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轨道交通“走出去”的思考
2016-07-07郜春海
郜春海
(北京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100070)
关于城市轨道交通“走出去”的思考
郜春海
(北京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70)
摘要结合“一带一路”和“走出去”战略,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和市场现状的分析,从技术、知识产权、行业标准、国际交流、项目后评价体系、协会引导等方面对行业内相关企业如何走出去进行分析,提出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整体走出去的相关建议和思路,如以高端产品做引领,带动全产业链走出去 、控制知识产权风险、加强项目后评价力度等,旨在为行业相关企业“走出去”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一带一路;智能制造;知识产权;项目后评价;行业协作 中图分类号U231
文献标志码A
2013年9、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中亚、东盟时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即“一带一路”战略。截至2015年底,我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沿线的49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额合计140.1亿美元,同比增长35.3%。同期,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60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2 998份,新签合同额716.3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43.9%,同比增长11.2%。2015年,我国承接“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服务外包合同金额178.3亿美元,执行金额达到121.5亿美元[1]。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积淀,装备制造、工程建设、城轨运营全产业链已形成了完善的体系,并且初具规模。在《中国制造2025》和“供给侧”改革等战略的带动下,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契机。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整体“走出去”,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将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1行业和市场现状
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迅猛,并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较为完善的行业体系。截至2015年末,我国累计有26座城市建成投运城轨线路116条,运营线路长度达到3 612 km。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有超过50座城市建设轨道交通,线路里程将超过10 000 km。
2014年,德国SCIVerkehr公司在InnoTrans展会期间发布了全球最新的轨道交通市场预测报告。据报告分析,尽管近几年全球经济不景气,但轨道交通装备行业还是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2010年全球市场容量为1 310亿欧元,2012年为1 430亿欧元,2013年达到1 620亿欧元。预计到2018年,市场容量将突破1 910亿欧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4%(见图1)。从中看出,轨道交通装备市场未来需求潜力巨大[2]。
图1 2010—2018年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市场规模走势
国际市场,根据UIPT(公共交通国际联会)的数据,截至2013年底,国际上已有32个城市新开通运营48条线路,其中包括678 km的全自动驾驶线路。到2020年末,预计全球75%的新线将采用FAO(全自动驾驶)技术,40%的既有线改造时将采用FAO技术。
综上可见,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国际市场需求正在呈现几何增长,对高科技、高智能的先进城市轨道交通装备需求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经过多年的国内市场激励,也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具备参与国际竞争、“走出去”的能力。
2如何“走出去”
中国轨道交通在国家政策的指引和支持以及行业协调小组的牵头组织下,通过以高端产品做引领、控制知识产权风险、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产品体系、增强交流互访和人才培养、加强项目后评价力度、建立行业利益共同体和行业基金等方面,在外部市场迎接世界工业强国,不断发展壮大自己,实现“走出去”的战略规划。
2.1以高端产品做引领,带动全产业链走出去
“一带一路”沿线已包括65个国家, 其中不乏有希腊、新加坡、塞浦路斯、斯洛文尼亚等世界发达国家,以及俄罗斯、印度等世界大国,更不乏诸如卡塔尔和阿联酋等世界富裕国家。其他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的着眼点和要求也都瞄准了世界领先技术和装备的引进。例如以哈萨克斯坦国家铁路公司总裁阿斯哈尔·马明和阿斯塔纳LRT公司管理委员会主席阿尔丹等为代表的哈萨克斯坦城市轨道交通负责人员及行业专家,也一直保持着对世界轨道交通技术发展动向、前沿和国际相关展会情况的密切关注。同时,在阿拉木图已经开通地铁的情况下,哈萨克斯坦对市场新入者产品的要求既有了可比较性,也必将提出更高的要求。
因此,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走出去,应着手策划以FAO及互联互通技术的高起点、高端的、先进的、有竞争力的装备和技术等充当排头兵,以先出去带动后出去,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全产业链“走出去”的战略。
