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南北疆沙产业发展差异性及对经济、环境影响研究*

2016-07-08周义才刘向晖李丕军王天斌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年3期
关键词:沙地新疆因子

周义才,刘向晖※,李丕军,王天斌

(1.新疆农业大学经贸学院,乌鲁木齐 830052;2.新疆林科院造林治沙研究所,乌鲁木齐 830001; 3.新疆林业厅治沙办公室,乌鲁木齐 830000)



·研究报告·

新疆南北疆沙产业发展差异性及对经济、环境影响研究*

周义才1,刘向晖1※,李丕军2,王天斌3

(1.新疆农业大学经贸学院,乌鲁木齐830052;2.新疆林科院造林治沙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01; 3.新疆林业厅治沙办公室,乌鲁木齐830000)

摘要研究新疆沙产业区域发展差异性,分析沙产业发展与环境、经济的关系,对加深社会以及相关部门对沙产业的认识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也能够一定程度上促进沙产业本身的良性发展。文章选取环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区域的和田地区与环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区域的26个县市(兵团)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为实地调查、新疆统计年鉴及新疆各地2013年统计公报等,筛选出当地沙产业发展、经济发展及环境状况的10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 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对调查区26个不同区域的沙产业发展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类比较;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沙产业发展与环境、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对经济影响方面,沙产业发展能够轻微改善环境,显著拉动经济; 在沙产业发展格局方面,存在“北强南弱”、均衡性不足的问题; 在分析沙产业前期发展现状方面,存在“挤出效应”、效益未充分体现的问题; 在对比南北疆发展现状方面,存在北疆沙产业发展赶超南疆、后发优势明显的现象。并针对性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即从应对区域发展均衡性不足方面,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沙产业; 从削弱“挤出效应”方面,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合理规划投资规模; 从促进沙产业区域发展方面,扩大北疆后发优势,谋求南疆先发效应。通过该文的研究,能够一定程度消除社会对新疆沙产业发展的认识误区,同时对策建议是基于现实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在解决相关问题上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疆沙产业差异性经济环境影响分析多元统计

0引言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日渐成熟及环境问题成为各国各层面各方人士都关注的重大问题,沙漠科学在近年取得了较快的进步。钱学森教授1984年提出沙产业理论[1],其后,作为沙漠科学一个分支的沙产业理论得到了各方的关注,对沙产业理论进行了许多探索:贺访印等分析了河西地区沙产业发展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2-3],苏亚红等分析研究了宁夏沙区多年来生态环境建设与沙产业开发取得的成效[4-5],高德占对沙产业理论内涵及其发展方向进行了相关研究[6],常兆丰对沙产业的基本属性及其发展条件进行了论述[7],樊胜岳等对沙产业理论内涵进行了探讨[8],朱德兰等对沙产业建设的基本思路与对策进行了归纳[9],王力对沙产业发展前景提出了展望[10]。前人对新疆沙产业的研究也略有涉足,但是主要是对新疆沙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11-12],针对新疆南北疆沙产业发展差异性及其相关影响的深层次研究尚未引起过多的关注,对新疆沙产业的深度研究略显不足。

结合前人研究,该文尝试给新疆沙产业下了一个定义:在沙漠与荒漠化地区,立足于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科学地组合与集成新型技术,突破干旱缺水、光足地区的生物技术,能够促进沙漠与沙漠化地区生态、经济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沙地农业、沙地工业及沙地服务业。就新疆目前而言,沙产业的发展主要涉及沙地农业,还有少部分沙地旅游业,而沙地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为了使数据更具代表性与说服力,该文主要就新疆沙产业发展中的沙地农业发展进行研究。该文认为,研究新疆沙产业区域发展差异性,分析沙产业发展与环境、经济的关系,对加深社会以及相关部门对沙产业的认识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也能够一定程度上促进沙产业本身的良性发展,以期通过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合理开发沙产业,促进地区生态建设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研究区域、数据及研究假设与方法

1.1研究区域

新疆“三山夹两盆”的特殊地形,形成了2个沙产业发展的主要区域:(1)环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区域; (2)环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区域。新疆沙产业主要是围绕这2片区域而发展。相对于新疆其它区域,这两大片区具有以下特点:(1)环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区域是沙产业率先发展的区域,主要以和田地区为代表; (2)环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区域是沙产业发展的新兴区域,目前依托于准噶尔盆地南缘防沙治沙下的沙产业正蓬勃发展。

