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番茄斑萎病毒病在宁夏的发现与防治

2016-07-07曹金强谢学文柴阿丽李宝聚

中国蔬菜 2016年4期
关键词:传毒感病图版

曹金强 谢学文 柴阿丽 李宝聚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 100081)



番茄斑萎病毒病在宁夏的发现与防治

曹金强 谢学文 柴阿丽 李宝聚*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 100081)

曹金强,男,主要从事蔬菜病害的检测,E-mail:tianshizhijie01@126. com

番茄斑萎病最早于1915年在澳大利亚被发现,1930年确定由病毒引起,并将引发该病的病原命名为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Samuel et al., 1930)。随后欧美许多国家也报道了番茄斑萎病毒的发生和危害,其中在19世纪八九十年代该病曾暴发流行,给美国夏威夷、意大利等地的番茄、莴苣等作物生产造成毁灭性危害(Soler et al.,2003)。番茄斑萎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Bunyaviridae)番茄斑萎病毒属(Tospovirus)的典型成员,番茄斑萎病毒的寄主范围非常广泛,能够侵染84个科1 000多种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番茄是其主要的寄主之一。蓟马是该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其中西花蓟马的传毒率最高。由于该病毒寄主范围广、危害性极大,目前已被列为世界危害最大的十大植物病毒之一,且高居第二位(Scholthof et al.,2011)。

我国最初对番茄斑萎病毒的报道是在广东(花生)、四川(番茄和烟草)等地(苏大昆 等,1987;许泽永 等,1989;姚革,1992)。鉴于番茄斑萎病毒在我国的流行和危害,2006年我国将TSWV列入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近年来随着地区交流的加强,TSWV在我国地域和寄主上呈扩散趋势,北京(辣椒)、天津(番茄)、云南(豌豆和芹菜)等地区均发现TSWV(李飞 等,2012;王勇 等,2014;Li et al.,2015;Xiao et al., 2016)。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菜病综防课题组于2015年10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地区大棚番茄病害调查中发现:部分番茄植株矮小,生长点簇生,叶片表面褪绿为亮黄色且有深褐色病斑,部分成熟果实为橘黄色且色泽不均。根据症状初步诊断为番茄斑萎病毒病,经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Martinez et al.,2014),确定为番茄斑萎病毒,说明番茄斑萎病毒已经进入宁夏地区。

1 番茄斑萎病毒病的田间症状

番茄整个生长期内均能感病,且为系统性侵染。番茄斑萎病毒病在番茄上的为害症状受品种、温度等影响。番茄不同生长期感病后的症状也有所不同,越早感病,造成的危害越大。

番茄生长期感病后,植株生长迟缓、矮化(彩色图版1)。其叶片上可能出现少量黑褐色斑点(彩色图版2),嫩叶会迅速变为青铜色甚至萎蔫(彩色图版3),逐渐变成深褐色或棕黄色病斑(彩色图版4),部分叶片皱缩(彩色图版5),茎部有时会出现细长的条痕或坏死病斑(彩色图版6);大部分叶片往往会褪绿呈亮黄色(彩色图版7)。其中叶片亮黄色、有深褐色或棕黄色的病斑也是番茄斑萎病毒病的典型叶部症状。

番茄花期前感染该病毒,植株滞育,往往不能结果。花期后感病,绿果上有轻微突起且有轻微的同心环和坏死斑(彩色图版8),成熟果实着色不均,有橘黄色斑(彩色图版9),或出现明显的黄色同心环纹。此外,感病后的番茄果实大小、风味等也会受到影响,严重影响其商品价值。其中绿果出现白色同心环纹和成熟果实上出现黄色同心环纹是番茄感染TSWV的典型果实症状。

2 番茄斑萎病毒的传播方式

番茄斑萎病毒能通过汁液摩擦接种,嫁接也能传播该病毒,但是日常的接触通常不能传播该病毒。TSWV不能通过种子传播。蓟马是传播TSWV的介体昆虫,也是TSWV暴发和流行的主要因素之一。

2.1番茄斑萎病毒的寄主植物 番茄斑萎病毒自然寄主非常广泛,能够侵染84个科1 000多种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除了能够侵染番茄、花生、烟草、辣椒、莴苣、黄瓜、菊花、马铃薯等经济和粮食作物,还能够侵染田旋花、繁缕、野生烟等杂草。这些杂草常常是TSWV的越冬毒源(Peters,1998)。

2.2番茄斑萎病毒的传播介体 蓟马是TSWV的传播介体。目前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烟蓟马(Thrips tabaci)、番茄蓟马(F.schultzei)、褐花蓟马(F.fusca)、台湾花蓟马(F.intonsa)等8种蓟马被普遍认可可以携带并传播TSWV,其中西花蓟马是TSWV最有效的传播介体(Riley et al.,2011)。

