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GDP中的要素贡献比较与启示
2016-07-09李强
李 强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广东 深圳 518172)
中日韩GDP中的要素贡献比较与启示
李 强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广东 深圳 518172)
摘 要:基于国际投入产出表,比较了中国、日本和韩国资本和劳动力要素对各自GDP的贡献程度。研究表明,中日韩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别.近年来资本要素对中国GDP的贡献逐渐上升,而高技术劳动力投入则贡献比重相对较小,在2009年仅为6%。相比之下,高技术劳动力投入贡献要素对日本和韩国GDP的贡献分别高达21%和44%,而低技术劳动力投入平均不到4%,这恰与我国的劳动力投入贡献呈倒挂结构。随着引领未来十年发展的“中国制造2025”纲领的提出,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和绿色发展是其核心内容,这些都需要以高技术劳动力投入作为支撑,因此人口红利转变为人才红利模式后,我国的经济增长才会有持续的动力。
关键词:GDP ;资本;劳动力投入
引言
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背景下,近年来我国经济开始减速换挡,由常态转变为新常态。在新的形式下,我们需要迫切转变经济发展观念,对过去的经济增长模式加以革新。从先前的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推动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这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我国凭借劳动力成本低廉优势,享受着人口红利带来的经济发展果实。增强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但是近年来,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会降低其对外资的吸引力。行业核心竞争力极低,之前依靠低廉人工成本等优势如今已不复存在,2015年珠三角大量电子制造业代工企业的经受不住经济下行压力,因订单不足纷纷倒闭便是前车之鉴。此外,长期依靠人口红利推动经济的发展并非可持续的,不仅增强了我国经济对其依赖性,还阻碍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第二,政府过度投资刺激经济的行为,会使得资本对GDP贡献增大。根据边际效益递减原理,资本的增长对经济的拉动效果会持续递减,造成经济结构出现扭曲和投资效率低下。尹小剑[1](2010)利用广东等10个样本省份的政府投资数据研究后发现,政府投资的效率平均损失达30%。因此,适度的投资规模、合理的结构布局及完善的政府投资决策机制才能提高政府投资效率。陈诗一和张军[2](2008)核算了财政分权改革后中国省级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相对效率,发现中国大部分省级政府的支出都不是很有效率。由此可见,政府投资在很多时候并不是帕累托最优的。
本文结合中国、日本和韩国投入产出数据,深入分析和比较了各国经济发展背后的要素贡献份额,试图从经济总量和行业分量两个层面剖析其经济发展背后的资本和劳动力投入构成与区别。作为一衣带水的邻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三个国家有很多相似点,通过比较有利于发现差异并汲取经验,这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1 模型、测算方法与数据说明
1.1国际投入产出模型
表1为全球价值分工视角下的国际投入产出模型,可以发现其结构和单个国家的投入产出模型基本一致。
表1 国际投入产出表Tab.1 World input-output table
本表格参考借鉴了Timmer[3](2012), Stehrer[4](2012),Johnson[5](2012)的投入产出表结构,这也是多国投入产出表的标准结构,其中ROW(Rest of World)代表其它国家。
一直以来,学者们如Hummels[6,7](1998和2011)均用单区域投入产出表来研究各种经济问题。经拓展后,国际投入产出模型下可以进行全球各国的比较分析。
1.2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这里以3个国家为例,对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测算方法进行介绍。这里Xc( c= r, s, t)代表各国的总产出矩阵,为m×1维矩阵。Arr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为m× m维矩阵,Lrr为m× m矩阵,frr为m×1矩阵,A和L分别为包含所有国家的直接消耗矩阵和里昂惕夫矩阵,均为mc× mc维矩阵(这里c代表国家数目)。frs, frt分别代表r国产品被s, t国的最终使用部分,其余依次类推。
参照Daudin[8](2011)、Koopman[9,10](2011和2014),将表1写为矩阵形式有:
在式(1)基础上,可以计算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计算方法如下:
上式中vr为m×1维增加值比率向量,等于各行业的增加值除以各行业的总产值,衡量的是各行业总产值每增加一单位,行业增加值的增加部分。因为计算本国的增加值,所以令其它国家的增加值比例矩阵为0。
1.3资本和劳动力要素投入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测算
