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最合适的那条路
——红安县第二小学“金字塔”教研模式解析
2016-07-08程宗秋祝伟国
●吴 意 程宗秋 祝伟国
找到最合适的那条路
——红安县第二小学“金字塔”教研模式解析
●吴意程宗秋祝伟国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整体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红安县第二小学(以下简称“红安二小”)经过长期探索,找到了适合校情的教科研模式——“金字塔”教科研模式。
一、模式的结构及解读
红安二小的“金字塔”校本教研模式结构如下:
之所以把这个模式称为“金字塔”模式,是因为模式自下而上分为集体备课、课题研究、专业引领三个部分,三个部分呈金字塔形结构,越往上技术含量越高,但要想达到顶层,又必须做好底层和中层的工作。
1.“金字塔”的基层
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周开展一次以“集体备课——上研讨课——评课——反思”为流程的常规校本研修,要求全体教师(含学校领导)人人参与,以营造浓郁的校本研修氛围。
2.“金字塔”的中层
坚持开展课题研究,以蓄积教科研力量,提高学校的教学教研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金字塔”的顶层
利用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等优质资源开展各种专业引领活动,以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二、模式的应用策略
1.抓基础,转变课堂教学方式
金字塔模式的基础是“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包括备课、讲课、听课、评课、反思等基本环节。环节的基本要求是:备课——按集体备课的基本程序和要求设计出初案后,教研组集体讨论,提出修改意见,由主备人根据意见进行修改。上课——主讲教师讲课后,组内全体教师进行评课,评课时重点关注课堂效果及教学得失。反思——反思由主讲教师撰写,可以先口头反思,然后撰写成文;总结由教研组长或蹲点领导撰写,内容要提纲挈领,有理有据,不能泛泛而谈。
集体备课可以采取自由选题赛课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同课异构或单元式教学的形式。
自由选题赛课式集体备课。教师自主选择一课时教学内容并上报教务处。教务处综合考虑教学进度、人员分工等因素后,统筹安排每位教师的备课、研讨、上课、评课时间。活动结束后,教科室组织教师对活动情况进行总体评价,找到好课好在哪里,不足的课差在哪里,以此提升教师宏观把握课标、调控课堂的能力。
同课异构式集体备课。同年级组、同学科的教师围绕同一个教学内容,根据班级学生情况的差异分别设计教案并上报教务处。教务处统筹安排听课、评课时间。活动结束后,教科室组织集体研讨,重点关注异构的课在教案设计和教学实施方面的优劣,以取长补短。
单元式集体备课活动。同年级组同学科的教师围绕某一个教学单元的内容,共同研究教学处理的方式方法。研究时,要特别注重知识的联系与梳理。
通过集体备课活动,教师们对新课标的理解更全面了,对教材的挖掘更深了。由此带来了课堂教学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更加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更加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更加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红安二小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143”共生课堂教学模式。
“143”中的“1”指围绕一个中心,“4”指遵循四个原则,“3”指课堂教学分为三个环节。
“一个中心”指以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为中心,即课堂教学要落实“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自主与合作的学习能力”这一总体要求。
四个原则:一是坚持“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则,即课堂教学要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精神;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原则,简言之即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合作化,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遵循“一课一得”原则,即当堂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减轻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四是注重小组建设与评价原则,即做到生管生,生教生,生帮生。
“三个环节”指课堂流程大体按“自主学习→交流点拨→课堂检测”的范式来操作。自主学习环节包括两个步骤,一是检测预习情况,二是小组合作解决预习中的疑惑问题和教师提出的问题。交流点拨环节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本小组自定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其他小组做好质疑评价的准备。展示时,学生如果遇到共同困难,教师可以实时点拨,反之则直接进入下一个环节。课堂检测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教师课前设计的检测题既要紧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又要在形式上与期末测试题接轨,力求95%以上的学生能正确完成当堂检测的内容。
2.抓“课题研究”,形成动态教研链
课题研究是“金字塔”模式的中坚力量,这部分工作不做扎实,教师的专业成长就缺乏底气,就难以真正到达金字塔顶部,成为专家型教师。
在课题研究方面,红安二小主要做好了两件工作:一是以课题为抓手,提升教师的实践研究能力;二是以创办校刊《教科研通讯》为抓手,提升教师的总结梳理能力。
学校目前独立承担了1个国家级课题,4个省级课题,1个市级课题,2个县级课题,4个校级课题。这些课题大体可以分成三个层次:国家、省、市、县级的各类课题由学校统一申报,并成立课题组完成研究任务;学校统一确定的校级课题由教科研室与教研组负责完成;教师个人申报的校级小课题由申报人自主承担研究任务,研究成果得到学校认可后,由教科室备案。
课题研究中,学校始终坚持一个原则——课题研究一定要与常规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达到以研促教的目的。前两年,学校承担了省级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任务。由于可供借鉴的资料很少,课题组要求实验教师从实际操作入手,到身边去寻找适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各种资源,并设计出教案。这样的教案往往是不够完美的,实验教师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地发现其中的不足,或增加教学资源,或调整教学方法,使方案越来越完美。在这样的过程中,实验教师积累下了大量的活动成果和过程性资料,学校据此编写了自己的校本教材。
这样的研究,以服务教学为起点,也以服务教学为终点,其价值往往超过了研究本身,因为教师在研究中逐步形成的研究素养和科学精神于教师和学校而言,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研究本身可以看作吸收。就像所有有机体一样,如果只有吸收而没有释放,则不利于健康成长。为了给教师找到一个释放研究成果和热情的出口,红安二小创办了校刊《教科研通讯》。创办这份刊物的初衷,一是收集、整理课题研究成果,二是为教师提供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因此当时在栏目设计方面显得很粗放。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目前,《教科研通讯》的栏目丰富起来。卷首栏目,学校邀请县内外的教育教学专家撰写稿件,从理论方面引领教师成长;专业引领栏目,请校内学科带头人或县内专家对教学难点、热点问题进行解答;课题研究、集体备课、教师园地等栏目,全方位地展示教师的研究成果。
如今,《教科研通讯》已经发行23期,发表了全校教师600多篇文章。它犹如一叶小舟,引领着教师不断远航。
3.抓“专业引领”,促进专业化成长
金字塔的塔尖是“专业引领”。教师培养的终极目标是唤醒全体教师专业成长的意识,让更多的教师成长为“专家型”人才。为达成这样的目标,红安二小重点着力于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开展专业引领活动。学校广泛收集教学教研中的突出问题,经过筛选整理,确定出急需解决的课题,请专家或本校的优秀教师进行专题指导。截止目前,学校围绕语文、数学、综合实践、小课题研究、写字教学等领域中的突出问题,共举办了32期专业引领活动。
二是开展读书富脑活动。学校结合教学教研实际,通过精心筛选,购买了一批教育教学书籍,组织全体教师开展读书活动。红安二小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读一本教学专著,阅读时要认真做好读书笔记。每学期末,学校通过读后感展示、读书研讨活动等方式,促使教师交流思想,加深理解。
“以校本教研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以专业化成长推进教学教研能力的提升,以教研能力的提升提高教学质量,以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校的发展,以学校的不断发展赢得社会的认可。”红安二小会沿着这样的路径,不断地取得新的成果。
(作者单位:红安县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