西花蓟马又称苜蓿蓟马,属缨翅目(Thysanoptera)蓟马科(Thripidae)花蓟马属(Frankliniella),具有卵、若虫、蛹和成虫4个发育阶段,平均生活史约为40 d(天),以锉吸式口器刮破植物表皮,刺入组织内部吸食汁液为害植物。其寄主植物有60多个科500多种,是一种世界性害虫,1996年我国将其列入进境植物检疫潜在的危险性害虫。自2003年我国于北京首次发现西花蓟马以来(张友军 等,2003),云南、贵州、山东等地也相继发现了西花蓟马,我国环境多样性也为西花蓟马的入侵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这也是导致TSWV在我国扩散和流行的主要因素之一(杨帆 等,2011)。

2.3西花蓟马的传毒特性 西花蓟马以持久增殖型的方式传播TSWV,不能经卵传播。若虫通过取食感染TSWV植株的汁液获毒,但是获毒后不能立即进行传毒,需要在虫体内经过一定侵染循回期后才能进行传毒(Wijkamp et al.,1993),最多能持续传毒40 d(天)。若虫的虫龄越小获毒能力越强,随着虫龄的增加其获毒能力减弱;成虫能够通过取食感病植株获得病毒,但是由于天然的中肠屏障致使其不能传毒(Nagata et al.,1999)。

3 番茄斑萎病毒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3.1选育抗病品种 目前国内尚没有既抗TSWV且品质良好的番茄品种。但是Sw-5和Sw-7显性抗病基因已经被发现(Stevens et al.,1992;Price et al.,2007),且国外已经培育出一些抗TSWV的品种(Funderburk et al.,2011)。国内目前也正通过Sw-5基因初步筛选抗TSWV的番茄育种材料(邱树亮 等,2012),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也能选育出适合市场需求的抗TSWV番茄品种。此外,在育种材料创新上,王立浩等(2016)采用种间杂交和分子标记辅助回交选育的方法,培育出含有Tsw基因的甜椒材料,也为茄果类蔬菜抗TSWV品种的选育趟出了一条新路。

3.2加强检疫工作 番茄斑萎病毒和西花蓟马都是我国农业检疫性有害生物,为入侵生物,近年来在国内时有发生,且有扩散趋势,但是没有暴发流行。目前湖北、江西等大多数地方尚没有检测到TSWV(刘雪健,2015;张艳超,2015),因此在苗木和蔬菜的运输过程中,各省市间应加强对番茄斑萎病毒和西花蓟马的检疫,防止毒源扩散,这也是防控番茄斑萎病毒病的一个重要措施。

3.3加强田间栽培管理 苗期感病对番茄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严重的影响,后期感病造成的危害相对较小。田间定植后,应加强肥水以及温度的管理,培育健壮的番茄植株,提高其自身抗病能力。整枝打杈过程中,一旦发现个别感病植株,应及时拔出并深埋处理。此外,杂草也是蓟马活动和越冬的有利场所,应及时清除田间周围的杂草,切断可能的毒源,也有利于番茄斑萎病毒的防控。

3.4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抗病毒药物 番茄生长期可适当喷施锌、硼、钙等叶面肥,促进番茄生长,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同时可喷施预防病毒病的药剂,如用8%宁南霉素水剂800倍液,或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烯·羟·吗啉胍可溶粉剂600倍液,或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750倍液均匀喷雾,可以钝化病毒,缓解TSWV对番茄的危害。

3.5防控传毒媒介 蓟马尤其是西花蓟马,是TSWV的主要自然传播媒介,番茄斑萎病毒病的扩散与蓟马的动态密切相关,防治蓟马是防控TSWV的有效措施。首先在田间悬挂蓝色粘虫板,既能监控蓟马种群的动态情况,同时也能诱杀部分蓟马;加盖防虫网也有利于防止蓟马的入侵。发现蓟马后,选择合理的杀虫剂进行蓟马的防控,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10%多杀霉素悬浮剂3 500倍液,或240 g·L-1虫螨腈悬浮剂3 000倍液,或60 g·L-1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6 000倍液,或19%溴氰虫酰胺悬浮剂1 500倍液均匀喷雾,每隔7 d(天)喷1次,喷2~3次。蓟马的隐蔽性强且容易产生抗药性,应避免同一种农药重复使用,注意轮换用药。另外,随着生物防治技术的日趋成熟,白僵菌等虫生防菌和捕食螨等天敌也可能应用到蓟马防治中。

参考文献

李飞,吴青君,徐宝云,谢文,王少丽,张友军.2012.北京地区发现番茄斑萎病毒.植物保护,38(6):186-188.

刘雪健.2015.浙江省和江西省蔬菜病毒鉴定与变异研究〔硕士论文〕.杭州:浙江大学.

邱树亮,王孝宣,杜永臣,高建昌,国艳梅,朱德蔚,胡鸿,李宝聚,石延霞.2012.番茄斑萎病毒 TSWV的鉴定及抗病种质的筛选.园艺学报,39(6):1107-1114.