通过《中国制造2025》和“供给侧”战略的实施,实现中国轨道交通行业高端装备的智能制造,搭建各领域国际领先的智能工厂,向智能化和精益化发展,形成一个先进、高端的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形成完善的轨道交通行业智能制造标准,建立并形成完善的行业各领域大数据仓库,培养更多优秀的轨道交通高端装备智能制造领域的优秀创新型人才,进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解决当今我国面临的人力成本不断提高与有效劳动力日益匮乏的矛盾,提升中国轨道交通行业的整体水平,这些是实现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走出去的必要条件。
2.2市场未动,专利先行,控制知识产权风险
在快速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越来越多走出去的国内企业遭遇了知识产权方面的挑战。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337调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根据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及相关修正案针对不公平竞争或不公平贸易行为的调查)为例,每年针对中国企业的“337调查”案占当年“337调查”案件总数的比例不断攀升。在近年来的调查案件中,将近40%的被告是中国企业,其中90%以上涉及专利权。在已判决的相关案件中,中国企业的败诉率高达60%[3]。
知识产权保护和知识产权风险规避是中国企业,尤其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走出去”的重要依托和坚强盾牌。通过研究相关国家的知识产权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先行推进专利的网络化布局,可以充分维护“走出去”企业自身合法权益、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并成为遏制竞争对手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因此,除了相关企业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和风险防范意识、做好自身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以外,通过协会组织制定并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审查“走出去”企业的产品、技术等的知识产权合法性,并引导企业在走出去之前,在目标国进行专利布局,为“走出去”提供法律武器和增加谈判筹码。
另外,由于在“走出去”的海外知识产权纠纷中,经常涉及到同行业的多家企业,甚至涉及到整个行业。由于对当地文化、法律的不熟悉和高额的诉讼费用等,很多企业在面临竞争对手旨在阻止或延缓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知识产权诉讼时,往往会退避三舍,甚至放弃海外市场。因此,需要由行业协会来沟通、引导和组织涉案企业的应诉,并在加强专业信息库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联盟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2.3标准国际化,实现不同市场的兼容性
当今中国企业“走出去”,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全球竞争的前提就是国际通用的产品、技术、管理标准。
所谓国际标准,就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确认并公布的在世界范围内统一使用,被行业和各国普遍认可的标准。目前,许多国家把包括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在内的许多行业的国际标准作为该国标准使用,目的是为了与国际接轨,实现良性、可持续发展[4]。
国际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今世界的技术水平和实力,遵循国际标准可以提升本土企业整体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只有出口的产品、装备、技术等符合国际标准,才能被认可、接受,才会有合作的前提和基础。可以说,国际标准是行业和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同时,国际标准也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加速器”。标准水平的高低决定产品质量的优劣,只有执行高标准才能提供高质量、国际兼容的产品装备和技术。因此,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各领域接轨国际标准,充分研究国际先进标准体系,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国内标准化体系,是实现行业在不同市场的兼容性、打破“准入门槛”的前提条件。
2.4“走出去、带回来”,增强互访和交流
中国企业迈出国门的第一步,往往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往哪走、怎么走”。通过“走出去、带回来”策略,可以增强海外市场对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技术水平、政策支持的深入了解,促进中国企业学习发达国家行业先进技术和理念、加强与发达国家及目标市场的沟通和了解,为走出去搭建合作桥梁。
通过政府或协会牵头、组织行业代表团走出去,可以加强中国企业进入市场前期的沟通和调研工作,深入了解市场情况及当地政府难点和痛点,然后通过代表团走出去建立的联系或行业内相关企业、协会资源,将目标市场主管部门或关键企业带回来或请回来,让国际市场深入了解中国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和中国企业的发展情况,加强公共关系和品牌建设推广。通过协会或北京交通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组织学术交流和人才互换,增强互访和海外行业人才培养,为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在世界范围内持续发展建立交流渠道和机制。同时,通过媒体交流,在海外市场树立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市场发展成绩、先进技术和严格管理的良好形象,让海外市场听到我们的声音,了解我们的情况。
2.5保证质量,加强项目后评价力度
协会对有“走出去”目标的企业也需要做好预评估工作,在评估其走出去的能力和条件的同时,更要做好“走出去”企业的项目后评价工作。
项目后评价是指在项目已经完成并运行一段时间后,对项目的目的、执行过程、效益、作用和影响,进行系统、客观的分析和总结,主要包括项目目标后评价、项目效益后评价、项目影响后评价、项目持续性后评价和项目管理后评价[5]。
中国企业“走出去”,经常出现对产品或工程质量苛求上标准降低的情况,为中国企业海外市场的拓展造成相当程度的负面影响,不利于中国企业持续“走出去”。
