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习惯的养成源于“悦读”
2016-07-06刘少香
刘少香
近年有一组阅读数据引起大家的热议。据调查我国人均阅读图书为4.35本、日本40本、韩国11本、法国20本、以色列60本……中国成了最不喜欢阅读的国家之一。这一现状令人堪忧,可以说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未来的民族。所幸阅读已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成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战略。那么是谁把大家的阅读习惯偷走了呢?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每当看到身边的学生往往被手机、电脑以及一些支离破碎的转瞬即逝的信息所羁绊时,内心就有说不出的心痛。是这些学生真的不喜欢阅读吗?到现在为止,笔者还没发现哪一个学生有不喜欢读书的,他不喜欢的是你强加给他读的书。阅读是没有功利性的,阅读的目的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开启心智,成熟情商,解除困惑,享受生命。当你苦恼沮丧时,打开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它就成了让你安静和平下来的心灵鸡汤。但现实上却给学生的阅读烙上了或这或那的附加条件,成了套在他们头上厌倦阅读的紧箍咒。如果阅读是强迫行为这对学生来说无异于一场灾难,有谁会喜欢去做自己不愿做的事呢。但我们很多人却还在这条路上苦涩到地老天荒,这是一件多可怕的事。现在我们急需要做的就是改变观念,要化“阅读”为“悦读”,让阅读成为学生的自觉习惯。这种阅读应该是轻松愉快的,是没有压力的,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是一种快撤肺腑的“悦读”。绝不是那种机械的,让学生带着僵守的任务的阅读,过去那种言必写心得的阅读方法,可谓愚蠢之至。那么,我们作为一位语文教师怎样才能化“阅读”为“悦读”,培养学生久违的阅读习惯呢?
养成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前提条件是要做到化“阅读”为“悦读”。这就要让学生有自己喜欢的书可读,教师不能用成人的眼光硬性替学生推荐不喜欢的读物。同时应给以他们阅读方便,要有触手可及的书架,有临身而栖的场所,不能仅囿于高高在上的图书馆,因而教室一角,走廊一隅,操场一席都可成为学生自由阅读时的青睐之所,让学生想读就读。要做到化“阅读”为“悦读”就要构建浓浓的读书氛围,“氛围比制度好”制度再好也会形同虚设,只有氛围才能感染人。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教室的门可以设计成一本书的封皮,过道可以张贴介绍书内容的图像影印,书可以搬出图书馆,这样与其把图书收在图书室里霉掉烂掉,不如让学生把它翻烂掉。要做到化“阅读”为“悦读”就要有非常富有创意的读书活动。比如开展创新阅读:角色扮演、电影大观园、课本剧表演、古诗词点诵、现场写作等活动,还有读书小夜场:学生和家长、一顶帐篷、一盏烛灯在操场上彻夜长读。不但学生喜欢还把家长带入了读书的氛围里。要做到化“阅读”为“悦读”就要有对学生阅读评价的创新,教师可以制定一系列富有创意,有激励性的评价举措,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要做到化“阅读”为“悦读”就要有作业和试卷的创新跟进。阅读作业好玩而有趣味,比如作业本设计要创新,试卷设计要敢于颠覆传统试卷的阅读题型,敢于改变学生的答题方式和思路,让考试和阅读相映成趣。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会爱上阅读,习惯阅读。
记得一位哲学家曾经回答过这样的提问:如果今天是你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选择干什么?他说阅读。又问如果你已经被囚禁在牢房里,你干什么?他说阅读。再问他如果已经到了世界末日,你今天打算干什么?他还是说阅读。是啊,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我们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当学生把阅读当成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的时候,这就有了我们民族的未来。
(作者单位:江西省永丰县坑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