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强国芬兰启动新教改

2016-07-07吴怡静

海外星云 2016年13期
关键词:芬兰科目课程

吴怡静

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北郊的斯特马其小学,学生们正在上英文课。但是教室的白板上却挂了一幅欧洲大陆的地图,孩子们必须用英语描述出不同国家的天气状况,例如,今天在芬兰是晴天(sunny),而丹麦则有雾气(foggy)。这是结合了英语和地理的学习。同样在首都近郊的巨岩中小学,五年级的手工艺课上,学生们拿着三角板和圆规,在一块木板上,仔细测量着打洞、钉钉子的位置,练习什么是直角、平行或对称。这是结合工艺和几何的学习。

教育强国启动革命

全世界都紧盯这些小孩在上些什么课,因为“教育强国”即将再度启动革命。

芬兰的教育制度远近驰名,每年都有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教育专家、政治人物前来取经。

尽管如此,让人惊讶的是,这个走在最前端的全球教育典范,还在继续求新求变。

今年8月,芬兰即将全面推出新的中小学课纲,大幅调整七至16岁学生的学习重点和教授方式。未来,各地学校将会把教学的重心,从数学、历史等传统科目,转移到更广泛的、跨领域主题上面。

“常常有人问我们,这套教育制度已经被公认世界第一,为什么还要调整?”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的课纲发展计划主席哈乐宁解释,“因为世界正在快速变动,我们必须不断检视、反思跟学校有关的每件事情。社会和工作所需要的能力已经不一样,而且还在快速改变中。”

单单精通一种科目,已无法跟上不断变动的世界,她强调:“如果你的数学或音乐很厉害,当然很好,但这是不够的,无论在今天或明天的世界都是不足以因应挑战。” 因此,新课纲的总目标,是培养孩子跨领域的七种横向能力。

并没有放弃传统教学

与众不同的课纲

新课纲核心是主题式学习。芬兰著名教育家萨尔博格澄清,学校会继续教授数学、语文、历史、艺术、音乐与其他传统科目。改变在于,未来的课程将会导入“主题式学习”,让学生探索真实世界的各种现象,思考因应社会挑战的可行办法,从中学到从容面对21世纪的重要能力。所有的中小学学生,每年至少要挑选一个主题或现象,进行跨领域的专题学习。例如,研究“欧盟”的主题,就会涉及经济、历史、语言、地理等多个学科。同样,“气候变迁”、“芬兰独立100年”,也都是跨学科的专题。

新课程由学校自主发展。芬兰的教育体系高度分权化,让全国300多个自治市得以依照当地状况自由规划课程。中央颁布的国家课纲只提供宽松的指导架构和共同标准,留给各地方学校和老师很大的空间。所以,各校的做法除了因地制宜,也会因为不同的状况和需求而有所差异。举例来说,新课纲只要求学校每年在课程中至少安排一段时间(通常是几个星期),进行主题教学,实际的时间长短则由学校自行决定。赫尔辛基市已经要求学区内所有学校每年进行两次跨学科的主题学习。以巨岩中小学为例,“地球起源”的主题里,就融入了大爆炸、宗教和芬兰诗歌的学习。

学生还会主动参与课程设计。教育专家认为,主题式学习的精神,就在于它是由学生主导的探索:由学生带头说出,自己在哪些领域的知识不足,想要了解更多。

所以,新课纲明定,学生必须参与主题式学习课程的设计规划,还要对自己的学习成果做出评估,希望以此激励学生积极学习,也增加他们与老师的互动。

同时,为了鼓励学生合作,未来的教室也会改变设计,不再是排排坐着听课,而是让学生三四人坐在一起,形成小组,协力解决问题,并提升沟通能力。

老师面临最大挑战

不过,并非所有的学校和老师都欢迎改变,因为他们即将面临最大冲击──在新课纲的要求下,老师必须改变长期以来的教学方式和心态。资历愈久的老师,改变起来愈是困难。

为了实施新课纲,老师们必须接受训练。从2013年开始,芬兰就要求每个老师都要设计主题式教学的项目;原本只专注某个科目的老师,现在必须跟其他科目的老师合作,共同设计跨学科的教学计划。就像每个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都是师资培训,芬兰教育当局的眼前之急,是找出最有效、适合的方法来训练全国的老师。

在“说唱音乐”的主题教学课上,学生们在表演

芬兰教育人士强调,考试分数不能、也不该被当作一个国家、地区、学校或一个班级是否成功的决定关键。只有跨领域的学习才能让学生更加贴近现实世界的挑战,帮助他们做好未来上大学、进入职场的准备。

(摘自台湾《天下》杂志)(编辑/唐馨)

猜你喜欢

芬兰科目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如果十二星座是语文老师
高考“新科目”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芬兰将迎独立100周年 邻国挪威考虑“割让”山峰作贺礼
芬兰纸与纸板五年连减
自行车的发明
大象无形 芬兰设计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重、难点讲解(unit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