因此,通过项目后评价工作,确定“走出去”企业项目预期目标是否达到,主要效益指标是否实现,并查找项目成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及时有效地反馈信息,提高未来新项目的管理水平,为项目投入运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达到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通过客观、公正的评价项目活动成绩和失误的主客观原因,比较公正客观地确定项目决策者、管理者和建设者的工作业绩和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其责任心和工作水平,为后来企业提供典型和范例,有利于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扩大海外市场份额,提升中国品牌的美誉度。
2.6协会引导,行业协作,增强整体国际竞争力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以完整的产业链优势为基础,在国家层面和行业协会的组织和号召下,组织和鼓励行业内有实力的大型央企,以大带小,以强带弱,共同“走出去”,避免行业短板,实现优势互补,形成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利益共同体。
行业协作和全产业链“走出去”,有利于降低项目成本、提高沟通协作和项目效率;可以有效地避免单打独斗,有利于提高国际市场竞争的整体竞争力;有利于做到资源整合、资源共享;有利于避免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无序竞争和自身的恶性竞争,促进我国轨道交通行业的全面、快速发展。同时,国家对行业的经济支持是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整体“走出去”的“开山斧”。协会可以通过利用相关国家政策,获得更多的行业发展支持。一方面,在行业的组织和政府的监管下成立行业基金,加强对发展中的关键领域和技术攻关的支持力度,为企业创新、实现智能制造和新技术研发提供资金支持,解决企业后顾之忧;同时,基金也可以用来鼓励有资源、有条件“走出去”的企业以大带小,共同“走出去”;另一方面,由政府或行业出面,争取拿到国家优惠贷款、对外援建项目或探讨BOT(build-operate-transfer)形式的可行性。无论是“一带一路”,还是发展中的潜在海外市场,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发展较慢的原因之一就是资金问题。通过优惠贷款或援建项目,可以决定性地刺激海外市场需求,帮助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整体打入国际市场,提前占领潜力市场。
3结语
从当前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现状而言,行业整体“走出去”战略已经初步具备实现条件和基础。建议以协会牵头,成立相关单位参加的“走出去”专门工作小组, 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文化、法律、法规、市场、技术等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为“走出去”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然,杨曦.2015年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国家投资增18.2%[EB/OL].人民网.[2016-03-24].http://finance.people.co.cn//.
[2] 中商产业研究院.2015-2020年轨道交通行业“一带一路”投资机会研究报告[EB/OL].中商情报网.[2016-04-01].http://www.askci.com/reports/2015/04/14/9868g34.shtml.
[3] 张平,黄贤涛.我国遭受337调查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2009(3):22-25.
[4] 国际标准[EB/OL].百度百科.[2016-03-24].http://
baike.baidu.com/link?url=JI4cBqCDVo-rzTn1UxW7
YOyogIzDYMQZX5dlCcuTjmkTsgne1ADPJZMNn7Ij4vVhYM
iwlt3FfH9LrOwXuJ6Ysa.
[5] 项目后评价[EB/OL].百度百科.[2016-03-24].http://baike.baidu.com/view/1581201.htm.
(编辑:郝京红)
Analysis on “Going Global” Strategy of Chinese Urban Rail Transit Industry
Gao Chunhai
(Beijing Traffic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100070)
Abstract:The status and trend of Chinese urban rail transit industry is analyzed against the context of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d “Going Global” strategy. The technology,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protection, industry standards, post-project evaluation as well as the guiding roles of China Association of Metros are elaborated to achieve globalization of Chinese urban rail industry. It is proposed that export of high-end products is the first priority which will drive the the whole industry chain going global. The risk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should be controlled and post-project evalua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Key words: urban rail transit;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post-project evaluation; industrial coordination
doi:10.3969/j.issn.1672-6073.2016.03.002
收稿日期:2016-03-23修回日期: 2016-03-24
作者简介:郜春海,男,硕士,董事长兼总裁,研究员,从事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的研究,chunhai.gao@bj-tct.com
文章编号1672-6073(2016)03-0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