一般而言,一国的资本投入、劳动力和科技水平等要素均会对GDP产生贡献,而科技水平等以劳动力为载体发挥其作用。因此,这里只考虑资本和劳动力两种要素投入。一国在生产时会投入资本cap和劳动力lab,其中劳动力可细分为高技术劳动力hl、中技术劳动力ml和低技术劳动力ll投入三种。这里假定一国各行业资本和劳动力(包括高技术劳动力,中技术劳动力和低技术劳动力)要素占总投入的比例分别为,和,并且+++=1。
这样就可以计算出资本和劳动力两种要素投入在一国国内生产总值生产中的贡献,
以r国为例,其资本投入所产生的GDP为:
其高技术劳动力投入产生的GDP为:
可以据此测算出资本和各类劳动力(低中高)要素对GDP的贡献程度。
1.4数据说明
本文采用WIOD数据库中的国际投入产出表,该表包含了40个全球主要国家和世界其它国家(即这40个国家之外的其它所有国家)的投入产出数据。该表按欧盟经济活动分类标准第一版(NACE 1)将各国分为35个行业,中间投入部分为1435×* MERGEFORMAT1435维的大型投入产出矩阵从而保证了统计口径的一致性,最终使用部分列出了一个国家被其它各国最终消耗使用的部分。另外,本文还需要从数据库中的Socio Economic Accounts卫星账户中获取我国和美国各行业资本和高中低劳动力投入数据,结合国际投入产出表来计算中美两国国内生产总值中要素的构成特征并进行对比。
2 计算结果与分析
2.1中日韩要素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对比
表2为计算后得到的中日韩三个国家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对GDP贡献的比较。由于篇幅有限,这里没有列出各国的中技术劳动力对GDP的贡献程度。
表2 中日韩要素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对比(单位:%)Tab.2 Factor inputin GDP-comparison of China,Japan and South Korea (unit:%)
从表2可以发现,1995-2009年来,中国和日本、韩国的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对其GDP的贡献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首先,对于资本要素而言,其对中国GDP的贡献最大,对韩国最小。具体而言,资本要素对中国GDP贡献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从1995年的45%增长至2009年的58%,上升了14%,不论是数值还是增幅均在三个国家中位列榜首。相比而言,资本要素对日本和韩国GDP贡献则较为稳定,其对日本的贡献在1995-2009年在42%左右窄幅波动,十几年间基本没有变化,而对韩国贡献则更小,1995年仅18%,随后缓慢增长到2009年的27%,不到资本对中国贡献的50%。一般情况下,投资中有三分之一会转化成消费,剩余三分之二则转化成固定资产,资本要素对GDP贡献的上升,实际上反映了我国政府在经济运行各领域投资是不断增大的。这一方面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也需要注意,投资规模过大,会导致效率下降、以至于产能严重过剩、地方政府负债压力增大。近年来,我国钢铁、煤炭、玻璃和光伏等产业均是因为过度投资导致了产能严重过剩,市场供需失衡导致亏损严重。因此需要在投资过程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合理增长,调整投资结构,提升投资效率。
其次,对于劳动力投入要素而言,我们仅分析低技术劳动力和高技术劳动力两部分。中国低技术劳动力对GDP的贡献较高但有所下降,从1995年的34%递减至2009年的20%,但仍然大幅超过其对日本和韩国GDP的贡献,以2009年数据为例,低技术劳动力对两国的贡献分别为3%和4%。由此可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日韩三国GDP中低技术劳动力的贡献均越来越小,但中国仍较日韩更依赖低技术劳动力,这是由于我国有人口红利的优势,在过去几十年,依靠大量廉价的劳动力投入,我国经济增速排世界各国前列。然而,随着中国劳动年龄人口下降,我国的人口红利拐点已若隐若现,因此必须转变发展思路,将人口红利转变为人才红利,才能引导经济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大教育和科技投入,不断提升劳动力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劳动力整体的技术水平。
第三,在高技术劳动力对GDP贡献上,我国与日韩形成了结构上的明显倒挂。中国高技术劳动力对GDP贡献非常低,尽管从1995年2%增长到2009年的6%,仍然在三个国家中排名垫底。相比而言,日本的高技术劳动力对GDP贡献较为平稳,近年来在21%左右变化。2009年韩国高技术劳动力对GDP 贡献更是高达44%。这表明,以往由于过度使用廉价劳动力和依赖政府投资推动经济规模增长,忽视了劳动力生产技能和知识水平的培养,导致经济虽然获得了一定的繁荣和发展,却没有能够同步实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因此可以看出,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在全球范围内一枝独秀,一部分原因是得益于人口红利。随着我国人口红利出现拐点以及廉价劳动力比较优势的逐渐消退,我国必须摆脱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将人才红利纳入到经济发展的要素中,提高劳动力质量,即单位劳动人口创造更高的价值,全面提升劳动生产率。同时意识到劳动人口的质量对未来的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否则我国如果继续依靠传统的低端的加工生产来创造GDP,只能被牢牢的锁定在全球价值链的底端。
