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泉区“十二五”林业建设成效及“十三五”发展规划探析
2016-07-09金珺
金珺
摘 要:该文介绍了颍泉区改革开放以来林业建设主要成效存在问题,并对“十三五”发展规划进行探析。主要包括:规划总体思路、建设主要内容、投资估算、效益分析及保障措施等。为实施“十三五”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颍泉区;林业;成效及问题;“十三五”发展规划
中图分类号 F326.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2-0003-04
林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担负着保护生态环境和提供木材及林产品的双重任务。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时期赋予了林业新的历史使命,以生态效益为主,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已成为现代林业的主要经营理念。为推动全区林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本文根据颍泉区国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总体目标要求,对本区林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进行阐述。
1 基本情况
1.1 自然地理概况 颍泉区位于安徽省西北部,阜阳市中心地段,南隔泉河与颍州区相望,西部与北部与界首、太和接壤,东靠利辛、颍东2县区。地理位置为北纬32°56′~33°10′,东经115°30′~115°50′,地处黄淮海平原南端,地势平坦,主要地形为冲积平原。土壤为潮土、棕壤土和砂姜黑土,其中砂姜黑土约占60%。本区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5~-15℃,年日照时数为2 173~2 435h,无霜期223d,年积温5 380℃,年降水量820~950mm,6—8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0%以上。气候资源兼有南北方之长,适宜于多种林木生长。
1.2 社会经济概况 本区辖4镇、2个办事处,108个村(居)委会,总人口7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0万人。全区土地总面积64 330hm2,耕地面积37 938hm2。2014年,颍泉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达到108.8亿元,增长9.2%;财政收入达12.02亿元,增长27.7%,均提前完成“十二五”规划预期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 25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 185元,均增长15%。全年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00亿元,增长15.9%;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25.9亿元,增长13.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120家;新培育产值过亿元企业9家。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亿元,增长17%;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21.2亿元,增长5.2%;粮食总产达32.9万t;累计流转土地2.25万hm2,流转率60.5%;新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127家、家庭农场157家、国家级示范社3家。认证无公害农产品3个、绿色食品2个,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1个。
1.3 森林资源 近年来,本区充分发掘林业资源优势,大力实施林业产业化战略,林业经济实现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根据森林资源二类清查成果,2012年底全区拥有林地面积12 354.4hm2。其中,商品用材林11 980.9hm2,经济林面积195.2hm2,省级防护林615.9hm2,竹林面积6.3hm2,四旁植树折算占地面积1 095hm2。全区森林覆盖率为18.63%,林木绿化率20.5%。2013年以来,全面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累计新增造林2 403.8hm2,完成绿色长廊工程建设40km,全区森林覆盖率增加2个百分点,达到20.63%。近年来,全区资源总量大幅增加,城镇绿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自然村庄绿色率达70%以上,全区新建和完善提高农田林网3万hm2,占宜建网面积的90%以上。国道、省道、铁路和主要河流绿化率100%。全区森林总蓄积量83.4万m3,可年产木材5万m3,林业总产值是6.5亿元。
1.4 湿地资源 区内河流湖泊众多,水资源十分丰富,共有4条外河、5大水系,29条大中沟河。其中,颍河、泉河、茨淮新河、黑茨河4条外河总长107km,均为淮河一、二级支流。在全区五大水系中,泉河流域面积316km2,近全区面积的1/2。沿泉河洼地面积171km2,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26.7%,分别形成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4种类型湿地,其中,永久性河流湿地面积298.65hm2,占土地总面积的0.464%;洪泛平原湿地面积15.86hm2,占0.025%;永久性淡水湖湿地面积22.25hm2,占0.035%;草本沼泽湿地面积20.55hm2,占0.032%;库塘湿地面积 9.48hm2,占0.015%;运河(输水河)面积20.26hm2,占0.031%。
