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与膀胱关系的易象阐发

2016-07-07钟婷潘毅邓柏颖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肺经膀胱经太阴

钟婷,潘毅,邓柏颖

(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 510405;2.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南宁 520023)



肺与膀胱关系的易象阐发

钟婷1,潘毅1,邓柏颖2

(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2.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南宁520023)

摘要:从易象入手阐析肺与膀胱二者关系。肺与膀胱脏腑相关,阴阳相连,在主表、主津液代谢和寅申相冲、泰否相对等方面相互影响。肺与膀胱在生理、病理及临证的诸般相关关系表现为主表互协、津液代谢互助、地支对冲而互用。从易象阐发医理可使中医学理论得以延展与深化,并对临证思维有所启发。

关键词:肺;膀胱;周易;津液代谢;地支对冲

肺与膀胱生理相连,病理相因,治疗相通[1],但目前中医学界对二者的关系多从已知功能作表面相系,对其内在原理却阐析未深,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临床思维。医易互参,历来有源,张景岳有“《易》之变化出乎天,医之运用由乎我。运一寻之木,转万斛之舟;拨一寸之机,发千钧之弩”[2]之说。以下借易象以析医理,对肺与膀胱在生理、病理及临证的诸般相关作深入阐发。

1 主表互协

肺主表,主要通过肺在体合皮及其华在毛来体现。肺气宣发,不仅将卫气外输于皮毛,发挥其温分肉,充肌肤,肥腠理,司开阖及防御外邪的作用,并将水谷精微和津液外输于皮毛,以发挥其濡养、滋润的作用。以肺配八卦,配的是五行均属金的乾、兑两卦。其中乾为天,至高,肺为华盖,其位亦至高。而肺主皮毛如天包地,覆包于五脏六腑之上之外,保护诸脏免受外邪侵袭,并通过肺卫之气而主一身之表,亦为乾金之象。正如唐容川在《中西汇通医经精义》所言:“肺金乾象,其体如天,天包于地之外,皮毛包于人身之外,故皮毛属肺。……言毛孔能传人之热外出,而不知是太阳卫外之阳也”[3]。这不但说清了肺卫外的乾金之象,同时也点明了肺与太阳经卫外之阳的关系。由此可知,当肺卫受邪而出现外感症状时,可以通过宣发肺气于体表,并传太阳卫外之阳于表来使其恢复功能。

膀胱主表是通过所属经脉足太阳膀胱经体现。按照《黄帝内经》阴阳经中阴阳量多少的三分法,从多到少依次可分为:太阳三阳、阳明二阳、少阳一阳;太阴三阴、少阴二阴、厥阴一阴。《素问·阴阳离合论篇》言:“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4],故太阳太阴均为开为表,一为阳之表,一为阴之表。《黄帝内经集注》谓:“此言三阴三阳之外内,而各有雌雄之相类也。三阳为父,太阳之为乾也;三阴为母,太阴之为坤也”[5]。根据乾为天为父,坤为地为母可知,太阳有乾天之象,太阴有坤地之象。太阳经象天,主阳开,为阳之表,包括手太阳小肠经和足太阳膀胱经;太阴经象地,主阴开,为阴之表,包括手太阴肺经和足太阴脾经。从循行位置看:手太阳小肠经循行到肩关节后面,绕行肩胛部并交肩上后过大椎穴,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交于肩背;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终于足小指外侧端,经脉循行中路线最长,涉及范围最广;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与足太阴脾经相交于腹中。即太阳经主行阳位,太阴经主行阴位,所以足太阳膀胱经其气象天,为天之表,故为十二经之藩篱、一身之表,亦为三阳经之表;手太阴肺经其气象地,为地之表,故为三阴经之表。它们共同起到护卫阴阳之表以抗邪的作用。

肺与膀胱主表都有乾天之象,其中肺是从脏腑位置与功能而言,膀胱则是通过其经循行及阳气的量而显,二者并无相悖。且手太阴肺经还兼有坤地之象,故肺为“相傅之官”,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协助君主与其他脏腑共同治理身体。

