技术,但由于没有采取多层覆盖技术,所栽展示品种的最终产量明显低于9号棚所栽展示品种的产量。表明大棚多层覆盖技术在秋延后越冬保鲜栽培蔬菜生产上的重要性,对于增加蔬菜产量有积极影响,同时结合管道供暖技术,能够进一步提高蔬菜产量。

4 结论与讨论

秋延后茄果类蔬菜设施越冬保鲜栽培,应选择高产、优质、抗逆品种及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建议辣椒品种以皖椒3号为主,新皖椒1号辣椒为辅,茄子品种以东方长茄为主,番茄品种以皖杂1号为主。栽培方式上以越冬在田保鲜无公害高效栽培技术模式为主,充分利用高温闷棚、农业与物理防治病虫草害、水肥一体化、棚室熊蜂传粉等技术来提高产量和品质,在条件许可情况下,与棚室冬季供暖技术相结合,可进一步提高蔬菜产量。是否还有其它高产优质抗逆品种及高产高效无公害栽培技术,建议来年继续进行相同试验示范,以期获得更多品种源和技术措施,进一步扩大本地茄果类蔬菜生产规模,提高其品质与效益。

由于客观原因,本次试验番茄、辣椒苗龄稍长,对秧苗素质有一定影响,导致上市时间偏迟,对产量有消极影响。根据本区气象条件分析,建议辣椒播种时间在7月12—15日,苗龄控制在35d以内,茄子、番茄播种时间在7月底,苗龄控制在30d以内。

参考文献

[1]章新春.施用生物有机肥对连作辣椒及土壤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06):76-82.

[2]盛锦根.伏缺期蔬菜设施抗逆栽培示范及综合表现与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16,22(08):49-51,86.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