1.5 改革开放以来林业建设主要成就
1.5.1 “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成效显著 据省级林业部门核查验收,全区共完成新造林2 403.8hm2,被批准为省级森林城市;创建森林城镇2个,森林村庄18个。先后实施了105国道、济广高速、沙颍河、界首路、行闻路及大中沟的绿色长廊工程,绿化总长度158km,顺利通过省级验收,105国道和济广高速绿化被评为省级绿色长廊建设示范段。
1.5.2 “两高一优”林业基地建设 利用河流堤坝和道路两侧的宜林地,以及村庄周围空隙地,发展成片造林0.22万hm2,较好完成省市下达任务,2014年获全市造林绿化先进单位。经济果木林快速发展,古西湖现代农业园葡萄采摘、枣树行玉玲铛枣繁育推广、王勇包金梨种植等果树产业日渐壮大。
1.5.3 用材林经营加工情况 全区拥有木材经营市场6个,木材经营加工户108家,木材外运22 000m3,年产值2.5亿元,其中上规模的木材经营加工企业4家,从业人员2 680余人,年产值5 500万元。
1.5.4 旅游观光林业发展 依托生态林业建设,阜阳生态乐园与祥源集团合作,建设阜阳祥源生态旅游文化区,目标打造5A级景区。古西湖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获批3A级景区,泉水湾湿地公园批准为省级试点单位。
1.5.5 苗木花卉产业情况 我区拥有苗圃、花卉企业共45家,面积866.67hm2,从业人员4 000余人,年产值3.2亿元。涌现出春江花卉、阳光花卉、紫荆园林等一批龙头企业,2015年被批准为国家级苗木(花卉)产业示范区。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区林业已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结构稳定,功能较为完备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和较为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林种配置不尽合理 杨树纯林占90%,乡土树种损毁严重,绝大多数村庄乡土树种树木日渐稀少。由于林种、树种单一,给病虫害防治造成一定难度,且经济效益较差。
2.2 村片林结构不合理 用材林比重大,造林密度大,低产林多,效益低。
2.3 农田林网树木乱砍乱伐严重 高标准农田林网面积小,棋子沟、菜子沟、方沟等疏浚后的大中沟没有及时造林绿化。林网乔灌草结合少,结构单一,且网格面积大,缺株断带较多,同时空档、死角依然存在,影响防护效益和林业整体水平。
2.4 城镇绿化水平较低 经过近年来的建设,泉北地区绿化明显改观,但镇办绿化水平较差,城镇绿化明显滞后。
2.5 林业产业化程度低 全区年产木材50 000m3,但木材加工规模小,多为原木输出,资源浪费严重,效益差。此外,果品只是出售时令鲜果,贮藏加工不够,林业产业化发展缓慢。资源优势没有真正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
2.6 投入不足,科技含量不高 由于投入不足,影响了林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加之林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一些先进适用技术推广慢,林业生产科技水平低。
3 林业“十三五”规划总体思路
3.1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发展要求,突出“绿色发展”主体,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全面依法治林为保障,以林业增绿增效行动为抓手,加快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按照森林生态网络体系点、线、面相结合的形态要求,科学调整林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两高一优”林业;逐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充分发挥其对国土保护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实现稳增长、严保护、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保民生的林业发展目标。
3.2 建设原则 (1)坚持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生态效益优先的原则。(2)坚持政策引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3)坚持保护和发展并重,在保护好现有植被的基础上求发展的原则。(4)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5)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3.3 发展目标 “十三五”末,通过林业发展建设,实现农田林网高标准规范化、用材林丰产化、经济林基地化、经营集约化、科技服务网络化、林产品加工系列化、品牌化。使全区林种、树种配置更加合理,城镇和主干道实现园林化,城乡绿化一体化。完成主干道路、河流线路绿化44条236km,建设基地造林0.37万hm2,新建完善农田林网116条577.3km,有林地面积达到16 085万hm2,全区森林覆盖率为25%,立木蓄积量83万m3,林业产值实现15亿元,林业收入在农民收中比例有较大提高。
4 林业“十三五”规划建设主要内容
