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近三成私募获正收益 看看2016年“私募之王”14倍收益怎么铸就的
2016-07-07闫军
闫军
今年上半年仅25.6%私募基金取得正收益,发行的产品整体回报率为-5.59%。最耀眼的当属期货型私募,葛卫东、王亚伟等私募大佬则表现失常、亏损巨大
随着今年以来监管趋严、A股市场震荡行情,上半年私募整体表现差强人意。《投资者报》记者梳理Wind资讯数据发现,当前在发行的1.08万只私募基金中,仅有2778只产品处于正收益,占总数的25.6%。
其中,和股市行情走弱、大宗商品的强势反弹相对应,今年上半年股票型私募基金与期货型私募基金收益分化明显。收益前十名的产品均为期货型,值得注意的是,东莞市麦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麦金柱管理的麦田1号产品今年以来总回报率达到1447.86%,成为“收益之王”。股票型产品方面则逊色一筹,8475只股票型产品中仅两成取得正收益。
对于下半年的行情与投资机会,多数受访基金经理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看淡期货私募行情,7、8月以观察为主,农产品或许有“强者恒强”的预期,但不看好中长期黑色商品。
“当前大热的黄金,因其不确定因素太多,目前也处高位,提醒投资者应当谨慎。”善境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洪涛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
正收益产品不到三成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5月底,基金业协会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4万家,同比增长95%。已备案私募基金3万只,同比增长121%。正在管理运行的基金总规模划分,管理规模在20亿元~50亿元的私募基金管理人348家,管理规模在50亿元~100亿元的127家,管理规模100亿元以上的有112家。
虽然新成立私募基金数量增加迅速,但是从产品收益率来看,今年私募产品表现远不及去年。据统计,2015年度股票策略私募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5.5%,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正在发行的私募产品总体回报率仅为-5.59%。
具体来看,当前正在发行私募基金共1.08万只,今年以来总回报为正收益的只有2778只,占比仅为25.6%,而亏损产品的占比逾七成。
今年以来私募基金收益惨淡的原因,和A股震荡不无关系。据统计,仅今年1~2月份,上证指数整体跌幅达24.46%,日跌幅超过5%的就有5次,创业板加速去泡沫化,指数跌幅超过32%。
私募排排网研究员李海山表示,今年以来,市场仍是存量资金博弈行情。从数据统计可以看出1~5月A股市场整体资金流入约6千亿元,流出资金约8千亿元,截至2016年5月31号A股流通市值为35万亿元,相比去年6月最高的58万亿元规模缩水约40%。今年以来股票策略收益相差甚远,首尾相差幅度高达2倍。
“5月市场进入政策真空期,资金面延续了4月以来的边际收缩态势,进入6月我们对市场资金面维持谨慎态度。”李海山分析,随着近期英国脱欧和A股遭MSCI拒绝,市场负面情绪预期基本得到释放,或将利好后市。
收益率分化明显
一方面,今年以来大宗商品轮番上涨,拉高期货型私募基金收益率;另一方面,受股市震荡回调拖累,股票型私募基金波及面较大,期货型与股票型私募基金收益率分化明显。
从Wind资讯数据来看,截至上半年,今年以来总回报前十名的私募基金均为期货型:麦金柱管理的麦田1号和麦田迦利分别排在第一和第五名,其中麦田1号今年上半年总回报率达到1447.86%,自成立以来已经实现了2370.70%的总回报。此外,麦田迦利今年也取得536.49%的回报。
私募经理吴洪涛有3只私募基金进入收益前十,善境投资、佛意投资和善境投资激进分别以690.40%、690.19%及594.34%的收益率位居排行榜的第二到第四位。
此外,排在第六位和第七位的是上海熙然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的熙然2号(342.66%)、熙然1号(284.09%)两只基金。深圳一川投资基金经理邵志卿管理的一川2号(283.68%)、大连涌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叶笑培管理的涌顺投资1号(277.96%%)、深圳市瑞克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肖朝江管理的太空1号(243.31%)依次拿下前十名最后3个名额。
对于取得较好业绩的原因,冠军麦金柱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守住盈利是取得高额回报的保证,对操盘手来说守住盈利是非常重要的。
“我主要用仓位来调整资金体系,认为市场风险大了,仓位就降低些,如果觉得机会不错,仓位就会适当放大些;其次是要有止损要严格,利润要放开的操作理念,这样每一笔单到达目标价位时,我便逐渐获利清盘,耐心等待下次机会的入场信号。”麦金柱表示,上半年主要配置了铁矿石、螺纹钢、豆粕等主流品种,刚好踩中了大宗商品的上涨节点。