1.2研究数据

拟通过调查涉及和田地区以及准噶尔盆地南缘26个县市(兵团)沙产业发展、环境状况及经济发展状况的数据。对比分析不同区域沙产业发展的差异性,研究沙产业发展对地区环境与经济的影响,同时期望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对沙产业区域发展差异性与相关影响进行研究,目的在于客观的反映沙产业的发展潜力与对地区经济、环境的影响。在评价中要体现这些方面才能对沙产业发展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因此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选取的指标要能涵盖环境、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根据构建指标体系的全面性、代表性、可行性、数据正确性原则,选取新疆统计年鉴与调查的相关数据[13-14],从沙产业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环境发展水平等方面筛选反映2013年各地区沙产业发展状况及其对环境、经济影响的10项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构建研究指标体系。

(1)衡量沙产业发展水平的相关指标:沙地林果种植面积(hm2)(S1)、高标准节水灌溉面积(hm2)(S2)、第一产业投资(万元)(S3);

(2)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指标:地区经济总产值(万元)(S4)、地区农业总产值(万元)(S5)、地区人均GDP(元)(S6)、地区旅游直接收入(万元)(S7);

(3)衡量地区环境优劣状况的相关指标:地区森林覆盖率(%)(S8)、地区全年二级空气质量天数(S9)、地区全年沙暴次数(S10)。

1.3研究假设与方法

不同地区由于经济、文化等差异,产业发展先后的不同,可能导致发展形势出现地区性的差异; 新疆沙产业中沙地农业主要依托防沙而发展,由其发展的目的性可知沙产业发展会对地区环境改善产生一定积极影响,同时产业发展目的之一是促进整体经济增长。因此,根据新疆沙产业发展差异性以及对经济、环境影响可能的结果,该文尝试做出如下假设。

假设I:南北疆沙产业发展不平衡,存在区域差异性。南北疆由于经济基础的差异性,可能会导致新疆沙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

假设Ⅱ:沙产业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地区经济与环境发展,为地区经济与环境带来积极的影响。从产业经济学与环境经济学视角而言,新疆沙产业的发展能够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可以改善环境状况。

为了验证以上2个假设,该文在研究沙产业区域发展差异性时,应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新疆沙产业区域发展进行分类研究[15-17]; 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18],研究沙产业发展对地区经济与环境的影响,建立2个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Economics=α1+ΣβiSi+ε1

(模型I)

式中,Economics为经济发展水平衡量指标;Si为沙产业发展水平各个评价指标;α1为常数项,βi为各评价指标的相关系数,ε1为随机扰动项。

Environment=α2+ΣβjSj+ε2

(模型Ⅱ)

式中,Environment为环境情况衡量指标;Sj为沙产业发展水平各个评价指标;α2为常数项,βj为各评价指标的相关系数,ε2为随机扰动项。

2南北疆沙产业发展差异性分析

应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20.0,对标准化的原始数据进行因子分析,结果如表1。提取3个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达73.256%,能够提供原始指标的大部分信息,将根据这3个因子进行进一步分析。

表1 因子分析结果

解释的总方差成份旋转平方和载入的初始特征值合计方差的%累积%13.5335.30435.30422.10921.08856.39131.68616.86573.256旋转成份矩阵指标因子1因子2因子3S80.846-0.0520.15S60.7870.3250.181S90.7760.040.314S10-0.754-0.205-0.126S50.744-0.006-0.162S20.639-0.0770.546S70.0340.9780.004S40.1340.9780.095S30.2090.1920.780S10.015-0.0320.758

由表1可知,因子1中S8、S6、S9、S10、S5、S2指标载荷系数较大,其中,森林覆盖率、全年二级空气质量天数、全年沙暴次数都在因子1中且其载荷系数较大,可以认为因子1反映的是该地区环境发展水平,将其命名为“环境因子”; 因子2中S4、S7指标载荷系数较大,其中,地区经济生产总值、旅游直接收入都在因子2中且载荷系数较大,故因子2主要反映的是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将其命名为“经济因子”; 因子3中S3、S1载荷系数较大,其中,当年沙地林果种植面积、第一产业投资在因子3中且其载荷系数较大,所以因子3反映的是该地区沙产业发展水平,将其命名“沙产业因子”。