2.2产业层面中日韩要素投入比较
表3以2009年数据为例,列出了资本和劳动力投入要素对中国、日本和韩国各行业GDP的贡献。由于篇幅限制,这里略去了服务业和中技术劳动力对GDP的贡献。从数据上看,三个国家在各行业也存在较大差异。
首先,资本对各行业的贡献中日韩均有不同。最明显的是农林牧渔业(1),在我国其资本贡献仅为5.2%,剩下则为劳动力贡献94.8%,包括低技术88.9%,中技术6.0%,高技术不到0.01%。由此看见我国农林牧渔业仍然主要依靠低技术劳动力带动,高技术劳动力和资本的贡献均十分有限,这意味着传统的农业化耕作方式在我国依旧主流。而日本则更多的依赖资本,该行业资本贡献则高达50.1%。日本农业可用耕地面积较少,同时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这决定了其人工成本很高,因此日本将发展智能农业定为了国家战略,因此该行业投入了大量资本要素,许多农场从播种到灌溉到收割,甚至是最后商品的包装,完全实现了自动化,极大的降低了其人工成本,提高了竞争力。此外,我国其他行业资本对GDP贡献率均高于60%,也远远高于日本和韩国各行业的数值,从侧面反映了中日韩三个国家GDP增长背后的驱动力的差异。
表3 2009年中日韩各产业要素投入比较单位:(%)Tab.3 Factor input in GDP-comparison of China,Japan and South Korea inindustrylevel (unit:%)
其次,劳动力要素方面来看,我国各行业的高技术劳动力贡献普遍低于5%,明显低于日本和韩国。特别是韩国各行业均高达20%-50%。我国高新技术行业如电器与光学设备(14)、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5)高技术劳动力贡献特别小仅为4%和4.2%,这些行业均是需要高科技和高技术人才的,但我国这些行业高技术劳动力对GDP的贡献仅不到5%,说明在当前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推动经济发展的今天,我国和日韩两国存在较大差距。相比之下,韩国的电器与光学设备(14)、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5)高技术劳动力贡献分别为27.9% 和25.7%,不仅是这两个行业,在其他行业韩国高技术劳动力的对GDP贡献也非常大,这反映出韩国是以高技术人才和科技创新来推动经济增长。最具代表的是韩国三星公司,作为全球知名度最高的技术公司之一,其2012年全球销售额已经占韩国GDP 的18%,为韩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这背后离不开大量创新型人才的夜以继日的研发创新,归根结底是高技术劳动力的贡献。此外,作为外向型产业发展国家,韩国政府近年来加大高附加值的人才培养力度,创造了各种韩流品牌如韩国影视剧、韩国综艺、韩国化妆品等,在亚洲甚至全球范围内养了一个庞大的韩粉队伍,让韩国的美食、服饰、手机、汽车、生活方式被各国粉丝所追捧,带动了一个庞大的经济链条。
总体上看,我国和日韩在科技创新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这也是高技术人才对GDP贡献较小的原因。从全球范围内观察,劳动力投入的积累和增加对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贡献远比物质资本、劳动力数量增加重要,因为劳动力投入所产出创新能力永远是资本无法替代的,因此拥有高技术的人才是21世纪最有效连接创新、竞争力和经济增长的关键纽带。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家间竞争的加剧,使得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我国需要将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的转变发展方针予以落实。
3 结论
本文比较了中国、日本和韩国1995-2009年来国内生产总值中的资本和劳动力贡献,发现高技术劳动力对我国GDP贡献较小,而对日本和韩国较大。这反映了中日韩在经济发展路径上的较大差异性,当然对我国也有较大启示和借鉴意义。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讲话所讲:“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科技创新作为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战略支撑,必须依靠大量高技术劳动力的辛勤劳动和智慧才能实现。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国需要加快形成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这样才能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实现。随着后工业时代的来临,我国政府将“中国制造2025”定为工业未来 10 年的发展纲领,其中重要的一点便是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和绿色发展。它们都离不开高技术劳动力的技术创新作为驱动力,否则只能是不切实际的空谈。围绕科技优先发展领域进行重点探索与创新,最重要的是必须将此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我国才能从依靠“人口红利”平稳过渡到“人才红利”,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尹小剑.中国省级政府投资的效率评价[J]. 经济学动态,2012(1):58-63.