和麦金柱一样把握时间节点,对热点品种进行波段操作的还有吴洪涛,他向《投资者报》记者介绍,今年1~3月份是黑色行情,3月底农产品见底,有一波棉花的行情,他抄底进入农产品后,配置了豆粕和菜粕,在4~5月迎来农产品的上涨行情。
股票型私募基金方面,表现最好的是排在第十一位的兴云英财1号。私募排排网数据统计显示,截至今年5月末,股票策略平均收益为-8.74%,而同期上证指数跌622点跌幅为17.59%,沪深300指数跌561点跌幅为15.05%,勉强跑赢指数跌幅。
主动交易略胜一筹
从不同交易策略来看,今年上半年期货型私募基金,主动策略整体胜于量化策略,以5月数据为例,当月管理期货策略平均收益率为0.07%,其中主动期货策略平均收益为0.70%,位居私募各策略业绩之首。此外,今年上半年收益率排名前十的私募基金均是采用了主动交易策略。
向来侧重主观趋势交易的麦金柱表示,对于入市的选择在于判断趋势会出现连续的幅度较大行情,时机一旦成熟就果断选择。
“上半年我在4月18日判断螺纹钢1610合约出现了较为强烈的入市信号,于是当天选择了进场,并预测了螺纹钢到2700元是阶段性目标,结果几天后水到渠成地在高位逐渐获利平仓,这是上半年我比较满意的一笔交易。”麦金柱还表示,当基本面、盘面情绪等因素符合我的主观判断后,我便开始对该商品进行布局,在操作的过程中,难免会碰上市场的波澜和市场对人情绪的影响,这时除了加以技术面的处理外,调整自己的判断更为重要。
一川2号的基金经理邵志卿同样是采取主动交易策略,他表示,不同的周期,不同类型交易者会受益。以当前上涨行情的驱动因素来看,主动交易比较具有优势。
对于大宗商品的轮番上涨,麦金柱认为因为商品到了周期性底部,人民币在加速贬值,同时国家的“供给侧改革”提供很好的炒作话题,这些因素共同发酵,引发资金在黑金商品上进行反弹预期的炒作,当市场资金能量累积到质的变化时,暴涨行情就出现了。
此外,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此前也分析,大宗商品多年熊市,导致产能收缩,企业库存化处在历史低位,2014年宽松货币以来,先后推升股市、债市、房市泡沫,游资、散户奔向大宗,促成了上半年的火爆行情。
曾经的大佬折戟
值得注意的是,早年成名的私募大佬们在上半年的表现并不出众。根据中投在线数据显示,有期货界“索罗斯”之称的葛卫东目前管理着6只股票型私募产品,今年以来收益率均为负值,平均回报率为-9.04%,为历年来最差业绩。其中,混沌2号(中海)今年以来回报率垫底,截至6月17日,跌幅达55.87%,在同类型的541只私募基金中收益排名倒数第三。
在行情较好的期货型私募基金的表现上,葛卫东也未能抓住时机。有资料显示,在今年4月份,黑色系商品涨停如潮之时,葛卫东却因大规模做空螺纹钢浮亏3.5亿元,最终不得不砍仓止损。
曾经的公募“一哥”王亚伟也走下了神坛,根据千合资本最新披露的数据测算,王亚伟掌管产品一年来亏损约为36%。押注重组概念,王亚伟旗下多只产品重仓了一汽轿车和一汽夏利,随着一汽轿车延期议案未通过,从两家公司复盘后短短14个交易日内,王亚伟旗下产品浮亏金额高达2.37亿元。
期货:下半年获利离场?
面对上半年的暴涨,有私募表示下半年是获利离场的时刻,对此,多位受访者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看淡下半年大宗商品的表现:工业金属、石油的基本面将会逐渐在下半年恶化,而黄金也需谨防鹰派预期回归。
中金公司分析员郭朝辉认为,进入下半年,我们认为价格的上涨过程中,驱使产业链生产者利润回升,这使得一些商品的供给端已经有所反应,如中国的钢厂复产,石油生产商减产放缓等;对于需求端我们认为下半年需求改善的力度将会逐渐趋缓。
私募基金经理方面则更多的是观望态度。麦金柱表示,下半年更倾向于市场是震荡行情,重点策略是放在防守,对于个别的商品会否走出行情,目前还在观察中,具体关注工业品,看市场能不能形成个机会。
吴洪涛则赞同“离场”说。“黑色系商品需求转淡,已经进入末季行情,农产品当前也已经超过近六年以来的平均涨幅。”他表示,七八月份就要看美国的天气了,如果美国的天气出现变化,豆粕和油品都会往上冲。如果农产品还有机会,他比较看好豆粕。美国基金持仓显示多头并未减仓,而且净多持仓已经是三年新高。如果他们不做出减仓的动作,下半年可以一直看好。
今年以来,黄金涨幅明显,尤其是英国公投“脱欧”后,避险属性明显的黄金更是单日内涨幅一度超过100美元,创下近两年来新高,引发投资者的热情。对此,吴洪涛表示,黄金受美国加息、利率等诸多因素影响,风险较大,投资者需谨慎对待。
股票:后市关注安全标的
经历了年初的股市巨震之后,有私募基金经理直接表示,只敢建一两成仓位,进入下半年以来,A股进入相对较低的点位,让部分基金经理有了加仓的想法,定增等收益确定性较高的安全标的受到私募热捧。
A股交易不活跃,反而催生了定增市场的繁荣。数据显示,截至6月24日,A股IPO发行57家,募资金额271亿,定增则发行299家,募资金额6574亿元。
格上理财分析报告称,定向增发以及相关的事件驱动机会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一些机构也开始将目光转移到定增破发股和可转债上,也有一些机构在底仓中配置可转债以快速切入可能突破向上的市场。
“随着私募机构管理规模扩张,私募机构对于稳定业绩的追求程度要高于对暴利的热衷。格上理财研究员雷蕾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