经SPSS20.0计算可得各因子得分,再根据各公因子旋转后的方差贡献率α1、α2、α3(表1)得到各地综合发展得分Y,表达式为:Y=β1F1+β2F2+β3F3(1),其中,β=αi/(α1+α2+α3)(2),F1、F2、F3分别表示环境因子得分、经济因子得分、沙产业因子得分。根据各县市(兵团)的沙产业因子得分,对26个地区进行聚类。详细结果如表2。

表2 各地区因子得分与聚类分析结果

环境因子经济因子沙产业因子综合得分综合名次聚类结果北疆地区昌东区阜康市0.66200.2476-0.94740.172513四类地区吉木萨尔县0.9757-0.3300-0.39940.283411三类地区奇台县0.8592-0.3929-0.53780.177312四类地区木垒县-0.0447-0.2449-0.3323-0.168518三类地区农六师0.0341-0.44373.36860.66344一类地区天北区沙湾县1.3715-0.4195-0.26750.47875三类地区呼图壁县1.2419-0.2986-0.35560.43088三类地区玛纳斯县1.3756-0.3343-1.09830.314210四类地区乌鲁木齐市-0.15004.7195-0.14381.25381三类地区昌吉市0.6669-0.11871.80910.70343二类地区农八师0.38370.66691.58620.74182二类地区农十二师0.50880.50940.22870.44466三类地区艾比湖区博乐市0.8163-0.1864-0.07650.32229三类地区精河县0.2296-0.40100.24160.050814三类地区乌苏市1.1961-0.3783-0.15880.43117三类地区奎屯市0.2514-0.0592-0.32400.029615三类地区阿拉山口市-0.0105-0.2242-1.1238-0.328119四类地区农五师-0.2758-0.15100.0615-0.162317三类地区农七师-0.5027-0.21480.7374-0.134616三类地区南疆地区和田地区皮山县-0.9257-0.2733-0.4942-0.638620四类地区墨玉县-1.0160-0.3426-0.4409-0.689822三类地区和田县-1.4862-0.2229-0.2717-0.843023三类地区洛浦县-1.3566-0.1974-0.6040-0.849724四类地区策勒县-1.5326-0.50430.7734-0.677321三类地区于田县-1.1374-0.1620-1.2037-0.871725四类地区民丰县-2.1347-0.3435-0.0269-1.134026三类地区

2.1南北疆沙产业发展因子分析结果

表2中显示,软件将10项测评指标转化为3个标准化因子后,各地的沙产业发展水平因子得分最高的是农六师,得分最低的是玛纳斯县,其中,仅有8个地区的沙产业因子得分为正, 18个地区饿得因子得分为负,这说明在被调查的地区中,沙产业发展相当不均衡,有18个地区的沙产业发展处于平均水平之下; 环境良好水平因子得分最高的是沙湾县,得分最低的是民丰县,其中,有14个地区的环境因子得分为正, 12个地区的环境因子得分为负,这说明被调查区中还有将近一半的地区环境发展水平处于平均值之下; 经济发展水平因子得分最高的是乌鲁木齐市,得分最低的是策勒县,其中,仅有4个地区经济因子为正, 22个地区的经济因子为负,这说明被调查区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绝大部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平均水平以下。

在调查的26个地区中,一共有15个地区的综合得分均为正值,表明这15个地区的综合发展水平在平均水平之上,但彼此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乌鲁木齐市综合得分最高; 总计11个地区的综合得分均为负值,表明这11个区县的地区综合发展水平在平均水平之下,且彼此之间也存在一定差距,以民丰县的综合得分为最低。

从总体来看,准噶尔盆地南缘综合发展水平要普遍优于和田地区。其中,各区县的经济、环境发展水平显著优于和田地区。沙产业发展水平方面,和田地区与准噶尔盆地南缘发展状况差别不显著,但是考虑发展的先后问题,南疆和田地区沙产业发展先于北疆,从这个层面可以认为,新疆沙产业发展存在“北强南弱”的现象,同时从沙产业因子得分可知,准噶尔盆地南缘发展区域内也存在较大的失衡,天北区沙产业发展水平要优于昌东区与艾比湖区; 和田地区沙产业发展同样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现象,策勒县沙产业发展水平良好,而以于田县为代表的其它县则存在较大问题。

