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政治课堂“导”的适切性初探

2016-07-08严小莲

关键词:导学重难点思维

严小莲

【摘要】 导的适切性实质是教师恰当运用导的时机和导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学会思考,自主获得知识和技能,使自身素质得到优化。结合高中政治教学案例,分析当前高中政治教师在政治课堂导学方面存在的问题:课堂导学的不适处;课堂导学的不适时;课堂导学的不适度等方面的研究,强调导的重要性,采用多种方式“导”,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 课堂导学 导的适切性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7-021-01

0

一、高中政治课堂“导”的现状分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老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学习,那么教师怎样把课堂还给学生?作为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呢?当我们学校“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为中心”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新课堂教学改革以来,我们经常感受学生的主动学习性,课堂氛围生动活泼、富有生机。然而在课堂上仍然不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失控”现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课堂导的不适处:恰到好处是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达到的目标。教师课堂导学的运用也应该使之达到这样的要求。

2.课堂导学的不适时:在我们教学过程中,适时的引导学生学习,能够使学生豁然开朗或者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不适时的引导往往使学生不知所向,不仅起不到启发诱导的作用,反而会降低教学效果。

3.课堂导学的不适度:适度的设问往往能引导学生层层推论,最后由学生自己获得结论,往往也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多方式的“导”,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习能力

孔子有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的“导”要注意把握时机,讲要讲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之时,问也要问在待“启”待“发”之际。正确把握“导”的时机,可以收到借力打力、事半功倍的效果。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课堂“导”的方式不可能是唯一的,而往往是多方式的“导”,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率,还能提升学习能力。

1.借“引力”而“导”:增强课堂导入的吸引力,激发学生探究新课题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辟而妙趣横生的课前导入能以其特有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政治课堂上教师尽量不要使用“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本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之类过于呆板的开场白。结合教材内容展示寓言故事、历史故事、社会事件之后,嵌入启发式的提问,就能够增加课堂导入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点,有效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

2.借“重力”而“导”:突出教材内容的重难点,帮助学生巧妙分解难点突破重点

“导”以提问的方式展现在课堂中,既提倡以问题为引导的课堂,并不等于课堂提问越多越好。试想一节课40分钟,提问、思考、理答需要多长时间?学生的注意力能保持多少时间?因此,课堂提问要围绕教学目标,务求问在关键处,突出课堂教学重难点。教师可以通过学习目标的呈现,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难点,在讲到重难点时,则抓住时机,抛出问题,帮助学生巧妙分解难点突破重点。

例如在《文化在继承中发展》中,“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是重点,但学生觉得太抽象、不好理解。笔者利用多媒体展示2012年龙年春晚上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然后问大家:为什么京剧至今仍能活跃在春晚舞台上?李玉刚的全新演绎促进了京剧的传承,这又说明了什么?由此让学生自己得出“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等结论。

3.借“合力”发而“导”:适时改变知识呈现方式,引导学生构建书本知识的结构图

华罗庚教授把读书的过程归纳为“由薄到厚”与“由厚到薄”两个阶段。学生完成具体知识点的学习,实现“由薄到厚”时,就会产生“由厚到薄”的强烈需求。因此,在课堂小结环节和单元复习课上,教师要抓住时机,善于使用复习型提问和归纳型提问,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引导学生构建起书本知识的结构图,达到温故知新、纲举目张的效果。特别是归纳型提问,旨在提炼和整合已学知识,要求教师选例典型,系统设问。

4.借“阻力”而“导”:创造认知矛盾启发思维,调动学生探究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叶圣陶先生说过:“宜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何处提出问题,令学生思之。”换言之,教师的提问应该切中学生的疑惑之处,以调动学生探究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达到化“阻力”为“动力”的效果。在政治课程的学习中,学生会遇到一些貌似容易理解实难真正把握的概念和命题。教师要因势利导,主动创造认知矛盾,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深刻掌握所学知识。

5.借“张力”而“导”:把握思维情感升华契机,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和审美水平

当代中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极具张力,表现在:有一定的逻辑归纳能力但发散性思维特征仍很明显,社会化程度较高但情感上仍未完全成熟,总之有很强的可塑性。教师要抓住时机,因势利导,继续追问,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和审美水平。这就要求少提封闭型、回忆性问题,多提开放型、思考性问题,启发学生富有创造性的思想,把握陶冶学生情操的大好机会。

例如,在《神奇的货币》的教学中,可以这样层层追问:纸币代替金属货币、信用卡补充纸币充当流通手段的原因何在?信用卡的使用存在哪些问题?能否找到一个比信用卡更好的东西来代替它?这些问题的提出,必然会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想,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

现代的课堂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课堂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因此,作为政治教师必须时政的教学价值和内涵,通过教学设计的优化和过程的重组,焕发出思想政治课堂的魅力

[ 参 考 文 献 ]

[1]王旭升.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课堂提问常见的误区及其对策.

[2]何秋阳.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提问艺术”的运用[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10,(4).

猜你喜欢

导学重难点思维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我是小导游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s 1-3重难点预习
Units 13—14重难点☆解☆析
Units 11—12重难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