治疗上可以麻黄汤与桂枝汤为证:麻黄汤证以六经辨证为太阳伤寒证;以脏腑辨证言,可称寒邪犯肺证;以八纲辨证言,则为表寒证。而桂枝汤证以六经辨证言为太阳中风证;以脏腑辨证言,可称风邪犯肺证;以八纲辨证言,则为表虚证。在这里,肺—太阳经—表是一种可相互表达的关系,而这两个方的君药麻黄与桂枝,其归经均涉及肺经及膀胱经,这更进一步证明了肺与膀胱在主表上功能互协的实质。除了麻黄汤和桂枝汤,其他解表类方剂,包含辛凉解表和扶正解表,都是在辨证基础上祛表之邪,以达人体上下左右内外通体舒畅。

2 津液代谢互助

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等一系列生理活动,是各脏腑相互协调配合的结果。如《素问·经脉别论》所言:“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4]。其中肺和膀胱在水液代谢方面关系尤为密切。肺气正常地宣发和肃降,一方面将脾转输的津液向上向外布散,化为汗液排出体外;另一方面将脏腑代谢后产生的浊液下输膀胱,成为尿液生成之源。而膀胱气化功能的正常,则由肺下输于肾,进而膀胱的津液得以正常下达,水液运行与排泄则畅达。病理上,若肺失肃降,水难下达,则易影响膀胱的排尿功能;反之,若膀胱功能失职,则津液排泄障碍,水气上逆亦易影响肺气的肃降。

《素问·灵兰秘典论》言:“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4]。膀胱与肾,八卦均配坎卦,坎卦之象,一阳藏于二阴之中,五行属水。故膀胱之气化需坎中之阳气(肾阳)的蒸腾气化。如《难经正义》所言:“其吸入天之阳气,合心火蒸动膀胱之水,化而为气,循冲任而上,过膈入肺,而还出于口鼻。上出之气,在口舌藏腑之中,则为津液,由诸气街外出于皮毛,以薰肤润肌则为汗,此火入水中化气之理,即乾坤相交三索之义,故曰人与天地参也”[6]。坎中之阳实为乾卦之中爻落入坤卦中,形成外阴内阳,外水内火,水火既济的状态。故气能蒸腾循环往复,能上能下,能外能内。在脏腑表现上则是通过肺气的宣发肃降,引心火下行与肾阳相合而蒸腾膀胱气化之水。清者为津为液,浊者为小便。在这里乾肺与坎肾相互为用。

肺之象,五行属金,方位应于西及西北,后天八卦除配乾卦外,还配兑卦,“兑为泽”,泽为湖泊而水意盎然;而先天八卦中的西方则为坎卦,坎为水。而膀胱与肾通过经脉至为表里关系,方位应于北,在脏腑配卦中,后天八卦配坎卦,为水。见图1与图2。从两图均可看出,无论是先天图还是后天图,顺时针看,兑卦和乾卦都在坎卦之前,正是金生水之由,肺属乾金而主天,“天气下为雨”,故为水之上源。亦如《黄帝内经集注》所述,“河源发于星宿海,自乾位而来,千里一曲,故曰黄河之水天上来。肺属乾金而主天,为水之生源。故手太阴外合于河水,而内属于肺”[5]。可见,肺与膀胱在水液代谢过程中的互助作用,也可通过易象的乾天之雨、兑湖之泽与坎河之水的互通互滋及金水相生而使意象更显。

图1 先天八卦方位分布图

图2 后天八卦方位分布图

验证于临床,肺表功能失调而致的风水病的治疗常用方:越婢加术汤及防己黄芪汤当中的主要药物麻黄、防己,均是肺经与膀胱经共归之品;而膀胱气化不利而致蓄水证的治疗方五苓散中的君药桂枝,也是肺经与膀胱经的共归药物[7]。其他治疗水液代谢病的常用药如滑石、石苇、浮萍等也同样是这两经共入的药物。

3 地支对冲而互用

与阴阳五行学说相合的十二地支之间存在一种对冲关系。即子与午对冲,丑与未对冲,寅与申对冲,卯与酉对冲,辰与戌对冲,巳与亥对冲,见图3。按照人体十二经与十二地支的对应关系,十二经脉也当有对冲关系[8],其中与寅相配的手太阴肺经和与申相配的足太阳膀胱经对冲。具有对冲关系的经络具有相互治疗作用,如手太阴肺经可以治疗足太阳膀胱经病证,足太阳膀胱经可以治疗手太阴经病证等。针灸取穴歌诀四总穴歌之“头项寻列缺”,即谓头项的疾病可以选择针刺列缺穴,实为经络取穴上的寅申对冲的体现。列缺为手太阴肺经之络穴,而头项为足太阳膀胱经之所过,据对冲而治的原理,故肺经的列缺穴可调治足太阳膀胱经之病证。