2.2南北疆沙产业发展聚类分析结果

图1 沙产业发展水平等级分类分布

通过聚类分析结果,可以把调查区中26个地区分为4类(图1),由表2可知, 一类的平均得分为3.3686, 二类的平均得分为1.6976, 三类的平均得分为-0.0053,四类的平均得分为-0.8585。对此,该文将26个地区沙产业发展划分为4类,其中,一类地区表示沙产业发展状况优秀,二类地区表示沙产业发展状况良好,三类地区表示沙产业发展状况一般,四类地区表示沙产业发展存在不足。研究中发现聚类分析的分类结果与因子分析的综合排名有所差异,综合得分排名第一的乌鲁木齐市处于三类地区内,主要原因是其具有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经济优势,无形中拉高了乌鲁木齐市综合排名,但是其沙产业发展形势却不如周边地区。

从表2、图1可知,除了艾比湖区沙产业发展比较均衡外,和田地区、昌东区与天北区沙产业发展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各类地区平均分之差体现了不同类别地区之间沙产业发展情况的差距,这个分类结果与因子分析的结果相似,说明新疆南北疆之间沙产业区域发展存在差异性,南疆与北疆区域内沙产业的发展也同样存在差异性。通过上文的研究验证了假设I,即新疆沙产业发展存在区域差异性,南北疆沙产业发展不平衡,区域内沙产业发展也存在差异。

3南北疆沙产业发展对经济与环境的影响

根据上文旋转成分矩阵的结果(表1),依据其中数值的大小综合评定,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

(1)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指标:地区经济生产总值;

(2)衡量环境状况指标:地区全年二级空气质量天数;

(3)沙产业发展相关指标:沙地林果种植面积、高标准节水灌溉面积、第一产业投资。

对相关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分析验证沙产业发展与地区经济、环境发展的关系,分析结果如表3。

表3 沙产业发展与地区经济、环境关系的回归结果

模型I模型II非标准化系数Sig.非标准化系数Sig.系数标准误差系数标准误差(常量)1893721.251978225.630.34228.66722.0490.000S1-178.18159.760.040.0030.0060.037S2-143.04275.760.630.0120.0030.001S337.6422.350.03-6.611E-0050.0000.793

该文通过残差图分析,大致判断该模型存在逐渐增大的异方差性。当模型存在异方差性时,估计不再具有最小方差的特性,OLS此时加权最小二乘法才是最佳线性无偏估计量,即对通常意义上的残差平方和加上了权数[19]。通过SPSS软件生成权数变量,并使用加权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以生成的权数变量进行加权,并进行异方差检验,得出新的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结果如表4。

表4 沙产业发展与地区经济、环境关系的最小二乘法估计结果

模型I模型II非标准化系数Sig.非标准化系数Sig.系数标准误差系数标准误差(常量)22754538.949933788.700.071282.25927.760.000S1-138.09109.430.0260.0010.0000.009S2-2845.35700.760.0100.0090.0040.043S327.2511.960.0200.0000.0000.470

3.1沙产业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

通过表4,该文对模型I进行了补充完善与赋值:

S4=22754538.94-138.09S1

-2845.35S2+27.25S3

(3)

式中,S4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经济生产总值,S1为沙地林果种植面积,S2为高标准节水灌溉面积,S3为第一产业投资。

通过补充完善后的模型可知,沙地林果种植面积、高标准节水灌溉面积、第一产业投资与地区经济生产总值显著相关(P<0.05)。当年第一产业投资的系数为27.25,这说明沙地药材投资对地区经济具有显著正向的促进作用; 当年沙地林果种植面积的系数为-138.09,高标准节水灌溉面积的系数为-2845.35,这表示沙地林果种植规模与高标准节水灌溉面积的大小对地区经济具有负向作用,主要原因可能是沙地林果的种植效益还未得到体现,而其种植规模的扩大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大面积建设的高标准节水灌溉设施需要资金、技术与人员的投入,更会挤占经济资源,从而对当地经济的发展产生“挤出效应”,使得资金投入越多不仅没有拉动经济增长,反而发挥了阻碍的作用,这也是沙产业前期发展不可避免的经济现象。

3.2沙产业发展与环境状况的关系

根据表4的结果,该文对模型Ⅱ进行补充完善与赋值:

S9=282.259+0.001S1+0.009S2

(4)

式中,S9为地区全年二级空气质量天数;S1为沙地林果种植面积,S2为高标准节水灌溉面积。

通过补充完善后的模型可知,沙地林果种植面积、高标准节水灌溉面积与全年二级空气质量天数显著相关(P<0.05),沙地林果种植面积的系数为0.001,高标准节水灌溉面积的系数为0.009,这说明沙产业的发展对地区环境状况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主要原因可能是沙地林果业种植面积与节水灌溉面积的增大,会增加当地森林面积覆盖率,能起到重要的防风固沙作用,最终改善地区的整体自然环境。但是通过模型发现,相关系数分别为0.001、0.009,说明沙地林果种植面积与高标准节水灌溉面积的大小对全年二级空气质量的影响比较小。

通过分析发现,沙产业发展能够一定程度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轻微改善环境状况,这个结论基本验证了该文的假设Ⅱ。

4结论

4.1沙产业发展能够轻微改善环境,显著拉动经济

通过研究发现,沙地林果种植面积、高标准节水灌溉面积与全年二级空气质量天数相关性比较显著(P<0.05),沙地林果种植面积的相关系数为0.001,高标准节水灌溉面积的相关系数为0.009,即每提高一个单位的沙地林果种植面积或高标准节水灌溉面积,则可以分别使当年二级空气质量天数增加0.001、0.009。由此可见,沙产业的发展对地区环境状况仅具有显轻微正向的改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可能性是由于随着沙产业的发展,沙地林果业种植面积逐渐扩大,高标准节水灌溉面积逐渐增多,会增加当地森林面积覆盖率,能起到重要的防风固沙作用,最终改善地区的整体自然环境。但是由于新疆沙漠面积及其辽阔,沙化的治理并非刻意单纯地依靠沙产业的发展显著改善。对此,该文认为沙产业的发展对新疆而言是一个小型的“环境改善器”。

结果显示,第一产业投资与地区经济生产总值显著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27.25,可知对涉及沙地农业的沙产业投资对地区经济具有较为显著积极影响,沙地农业投资每增加1个单位,则可能提升当地地区经济生产总值27.25万元。由此可见,沙产业的发展对经济发展而言是一个作用明显的“经济发动机”。

4.2沙产业发展格局“北强南弱”,均衡性不足

分析发现,从宏观上来看,环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区域与环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区域沙产业发展状况存在“北强南弱”现象。经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可知,环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区域内部各地区发展也存在较大的失衡,天北区沙产业发展水平要优于昌东区与艾比湖区; 环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区域各县沙产业发展同样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现象,策勒县沙产业发展水平良好,而以于田县为代表的其他县则存在较大问题。从聚类分析结果可知,被调查的26个县市(兵团)同样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现象,这个结果与因子分析的结果相似,均表明目前新疆沙产业区域发展存在均衡性不足的问题。

4.3沙产业前期发展存在“挤出效应”,效益未充分体现

经假设验证,沙产业的投资能够显著促进经济发展与改善环境状况。但是这个过程中发现,当年沙地林果种植面积、高标准节水灌溉面积与地区经济生产总值的相关系数分别-138.09、-2845.35(P<0.05),由此可见,沙地林果种植规模与高标准节水灌溉面积对地区经济具有显著负向阻碍作用,可以认为沙地林果面积与高标准节水灌溉面积分别每增加1个单位,可能使地区经济生产总值分别减少138.09、2845.35万元。显而易见,这种阻碍力十分强大与令人难以接受。但是同样发现了这样的现状:目前,在新疆多个地区沙产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种植周期长、投入成本高的沙地林果业而言,其种植效益目前还未得到充分体现,大部分的林果树还并未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而高标准节水灌溉面积不断扩大,也需要注入大量资金,这就有可能挤占其他产业发展所需资金,对当地经济的发展产生“挤出效应”也就见怪不怪了。

4.4北疆沙产业发展赶超南疆,后发优势明显

调查发现,环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区域的沙产业发展先于环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区域各地区沙产业的发展,若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可以获得更大的市场,发展前景会更好,那么环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区域的沙产业发展理应处于领先地位,但是经调查分析结论发现,两大地区沙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并无太大差距,分析结论甚至显示环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区域部分地区沙产业发展状况已经优于环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区域。这说明北疆环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区域沙产业的发展就南疆来说具有后发优势。对于出现这个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1)北疆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优于南疆,这能够为沙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上的支持; (2)北疆整体自然条件好于南疆,在沙产业发展的土壤上具有一定优势; (3)乌鲁木齐市作为全疆的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人才、技术的聚集区,人才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环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区域沙产业的发展会受到人才、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产生后发优势。