坚持生态优先,注重产业发展。以“三大基地”建设为目标,突出“四大片区”绿化重点,全力实施“五大工程”,努力打造主体功能区绿化为点,主干沟河、道路绿化为线,农田林网建设为面的林业生态网络体系。
4.1 建设“三大基地”
4.1.1 建设花卉苗木基地 以春江花卉、阳光花卉等为龙头,积极引进培育花卉苗木企业,建设较大型花卉苗木基地,力争“十三五”期间发展到0.67万hm2。依托国家级苗木(花卉)产业示范区品牌,在105国道西侧建设占地面积80hm2的花卉大市场,在街头、王府营、枣树行社区建设生产基地333.33hm2。通过市场带基地,基地联农户,建立起花卉苗木产供销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
4.1.2 建设经济果木林基地 充分发挥古西湖生态农业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各镇办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引进生态农业项目,示范带动农民进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发展经济果木林生产。突出颍泉玉玲铛枣、包金梨、葡萄、薄壳山核桃等品种优势,做强做大经果林产业,“十三五”期间经果林发展到0.33万hm2。
4.1.3 建设商品用材林基地 近年来,杨树大量采伐,部分沟河两岸和村庄周边宜林地面积不断扩大。大力推广泡桐、枫杨、榆树、桑树、楸树、柳树、槐树等乡土树种造林,建设优质商品用材林基地0.23万hm2。
4.2 绿化“四大片区”
4.2.1 城市规划区绿化 围绕打造绿城、水城统一编制颍河景观带、泉河北岸景观带西延、济河景观带、老茨河、阜涡河景观带,以及北京路西延、颍柳路、颍阳路、太和路、红星北路等泉北主干河流、道路景观绿化规划。实施栽植鲜花和建设园林小品等现代园林绿化模式,全面实施富安居街头游园、界首路景观带、古泉路绿化、商贸城段北京路等现有绿化工程提升等工程。
4.2.2 泉河生态经济示范带片区绿化 围绕颍泉区泉河生态经济示范带建设,按照树随路走、树随水走的思路,结合路网、水网规划,建设泉河北岸大堤景观带和防护林工程,南京路至坎河溜段建设景观带,坎河溜到界首接界大堤两岸每侧100m建设防护林带。全面完成256省道、030县道、032县道和009、010、014乡道,以及示范区内部路网经1-9路绿化。结合水利兴修,对菜子沟、西老泉河、黄沟、棋子沟、丁寨沟等大中沟和老泉河水库、黄沟水库、老湾寨水库沿岸进行防护林带建设。
4.2.3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片区绿化 核心区西起菜子沟,东到105国道,位于泉河生态经济示范带东部最重要的位置,面积约17km2。结合示范带主干道路绿化,重点做好园区内部细小路网绿化工作。正在实施的7条路网绿化基础上,继续实施自然村之间道路、幸福渠改造等沟路绿化9条。依托园区建设招商引资企业发展生态农业,种植绿化苗木、经济林等,提升园区绿化比重。
4.2.4 泉水湾湿地公园片区绿化 实施湿地公园建设,从泉颍闸到坎河溜闸全长13.1km,两侧50~150m,建设园林景观和湿地景观,打造泉北乃至阜城最为靓丽的风景线。结合老泉河及周边洼地综合治理建设四季花海项目,在中市办事处白庙、尚庄、坎河等居委会已经流转土地266.67hm2,按照花期和季相选择樱花、紫薇、木槿、紫叶李等花木分片栽植,林下种植油牡丹、月季、多年生草本花卉、水生花卉等,延伸湿地公园观赏性。
4.3 实施“五大工程”
4.3.1 “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 抢抓2016年“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最后一年的机会,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工作,重点实施茨淮新河、黑茨河、颍河、泉河滩地等绿化工程,鼓励大户流转土地进行植树造林,确保全面完成820hm2的造林任务。
4.3.2 绿色长廊建设工程 “十三五”期间重点抓好253省道、202省道、102省道、023县道、028县道、034县道、阜城外环路等绿色长廊建设,按照每侧15~50m标准进行绿化。特别是256省道两侧长廊建设,列入2016年计划,区内长度10km,规划建设每侧100m林带。
4.3.3 农田林网恢复工程 近年来,农田林网杨树大量采伐,出现很多荒沟、荒路。经调查,各镇办需建设林网116条,总长度577.3km,计划栽植苗木58万棵。农田林网建设采取林业局进行设计,镇办栽植养护,验收后从林业奖补资金中解决苗木费用的方式。绿化树种主要选择乡土树种。
4.3.4 乡土树种恢复与保护工程 随着乡土树种大树资源日渐稀缺,特别朴树、榔榆、乌桕、丝棉木、紫藤等常用绿化树木越来越少。结合农田水利兴修、旧村庄改造等将需要砍伐的乡土树种大树收储起来,在老泉河独龙湾建设基地进行异地保护。实施乡土树种幼苗繁育造林,利用绿景公司流转造林的林间空地,进行乡土树种苗木和绿化苗木花卉繁育,计划每年繁育珍贵乡土树种苗100万株,绿化小苗100万株,花卉100万株。
4.3.5 森林保护工程 以森林公安为主体,加强林业行政执法,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不法行为。进一步加强对重大有害生物美国白蛾防治工作,做好全区范围内美国白蛾疫情监测和防控动态报告,全面实施飞机防治,有效遏制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的势头。实施美国白蛾等重点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建设项目,建立减灾御灾体系。采取有效措施,加大保护力度,严守生态红线,让森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充分休养生息,全面增强生态功能。
5 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5.1 投资估算
