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音乐学研究中的田野调查
2016-07-07吴云
吴云
【摘 要】在民族音乐学研究中,田野调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民族音乐学研究的必要方法和途径,在民族音乐学研究工作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就这一问题,欲从对民间音乐的搜集与整理、传承保护与发展、研究等三方面对其进行阐释。
【关键词】民族音乐学;田野调查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7-0090-01
在人类学界、民族学界和民俗学界研究中,田野调查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作为人类学与音乐学的交叉学科,民族音乐学也同样注重这一研究方法。中国民族音乐学家赵塔里木说:“田野出真知、田野得新知。”田野调查可使研究工作形成文献和田野间的互证,还可获得文献以外的新知,它是我们进入民族音乐学研究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也是这项研究工作的基石,更决定了研究工作的深度、广度和科学性。本文就田野调查对民族音乐学研究中的重要角色和地位展开讨论,分析和阐释它在民族音乐学研究中的具体意义。
一、搜集与整理
民间音乐的流传、分布和发展,均与其悠久的历史密切相关,为了对民间音乐进行更好的挖掘和采集,民族音乐学者应到特定的田野调查区域进行居住式的田野工作,即长时间居住在指定的田野调查地区,与当地居民相处,全面、充分地了解其生活生产方式、人文风俗等,并利用现在的音乐形式对追溯传统的音乐形式,探索音乐的年轮。
我们要走近民间、走进民间,对留存于民间的音乐进行科学的搜集和整理,对线条进行认真的整理和准确的记录,这对民族音乐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因民族音乐学的研究工作要以一定基础的搜集整理工作为前提才可以进行下去,若对民间音乐尚不了解,材料短缺,研究工作就无从下手,加之当今民间音乐遭到现代化、城市化的冲击,对其进行深入的挖掘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保护、传承与发展
面对现代化进程以及民间歌手高龄化的特点,民间音乐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在这种诉求下,我们的田野工作就不能是单纯的搜集与整理。
我们需要对民间歌手及其代表曲目、歌曲故事进行录音、录像,对其音乐风格和特征做准确的记录,为日后的研究提供可供参考的文献资料,更为民间音乐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文本范例;除此之外,还可将民间艺人请入课堂,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和传承民间音乐。
随着时代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如何使民间音乐以更适应现代化语境的方式发展,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例如:活跃在世界音乐舞台上的蒙古族安达组合、杭盖乐队等,将民族音乐带上世界舞台,这既是对传统的传承,也是对新时代的适应与发展。在我国民族音乐学研究中,民间音乐“如何在当今时空下发展”是个重要的课题,且民间音乐内涵丰富,发展方式多种多样。这一问题的解决须建立在对民间音乐的深刻认识上,而这种深刻认识又必须建立在充分的、扎实的田野工作之上。
三、民族音乐学研究工作的必要方法与途径
做一项研究,必须以扎实的文献材料作为基础,也必须以相关的调查工作作为基石,民族音乐学的研究工作也是如此,需要在文献与田野的互证下进行科学的研究。
文献搜集工作可通过图书馆和网络通信技术手段来获取,但上述两种手段获取的资料都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和局限性。首先,文献材料中包括历史或相关记载类文献和研究类文献,其中研究类文献是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一种看法,也就是说研究类文献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这一主观性因研究者的学术背景、调查对象、研究视角等的不同而千差万别。因此,我们的研究在扎根于历史文献时,需要用批判的眼光看待研究类文章。其次,从研究的角度来说,通过文献进行研究,终不是第一手材料,且留存在文献上的材料在成为文本材料时,已是对过去某一时刻的音乐进行的研究,它具有一定的时空限制,因此我们的研究必须建立在掌握文献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田野调查,以获取当下更直观、更真实、更科学的研究资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田野调查对民族音乐学研究工作而言尤为重要,它是民族音乐学研究的前提、基石,是民族音乐学最特殊、最显著的特性。
四、总结
民族音乐学研究,从最初的、较表层的采风工作,发展至探究研究对象深层文化含义的田野调查,前者是了解一个异文化的必要前提,后者是前者深层意义的延伸。在民族音乐学研究中,为了更全面、系统、深刻、科学地了解和研究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需要充分重视田野调查。
参考文献:
[1]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2]杜亚雄.民族与音乐学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
[3][美]布鲁诺内特尔著,闻涵卿,王辉,刘勇译.民族音乐学研究31个论题和概念[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吴 云(1985-),女,内蒙古通辽人,内蒙古赤峰学院讲师,中国音乐学院博士,专业:音乐学,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