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鱼乐
2016-07-06陈树庆
陈树庆
儿时的乡村,大沟小河,星罗棋布,水清从不断流,各类鱼虾游来戏去,颇有情趣。特别是到了夏季,大沟小河就更是热闹了,游泳的,摸鱼的,成为乡村人气最旺的地方。
印象中,因河沟里四季皆有鱼虾,大人们便在水里安置一些简陋的捕鱼工具,到了傍晚,农忙归来的大人们徒手从水里摸出活蹦乱跳的鱼来,拿回家中或炸或煮,成为可口的下酒菜。到了夏天,放假在家的孩子们被大人们带着去河里洗澡摸鱼,孩子们也锻炼出一双“火眼金睛”,能看水波知鱼性,八九不离十地判断出水波下是何种鱼儿。对于孩子们来说,除了游泳,最爱的就是摸鱼了。因父母常常告诫,大河里有水鬼,会抓小孩的,此类故事对我们形成震慑,水深的大河我们不敢去,便会邀伴去浅的河沟里扑腾、游戏,摸鱼捞虾,成为童年最好的乐趣。
河沟因水而起,水活而有鱼,常见的有鲫鱼、鲢鱼、草鱼等,还有泥鳅、河虾和螃蟹。鱼小的只有四五厘米,大的约八九厘米,游动飞快,转瞬即逝。泥鳅滑溜得抓不住,河虾警惕性高不好抓,螃蟹弄不好会被它钳住手指,疼得大喊大叫。过了端午节后,对于孩子们来说,河沟的水不再冰冷刺骨。于是邀上五、六个伙伴,脱得光光的,“扑嗵”一声跳入水中,最深的地方也不过刚刚过腰,在水里嬉戏,玩够了爬到岸上,顺着河沟蹑手蹑脚地寻找鱼虾,一旦发现鱼儿成群结队地游来,用鹅卵石,密集地掷向鱼群,鱼儿吓得四处逃窜,有的逃到水草里,有的钻入淤泥里。接着大家下水四散往鱼儿藏身的地方摸去。泥洞里摸到的大多是螃蟹,一不小心会被夹住手指,疼痛难忍;水草里摸到的是草鱼,挣扎起来力气可大了;淤泥里摸到的定是鲫鱼,任你怎么抓它都不动;那时摸鱼完全没有功利思想,纯粹是为了好玩,玩够了又把鱼放回水里,看着它渐游渐远。
摸鱼看似简单,实际很有学问。在人多噪声沸腾处,是难觅鱼蝦踪迹的。需找人迹稀少、水波不兴并水草茂盛的地方,拿着摸鱼必带的工具筛子,慢慢下到水中,弯腰将筛子沉入水底,双手握住筛子两边,往水草里来回筛几下,快速提出水面,鱼虾会在筛子里活蹦乱跳,有时筛子里出现泥沙和树叶,细细拨弄,藏匿于泥沙下的小虾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前,那虾晶莹剔透,小巧玲珑,好看极了。或者找根木棍在水中深处不停地敲打,水中的鱼儿受到惊吓会游到河沟两边浅滩处,正好来个浑水摸鱼,伙伴们形成扇形包抄状,循序渐进地向前推进,因鱼在水中爆发的力量大于地上,摸到鱼也不一定抓得住,往往是一碰而逃。鱼游到水浅处就便于捉到了。在摸鱼的过程中,有时运气好,会碰到大鱼,小伙伴大喊一声,大家会协同作战,齐心合力将它围逮住,然后将鱼抛到岸上。砸鱼是人站在水中,看见鱼儿慢慢往岸边石头缝隙里潜,然后照着石头砸下去,鱼儿翻着白肚从水中飘起来。最有趣的是“顺水得鱼”,傍水做一个“港湾”,留一个入口,出口处,将竹篓在出口处安装妥当后,在竹篓和港湾之内放上诱饵,鱼虾们闻到食物的味道,自然就会进入“港湾”,我们潜伏在远处,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等看到有鱼儿进入了埋伏圈,便飞奔过去,堵住“港湾”的出口,使其成为一个“内陆湖”,鱼儿惊吓中会顺水而下,自然进入“篓”中。
每次摸回来的鱼,一家人总是变着花样吃,煮着吃,炸着吃,炖着吃,鲜美且肥嫩可口,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母亲将鱼剖了,洗了,腌制一下,就开始做鱼汤。她先把鱼沾上面粉,下锅用油煎了,然后再放上姜丝、葱花、酱油、香菜等佐料,添上水,架好柴禾,一会儿锅里的水滚沸了,鲜美的鱼汤就出锅了,喝一口鲜鲜的鱼汤,感觉满肚子热乎,浑身都有劲儿了。当家中没荤腥了,只要我们到河沟里玩耍一会儿,餐桌上就会有鲜美且肥嫩可口的鱼可吃,难怪有人说:“小鱼炖茄子,撑死老爷子”。只要有鱼端上饭桌,就能胃口大开,多吃几碗饭,那份鲜香,让人想起来就满嘴流口水。
如今离开故乡二十余载,乡间的河沟早已被填平成为良田,母亲也已去世多年。但每到夏日,总会怀想童年的摸鱼乐趣,更难忘母亲做的鲜鱼汤。摸鱼,也成了儿时记忆中的一道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