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加入乐视刷屏?
2016-07-08林泽
林泽
她曾经是一个有批判精神的文艺女青年,加入乐视后,她的朋友圈里就再也没出现过与乐视无关的内容。画风突变背后,女文青入职乐视仅仅三个月间,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和价值观更新?请看她的内心独白——
“为什么加入乐视后你画风突变,天天刷屏?”过去几个月来,几乎每周我都会收到来自各界亲友类似的殷切“拷问”。这大概也是很多乐视人的共同经历之一。
本着不谈情怀、不抖包袱的原则,咱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谈谈我为什么愿意为乐视刷屏。在《汽车周刊》约稿编辑理性克制的指导原则下,我主要有几点值得和大家分享:
来乐视,最先受到的教育就是,对工作要有认同感,不能当“带盐人”的记者不是好公关。
过去,我在媒体工作时,也会为“自我推销”而在社交渠道转发供职单位的新闻作品,但频次并不高;在乙方不长的工作经历中,通过社交渠道转发项目组作品或客户指定推广内容也非新鲜事;但入职乐视三个月期间,我在朋友圈转发的稿子已刷新过去七年多来我在供职单位软硬宣的总量。难怪部分昔日的媒体好友们纷纷问我——是不是被乐视“洗脑”了。
不止一次有人问:“你们转发的乐视内容是不是‘政治任务。”我统一回复:绝对不是。
作为一个新闻科班出身,有逾六年媒体从业经历,外加近两年乙方经验的“资深”传播从业人员,我自然深知传播工作对一家公司的重要性。在乐视内部,尤其是传播体系的第一前线队员们,对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都有着清晰理解。
如果内容对所在行业或大部分亲友没有价值,那就是制造垃圾信息。但大部分乐视人的刷屏内容实际上都经过认真“筛选”,即只有员工自己认为对所在行业或大部分受众有价值的信息,才会转发出去。
所以,每逢有亲友说“通过你的朋友圈让我对乐视有了全新认识”时,每一个乐视人都会十分欣慰,甚至“甜蜜”。这种愉悦与幸福感也是支撑每一个乐视人继续努力“刷屏”的重要推动力。
当然,能够参与一个有革新性的项目,和同事们集体打鸡血的感觉还是很棒的。
还记得,一位公关公司老总问我为何加入乐视时,他说“谁赶上这么一次见证时代变革的机会,都会义无反顾”。我的直属上司在入职后一周时,曾跟我说过一句话:“在价值观正确的公司打公关战很过瘾。”
这两个人说的其实是同一件事——乐视确实是站在未来看未来的一家公司。乐视独特的商业模式和发展思维,很可能是下一个中国商业模式的出口。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没有经过任何挣扎我便加入乐视,成为“刷屏大军”的一员。
另外,有一个借来的故事也很值得分享:据闻在乐视2015年的年中总结会上,老贾(乐视掌门人贾跃亭,江湖人称“老贾”)曾严肃地对高管们说,“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已经老了,要思考怎么才能让自己年轻起来,具备更强的学习能力。如果没办法年轻起来,那就让更多的年轻人来做,搭平台吸引有能力的人来”。
在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和对未来商业趋势的判断下,加上这种“认老”精神的支撑,乐视和乐视人有了真正永葆青春的基因和一直“打鸡血”的劲头儿。
坦白说,在我加入乐视之前,对这家公司的了解并不算多。反而是家里的一对90后,小妹和妹夫,他们是乐迷,常跟我说乐视超级电视有多好,尤其是球迷妹夫,最近都围着乐视超级电视看欧洲杯直播。此外,不少朋友曾兴奋地说过他们也是乐视用户,还说乐视超级电视第四代产品“简直不能更赞”了——免费买的电视,还有五年会员,电视剧都可以免费看。(编辑语:又在为乐视做宣传了,汗!)
虽然通过亲友,我早期对乐视有一些直观了解,但它到底怎样,我知晓得并不多。
先来看一段标准的官方介绍吧:作为当下最具代表性的互联网生态企业,乐视在全球首创“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完整开放式闭环生态系统支撑下,目前已形成了互联网及云生态、内容生态、大屏生态、手机生态、体育生态、汽车生态以及互联网金融跨越全球的七大子生态。
外界对于乐视横跨七大产业“跑马圈地”的做法争议不少。但正如雷子(乐视体育CEO雷振剑,江湖人称“雷子”)所讲:一家公司业务上的跨界越多,对管理者的格局及跨界思维能力的考验就越大。他觉得,老贾“最能平衡”。七大业务线同时“蒙眼狂奔”,倘若没有一个高效的协同机制,乐视生态优势便无法发挥。
实际上,乐视眼下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几乎每天都有大事发生(这也是为什么乐视人天天刷屏,少则三两条多则几十条的原因之一)。曾经跟乐视合作过的朋友跟我讲过这样一个小事情:乐视去年年底曾跟他们公司商议拍一个企业形象片,本来剧本已敲定,但一个月后就不适用了,“因为公司的业务内容一直在快速更新,所以后来我们只得换个思路”。这个朋友并不知道,后来我进了乐视。
这个小故事其实也从侧面反映了乐视独特的一面:尽管七大业务线独立奔跑,但是在同一个生态理念的指导下,各业务单元之间通过“化(学)反(应)”,形成高度协同。乐视的“化反”文化,在各种大小项目推进时,有着突出优势。
在乐视独设的PMO部门(Project Management Office 战略项目部) 统筹下,七大业务线基于各自拥有的资源,提出不同的支持方案,通过高效的跨部门协同,让项目创意得以快速落地。这样的跨界化反在其他公司往往需要很长时间“孵化”才能成型。
乐视生态强大的“洗脑”奇效,绝非这2000字能说得清楚,以上,仅作为一个新鲜乐视员工的粗浅分享。不得不说,乐视的独特只有经历了才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