苏大昆,袁宣泽,谢永红,王淑荣,丁海.1987.成都、渡口两市番茄中检出番茄斑萎病毒.植物病理学报,(4):255-256.

王立浩,张正海,毛胜利,曹亚从,堵玫珍,张宝玺.2016.甜椒抗番茄斑点萎蔫病毒的种质创新.中国蔬菜,(2):19-23.

王勇,高苇,张春祥.2014.天津地区番茄病毒病发生情况调查及其毒源ELISA检测.天津农业科学,20(12):1-5.

许泽永,张宗义,陈金香.1989.番茄斑萎病毒(TSWV)广州分离物生物学特性研究.植物病理学报,19(4):198.

杨帆,刘万学,张国安,万方浩.2011.西花蓟马传播番茄斑萎病毒研究进展.环境昆虫学报,33(2):241-249.

姚革.1992.四川晒烟上发现番茄斑萎病毒(TSWV).中国烟草,(4):1-4.

张艳超.2015.湖北省蔬菜病毒病田间调查及毒源种类鉴定〔硕士论文〕.武汉:华中农业大学.

张友军,吴青君,徐宝云,朱国仁.2003.危险性外来入侵生物—西花蓟马在北京发生为害.植物保护,29(4):58-59.

Funderburk J,Reitz S,Olson S,Stansly P,Smith H,Mcavoy G,Demirozer O,Snodgrass C,Paret M,Leppla N.2011.Managing thrips and Tospoviruses in tomato.University of Florida Cooperative Extension Service Institute of Food and Agricultural Science.

Li Y Y,Xiao L,Tan G L,Fu X P,Li R H,Li F.2015.First report of 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 on celery in China.Plant Disease,99 (5):734.

Martinez R T,Poojari S,Tolin S A,Cayetano X,Naidu R A.2014.First report of 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 in peppers and tomato in the Dominican Republic.Plant Disease,98(1):163.

Nagata T,Inoue-Nagata A K,Smid H M,Goldbach R,Peters D.1999.Tissue tropism related to vector competence of 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for tomato spotted wilt tospovirus.Journal of General Virology,80:507-515.

Peters D.1998.An updated list of plant species susceptible to Tospoviruses//Peters D,Goldbach R.Recent Progress in Tospovirus and Thrips Research.Abstracts of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ospoviruses and Thrips in Floral and Vegetable Crops.Wageningen, The Netherlands:107-110.

Price D L,Memmott F D,Scott J W,Olson S M,Stevens M R.2007.Identification of molecular markers linked to new 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 resistance genes in tomato.Tomato Genet coop,57:35-36.

Riley D G,Joseph S V,Srinivasan R,Diffie S.2011.Thrips vectors of Tospoviruses.Journal of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1(2):1-10.

Samuel G,Bald J G,Pittman H A.1930.Investigations on ‘spotted wilt’ of tomatoes.Australia:Commonw Counc SciInd Res Bull,44:8-11.

Scholthof K B G,Adkins S,Czosnek H,Palukaitis P,Jacquot E,Hohn T,Hohn B,Saunders K,Candresse T,Ahlquist P,Hemenway C,Foster G D.2011.Top 10 plant viruses in 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12(9):938-954.

Soler S J,Cebolla-Cornejo J,Nuez F.2003.Control of disease induced by tospoviruses in tomato:an update of the genetic approach.Phytopathologia Mediterranea,42(3):207-219.

Stevens M R,Scott S J,Gergerich R C.1992.Inheitance of a gene for resistance to 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from Lycopersicon peruvianum Mill.Euphytica,59:9-17.

Wijkamp I,Lent J V,Kormelink R,Goldbach R,Peters D.1993. Multiplication of 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 in its insect vector,Franklinieila occidentalis.Journal of General Virology,74:341-349.

Xiao L,Li Y Y,Lan P X,Tan G L,Ding M,Li F.2016.First report of 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 infecting cowpea in China.Plant Disease,100(1):233.

*通讯作者:李宝聚,男,研究员,主要从事蔬菜病害综合防治研究,E-mail:libaoju@caas.cn

收稿日期:2016-03-16

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3112,201303115),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25)

猜你喜欢

传毒感病图版
烟蒜轮作对易感病烟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A New Record of Eritrichium (Boraginaceae) in China
基于高中地理教材人教版和中图版比较的教学设计研究
基于谓词逻辑的飞机线束工装图版设计
大豆病毒病介体昆虫研究概况*
野生猕猴桃实生后代株系对溃疡病的抗性及果实品质
水稻黑条矮缩病综合防治要点
甘蔗实生苗早期阶段黑穗病抗性鉴定与评价
柑桔黄龙病有效的传毒方式:叶圆片嫁接法
冷冻法处理带毒灰飞虱研究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