5对策

5.1应对区域发展均衡性不足的措施: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沙产业

目前,相对于我国其他区域,新疆沙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基础比较薄弱,发展不平衡问题还相当突出。个别地方沙产业发展不规范甚至无序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是资源利用不充分,发展缓慢,有的是利用过度,超过其承载能力,造成生态环境退化。

对此,提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沙产业的建议。认为应该充分利用新疆沙区独特的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发展独具特色的沙产业,培育沙产业带与沙产业群。不应该实行“一刀切”的沙产业规划,各地区应该认清该地区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发展自己的特色沙产业; 也不应该在沙产业发展中产生盲从心理,出现诸如“羊群效应”的现象,这样才能够保持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利于实现沙区资源多层次、多途径的开发利用,为沙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改善经济结构提供有利条件。

5.2削弱“挤出效应”的路径: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合理规划投资规模

较于我国其他地区,当前新疆沙产业可以认为基本处于传统、粗放的发展阶段,这与建设知识密集型、高科技沙产业的发展要求相比还有很大距离。科技创新是沙产业的生命线,沙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然而这还没有形成广泛的共识。对沙生植物品种研究不够,对沙产业发展配套技术的研究不足,是影响沙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问题。沙产业应当是知识密集的高科技产业,目前新疆发展沙产业条件差、困难大、没经验,这就更应当强调科技创新,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与支持力度。目前,新疆种植或利用的沙生植物,大多还是传统的品种与利用传统的种植方法,没有多少创新,制约了沙产业的发展; 新疆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的技术还有待提高。应当加强品种开发与改良研究,培育沙生植物新品种,使其能在苛刻的自然条件下,实现高产高质,同时加大对高效节水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推广,从而提高沙产业的整体效益。

对于沙产业发展的规模问题的思考也应该提上日程,从“物以稀为贵”的视角出发,沙产业发展的应该保持适度规模; 从“机会成本”考虑,单纯的扩大沙产业发展的规模,其获得的效益可能并不如各产业均衡发展所产生的效益。因此,从经济学角度思考,沙产业发展应该有一个合理的规模,对于这点,有待深入研究。

5.3促进沙产业区域发展的启示:扩大北疆后发优势,谋求南疆先发效应

目前新疆沙产业发展的基本格局是“北强南弱”,在沙产业发展过程中,北疆应继续扩大后发优势:一是应该从南疆沙产业发展过程中学习总结经验,使沙产业发展获得差别化与成本优势; 二是北疆沙产业发展应该加大科技投入,通过创新,使产品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 三是北疆沙产业发展应当把握与抓住新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历史机遇,在产业发展方面利用各方资源促进沙产业快速有效发展。

南疆沙产业发展速度虽然整体不如北疆,但是作为新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南疆沙产业发展早于北疆,该文认为应当在原有的发展基础上,谋求南疆沙产业的先发效应:一是依托品牌优势加大策划推广力度,坚持错位竞争、差别发展的思路,进一步整合地区资源,积极打造具有影响力、吸引力及竞争力的区域品牌,打好“合作牌”,依托各类合作项目,全力开展与各方面合作; 二是加大创新创业力度推动产业发展,积极构建政产学研“四位一体”合作模式,充分借用“外脑”、“外智”推动区域沙产业发展,主动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不怕“吃亏”,敢于“让利”,谋求“双赢”,全面提升合作成效; 三是依托政策优势合理加大产业发展力度。目前,国家及新疆自治区的政策正向南疆倾斜,沙产业发展应该积极整合与扶持政策相符,逐步形成吸引人才、集聚项目、壮大产业的政策扶持体系,进一步梳理国家、自治区扶持沙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适时修改制定新的政策措施,削弱政策效果的滞后性,确保沙产业企业及时享受政策扶持。