十二经对冲理论与《周易》的十二消息卦相关,它在十二消息卦中能得到一定诠释[9]。十二消息卦,又称十二辟卦,是最能反映一年的阴阳变化。

所以肺和膀胱实际上是天地之门户,一身之表,疾病可从此而入里,亦可从此而出表。由此可知肺与膀胱为阴阳协和之界面。二者功能正常则阴阳调和,失和则百病丛生,故调阴阳之出入与失和,可从此入手。作为“群方之祖”的桂枝汤体现的正是上意,此方外证得之,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内证得之调和阴阳。其加减不仅可治疗外感表证和皮肤腠理疾患如湿疹、冬季皮肤瘙痒症、过敏性荨麻疹等,还能治疗冠心病、哮喘、消化系统等内伤疾患和伤科病症,如脑震荡、颈部软组织挫伤等[10-15]。病虽各异,只要病机相近,均能获佳效。桂枝汤体现的正是对肺与膀胱经功能之协,不仅能解阴阳之表以和营卫,更能调和阴阳而斡旋出入,以达“阴平阳秘”的目的。桂枝汤之应用广泛正缘由于此。

图3 十二经脉子午对冲示意图

4 易象阐发对中医临床的意义

医易同源,前有孙真人之“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近有“火神之祖”郑钦安提出学医当明“《黄帝内经》、《周易》太极、仲景立方立法之旨”,故习医者如能从易入医,不失为习医佳途。《伤寒论》398条条文里,太阳病篇占了近一半,可知仲景非常重视太阳的问题,即表的问题。中医讲究天人合一,认为人与天地相参。在人体受到风、寒、暑、湿、燥、火等六淫,或喜、怒、哀、乐等七情的影响而发病时,均可理解为人体阴阳失和,与外界(即天地之表)不能很好沟通,根据易象不难领会。本文从易象入手,从主表、主津液代谢和寅申相冲、泰否相对等方面探讨肺与膀胱在生理、病理和治疗上的互相影响,亦是藉肺与膀胱的脏腑相关到天地阴阳相连加以阐析。“天气下为雨”,在某种程度上津液代谢的问题与表密切相关,对于表的问题和由表所产生的问题,以易象来解,可起执简驽繁之功。故以《周易》阐发医理不仅可使中医学理论得以延展与深化,清楚疾病的由来及确立治疗方向,对于名方组方亦能深化理解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卞兆祥,张作记.肺与膀胱相通初探[J].辽宁中医杂志,1991(1):7.

[2]明·张景岳.类经图翼·类经附翼[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233.

[3]王咪咪.唐容川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12.

[4]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4-35,40,95.

[5]清·张志聪.黄帝内经集注[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

[6]清·叶霖.难经正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14.

[7]潘毅.寻回中医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3:147-148.

[8]李建宇,董时军,刘士敬.十二经对冲取穴法理论探讨及临床应用举隅[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0,29(4):41.

[9]谢感共,蒋垂刚,徐信山.子午对冲气血互注理论临床应用[J].中国针灸,2005,25(10):709.

[10]南怀瑾,徐芹庭.白话易经[M].长沙:岳麓书社,1988:90-96.

[11]王红军,高明桓.桂枝汤新用[J].吉林中医药,1997,46 (3):36.

[12]陈伟红.桂枝汤新用[J].新中医,1998,30(9):50.

[13]宋素青.桂枝汤新用[J].陕西中医,2004,25(4):367.

[14]徐丹春.桂枝汤新用[J].新中医,2006,38(1):70.

[15]刘靖.桂枝汤新用[J].内蒙古中医药,2008,31(7):32.

【责任编辑:贺小英】

中图分类号:R25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3213(2016)03 - 0419 - 04

DOI:10.13359/j.cnki.gzxbtcm.2016.03.030

收稿日期:2015-11-16

作者简介:钟婷(1983-),女,2013级在读博士研究生;E-mail:15977495983@163.com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81173181)

猜你喜欢

肺经膀胱经太阴
宇宙间的四种基础物质
向聪明的一休学秘方
向聪明的一休学秘方
向聪明的一休学秘方
解读太阴病本证辨证论治体系※
下午动一动,疏通膀胱经
只要3个动作,解决身体90%的疾病
中正平和,调摄肺经
武威西夏墓出土太阳、太阴图像考论
朝医规范化治疗太阴人中风后失语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