5.1.1 总投资16亿元 其中城市规划区绿化投资8.46亿元,占53.1%,主要用于颍河、泉河、济河、老茨河城区段、阜涡河景观带绿化工程建设及城区道路绿化提升;泉河生态经济带片区投资5706万元,占3.6%,主要用于泉河生态经济带片区内沟、河、路两侧绿化工程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片区绿化投资5 005万元,占3.1%,主要用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几条道路绿化及花卉基地建设工程、经济果木林示范工程建设;泉水湾湿地公园片区绿化投资4.92亿元,占30.9%,主要用于泉水湾湿地公园建设及其周边绿化工程建设;基地造林与绿色长廊建设工程投资6 046万元,占3.8%,主要用于基地内沟、河、路两侧绿化工程和256、202、253省道绿化工程及034、028县道绿化工程建设;森林保护工程850万元,占0.5%,主要用于美国白蛾防治工程、乡土树种恢复保护工程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林产品加工投资6 000万元,占3.8%,主要用于科技开发和龙头企业建设等;林业科技推广培训2 000万元,占1.3%,主要用于林业科技推广和专业培训。
5.1.2 资金来源 区、镇(办)政府财政投入和受益群众自筹部分资金,林业企业招商引资,通过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吸引社会资金,以及通过市级融资、区级融资的方式进行投资建设。同时通过不同渠道,争取国家及省、市专项资金和专项贷款资金。
5.2 效益预测
5.2.1 经济效益 本规划实现后,仅以新增经果林、林业庭院经济户、用材林培育,林产品开发和低产果园改造5项效益预测,年可新增产值1.5亿元,林业年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将提高一个百分点。
5.2.2 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 完善的防护林体系,可以大大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减轻旱、涝、冻、干热风等自然灾害对作物的危害。林下间套作物、牧草的开发以及抚育间伐薪柴及薪炭林的增加,改变了农村能源消耕耗结构。大量的树叶除作饲料外,可沤肥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肥力。堤坝生态林的营造,使水利建设逐步走上工程、生物措施相结合的道路,提高了排蓄功能,延长了工程使用寿命,降低了疏浚频率,减少了疏浚费用。经果林、商品用材林的发展可带动多项乡镇企 业的发展,为农村剩余劳力提供就业机会。人均林业收入的提高,加快了农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城镇、村庄绿化及庭院经济户的发展,大大改善了生态环境,尤其是城镇园林绿化水平的提高,绿化面积的增加,减少了噪声、有毒粉尘和气体污染,提高了生活环境质量,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和发展。
6 保障措施
6.1 突出生态建设,着力推进国土绿化 坚持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国土绿化,不断增加森林资源总量。努力夺取“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建设决战决胜,确保全面完成工程建设目标任务。加大长江防护林建设力度,加快构建绿色生态廊道,提升森林生态功能和防护效益。继续开展“三线三边”绿化提升行动,扎实推进重点区域绿化。创新产权模式和国土绿化机制,吸引社会力量参与造林绿化。
6.2 突出创新驱动,着力深化林业改革 围绕保护生态的目标,扎实推进林业改革。通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配套政策,健全服务体系,规范林权管理,逐步形成集体林业的良性发展机制。建立生态资源监管制度、生态补偿制度、生态资源市场配置和调控制度等,探索建立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机制,不断创新生态文明建设举措。
6.3 突出共建共享,着力增进绿色惠民 探索形成良好的共建共享机制,既能吸引群众积极参与林业建设,又能确保群众公平分享发展成果。大力开展森林城市、森林城镇、森林村庄、森林长廊创建活动,推进全民义务植树,加快城乡绿化一体化,全面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充分挖掘林业产业在绿色经营、绿色增长、绿色发展中的优势和潜力,大力提升传统产业,提高林业的质量和效益。精心搭建市场教育平台,引导珍惜苗木花卉和高效经济林木、珍贵树种等苗木培育、林下经济、“互联网+林业”等新兴林业产业发展。抓住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契机,创办家庭林场,发展林业专业大户和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培育更多的市场经营主体。
6.4 突出强基固本,着力提升保障能力 全面提升林业队伍建设水平,重点加强管理队伍、执法队伍、科技队伍培养,努力建立一支政治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业务精通的林业队伍。继续开展林业科技人员下基层服务“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活动,创新活动平台,丰富活动内容,完善专家对口服务长效机制。实施林业支撑保障体系建设工程,大力推进林业装备现代化。积极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推进林业协调发展。加强基层站所建设。从引进良种、推广新技术、加大林业科技普及力度上下功夫,提高林业生产的科技贡献率,确保规划目标的顺利完成。
(责编:徐焕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