参考文献

[1]钱学森.创建农业型的知识密集产业——农业、林业、草业、海业和沙业.农业现代化研究, 1984,(5): 1~6

[2]贺访印, 王继和,刘世增.河西地区沙产业可持续发展刍议.中国农学通报, 2006, 22(7): 481~485

[3]李玉忠, 张立萍.河西走廊荒漠绿洲区发展沙产业探析.中国水土保持, 2001,(6): 37~39

[4]苏亚红, 张仲举.宁夏沙区生态环境的建设与沙产业开发的思考.中国首届沙产业论坛文集.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8,91~94

[5]周约, 谢应忠.关于宁夏沙产业发展及沙区生态恢复与重建思考.农业科学研究, 2011, 32(4): 60~65

[6]高德占. 对沙产业理论内涵及发展方向的几点认识.林业经济, 2011,(1): 13~17

[7]常兆丰. 试论沙产业的基本属性及其发展条件.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08,(11): 32~34, 44

[8]樊胜岳, 李斌.沙产业理论内涵探讨.中国沙漠, 1999,(3): 59~63

[9]朱德兰, 王得祥.西北沙产业建设的基本思路与对策.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1,(4): 122~126, 132

[10]王力. 沙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中国水土保持, 2000,(3): 28~30, 47

[11]土尔逊托合提·买土送, 阿依古丽·克力毛拉.塔里木盆地南缘地区沙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对策研究——以和田地区为例.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3,(5): 17~20

[12]王自庆. 以沙产业理论推进新疆沙漠经济发展的模式研究.实事求是, 2011,(4): 70~72

[1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 新疆统计年鉴2014.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4

[1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cn.chinagate.cn/reports/2014-03/11/content_31748743.htm, 2014-02-27

[15]刘养卉, 龚大鑫,窦学诚.甘肃省各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聚类分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0,(2): 39~42

[16]王炯, 许月明,郭庆.基于聚类分析法的保定市土地利用分区及建议.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1,(2): 63~67

[17]马明德, 马学娟.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子的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4,(5): 123~128

[18]王惠文, 孟洁.多元线性回归的预测建模方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07,(4): 500~504

[19]赵卫亚. 计量经济学教程(第二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0

RESEARCH ON THE DIFFERE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DESERTICULTURE AND ITS IMPACT ON THE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IN THE NORTH AND SOUTH PART OF XINJIANG

Zhou Yicai1,Liu Sianghui1※,Li Pijun2,Wang Tianbin3

(1.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conomic and Trade College, Urumqi 830052, China;2. Xinjia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Forestry Science,Afforestation and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Research Institute, Urumqi 830001, China;3. Xinjiang Forestry Department sand control office, Urumqi 830000, China)

AbstractTo study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deserticulture in Xinjiang and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development of deserticulture,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can not only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deserticulture for the society and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but also promote the self-development of deserticulture. 26 counties(corps) were selected as 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including Hotan Region of the Tarim Basin - the Taklimakan Desert Area and southern margin of Junggar basin of the Junggar basin - Gurbantunggut Desert Region. The data sources come from field investigation, 2014 Xinjiang Statistics Yearbook, and 2013 statistic bulletin of regions.10 typical indexes representing the deserticulture development,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were chose. Using the factor and the cluster analysis method, this paper made a comprehensively evaluation and comparis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deserticulture in the 26 regions. Using th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it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and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the development of deserticulture could optimize the environment and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it was unbalanced 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Xinjiang and had no obvious benefits. The development speed of deserticulture in Northern Xinjiang was faster than that in Southern Xinjiang. Finally, this paper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including developing the characteristic deserticulture, increasing the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vestment, planning a rational scale of investment, and extending the advantage in the northern and south Xinjiang.

Key wordsdeserticulture of Xinjiang; economy; environment; diversity; impact analysis; multivariate statistics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160314

收稿日期:2014-11-01

作者简介:周义才(1986—),男,福建建阳人,硕士。研究方向:经济发展与区域资源配置。※通讯作者:刘向晖(1972—),男,新疆喀什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资源经济与管理。Email: 120403772@qq.com *资助项目:新疆农业大学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新疆南北疆沙产业发展研究”(xjaucxy-yjs-20131043)

中图分类号:F323.2; F326.2; 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21[2016]03-0084-09

猜你喜欢

沙地新疆因子
能钻过柔软沙地的蛇形机器人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沙地迷宫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影响因子
风滚草
我的健康和长寿因子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