YIN Xiaojian. Evaluation the efficiency of Chinese provincial government investment[J]. Economic dynamics,2012 (1): 58-63.(in Chinese)
[2] 陈诗一, 张军. 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率研究:1978-2005[J]. 中国社会科学, 2008(4):65-78.
CHEN Shiyi, Zhang Jun. Chinese efficiency of local government financial expenditure: 1978 - 2005[J]. Chinese Social Sciences, 2008 (4): 65-78.(in Chinese)
[3] Timmer, M.P. et al. 2012. New measures of European Competitiveness: A Global Value Chain Perspective[J]. WIOD Working Paper 9.
[4] Stehrer,R.,Trade in Value Added and the Value Added in Trade[R]. WIOD Working Paper,No.8,2012.
[5] Hummels, D., Ishii, J. and K.M.Yi, The Nature and Growth of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in World Trade[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1, 54(1): 75-96.
[6] Hummels, D.,Rapoport,D.and K.M.Yi,Vertical Specialization and the Changing Nature of World Trade[J]. Frbny Economic Policy Review, 1998: 79-99.
[7] Koopman, Robert, Zhi Wang,Shang-Jin Wei. Tracing Valueadded and Double Counting in Gross Export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4,(2) :56-63
[8] Johnson, R.C.and G. Noguera. 2012. Accounting for Intermediates: Production Sharing and Trade in Value Added[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14,86(2):103-113.
[9] Koopman, R., Powers, W., Wang, et, al. Give Credit Where Credit Is Due: Tracing Value Added in Global Production Chains[J]. NBER Working Paper, 2011,(3):32-35.
[10] Daudin, G., Rifflart, C.and D. Schweisguth, Who Produces for Whom in the World Economy[J].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2011, 44(4):1403~1437.
【责任编辑:杨立衡】
【信息经济研究】
The enlightment of elements contribution in GDP -comparison of China,Japan and South Korea
LI Qiang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Shenzhen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henzhen 518272,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International Input-Output table, the paper studies the capital and labor's contribution GDPamong China, Japan and South Korea. It's shown that greatly differencesexisted. In recent years, the capital contribution to China's GDP increased gradually, and highly skilled workforce investment contributed a relatively small proportion. In 2009 it was only 6%. In contrast, the high skilled labor input contributed to Japan and South Korea's GDP respectivelyup to 21% and 44%, and low skilled labor input was less than 4%, this was precisely hanging upside down structure with China. With the Made in China 2025 proposed which is the programme of development for the next ten years, innovation driven, intelligent transformation and green development is the core content, these need highly skilled workforce investment, so when the demographic dividendconvert to talent dividend model, China's economic growth will have a sustained momentum.
Keywords:GDP; capital; labor input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332(2016)01-0064-06
[收稿日期]2016-3-15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5CJL042)
[作者简介]李强(1985-),男(汉),湖北武汉人,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世界经济。E-mail: liqiang@szii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