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边的小豆豆》中的教育方式解析
2016-07-06刘勤
刘勤
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如何将老一辈的经验传授给新生一代,即是教育方式。学生又该怎样能够较好掌握,这里就牵扯到教育方式的优劣,即教育方式的不同对孩子影响也会不同。《窗边的小豆豆》中体现了“爱的教育”“启发式教育”“体验式教育”等现代教育方式,这对今天的教育改革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
一、爱的教育方式
一个被原先教师认为是无可救药、最终被迫转学的女生小豆豆,来到小林先生的学校,第一天小林先生就听她讲话讲了4个小时,小豆豆感受到“生平第一次遇到了真正喜欢自己的人,能和这个人永远在一起就好了”。 耐心的背后昭示着他对孩子深深的爱;他还应孩子们的要求创作了校歌,当小豆豆因被同学拽小辫子而哭泣时,他一句“好漂亮的小辫子”就让小豆豆破涕为笑。作为教师,我们听到过孩子的这种心声吗?其实这是在幼小孩子的心灵播下了爱的种子,安全感的种子。表扬学生的方式决定了表扬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频繁地给予小奖励比偶尓地给予大奖励更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小林校长对小豆豆经常说一句“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他经常对高桥君说一句“你绝对能做到”。简简单单的两句话却深深影响了他们的一生。对每个孩子一视同仁,不歧视、不放弃是小林校长爱的体现,也是巴学园成功的原因。
二、启发式教育方式
书中,小林校长的教育最突出的表现就在于因材施教,运用启发式教学,“巴学园的运动会”中几乎所有的第一名,都被患过小儿麻痹症、最矮小的高桥君获得。虽然高桥君个子矮小,永远也不会长高,但在他怀有这种肉体上的自卑心理之前,校长希望他“不要忘记夺得第一名时的自信”。在巴学园,孩子们从来没有被教导“排成一列规规矩矩地走路”或者是“在电车上要安静”“不许乱丢果皮纸屑”之类的话。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不知不觉就知道了很多,这些观念都已经深深地种在了孩子们的心里。巴学园的孩子从不乱涂乱画,因为每星期两次的音乐课,大家都会尽情地涂啊写啊,已经充分享受到了涂写的乐趣。这是一种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和组织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思想情操与品德个性的方式。在《韵律操》一节中,校长先生把韵律学引入教学中来,让孩子们不会过于依赖文字和语言的现代教育,保护了孩子用心去感受自然、倾听神灵之声和触摸灵感的能力。
三、体验式教育方式
就现时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看,这种对立的倾向表现为传统教育和进步教育二者之间的对立。如果对传统教育的思想不做精确的说明,那么可以概略地表述如下。第一,把过去已经拟订好的知识和技能的体系作为教材,因而,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把这些知识和技能的体系传授给新一代。第二,已建立了各种行为的标准和规则,道德训练就是形成符合这些规则和标准的行动的习惯。第三,学校组织的一般模式,同其他社会机构相比,具有极为显著的特征。只要回想一下普通的教室、课程表、班级的划分、考试和升级的制度以及各种维持秩序的规则,就会理解“组织的模式”的含义了。在这种大环境下,还能看到一个这样的学校,实属不易。在巴学园中我们可以深刻体验到环境教育的魅力。巴学园的教室都是旧电车,孩子一进入电车教室,就会感到无比的新奇。在《上课》一节详细地描写了在巴学院中是如何上课的:座位可以按自己的心情自由选择。
四、《窗边的小豆豆》中教育方式的指导意义
现在的教育虽然还没有达到书中所描写的境界,幸运的是我们正在改变着长久以来呆板、公式般的教学,并正在向人性化、自然化的趋势发展。校长小林先生认为: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生的时候,都具有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环境的,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孩子优良的品质可能因此受到损害。我们运用的教育方式要顺应孩子的天性,从肯定每一个孩子不同的基础出发,施行不同的教育方式。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像小林先生那样走进儿童的内心深处,不断地发现他们特有的品质,给他们充分的空间去探索、观察、创造。
(作者单位:江西省德兴市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