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与日本枯山水
2016-07-06左涵露
左涵露
摘 要:日本枯山水这一造园艺术形式在当代社会受到广泛运用。本文简单分析了在禅宗思想影响下日本枯山水庭院的表现手法,以及禅宗思想与日本枯山水庭院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关键词:枯山水;禅宗;思想内涵;代表作品
日本古代造园专著《作庭记》中有道:“于无池无遣水处立石,名曰枯山水”。枯山水是日本园林艺术的典型代表,它深受中国古代禅宗思想的影响,同时结合日本特有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环境发展而成,因其无山无水而得名。现多见于小巧静谧的日本禅宗寺院。
起初,日本的园林建造风格为池泉庭院,通常以水为主题,整个庭院中会有一个较大的水面。然而到了镰仓时代,武家政治开启,幕府将军大权独揽,挟天子以令诸侯,整个社会环境充满了杀戮和斗争的气息,知识分子们郁郁不得志,内心的苦闷需要寻求宣泄和安抚。在这一时期,作为佛教主要派别之一的禅宗思想已经由中国流传至日本,因这一社会环境而对当时的日本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人们希望借助于禅宗所倡导的“无”与“空”,在动荡的战乱环境中寻求到放松和解脱。于是园林的建造也开始摈弃以往的造园方式,转而以简单的石、沙砾、苔藓和常绿植物等元素营造枯山水庭院,以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
禅宗思想对日式造园影响颇深的另一个原因是日本本土地理环境的限制。日本国土狭长,气候变化大,资源相当匮乏,导致日本人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这种特殊的心理素质,积淀出日本人自律、苦行的心理特征,使其追求孤寂中的禅意以及对人生事物短暂易逝的感叹和思考。
枯山水的造园方式源于盆景艺术,小巧而精致是它的特点之一,一座枯山水庭院就像是放大版的盆景,大者不过亩余,小者仅几平方米,因此称为庭院,而不是园林。禅宗的美学要求强调领悟,拒绝采用具象的方式,庭院内的布置常常采用隐喻、比拟的手法来构筑。用大小不一的石块象征山脉、岛屿、礁石,用白色沙砾象征海洋、湖泊,在白砂上用钉耙梳理出各式纹路来表示水纹波涛,用苔藓等地被植物象征大千世界,抽象的手法萃取真山水的形式,方寸之间展现天地浩然,以此来表达一种对于事物永恒不变的追求。
受禅宗思想的影响,枯山水庭院追求“空”、“无”的造园境界,在形式表现上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所有装饰均追求简洁、自然和单一,因此往往只由石块、沙砾、常绿植物组成。在石材的选择和排列上会根据庭院所需要呈现的气质来选择天然的石料。与中国园林不同,枯山水庭院选石不讲究瘦、皱、漏,而是看重石头本身的颜色、形状与质感,力求质朴自然,并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单独或成组摆放。庭院中的“水”用沙砾表示,多是白色,也有采用表面光滑细腻的石英砂,用人工处理的水纹图像表示海洋湖泊、流水大川,体现了日本人对于大海的深厚情结,也蕴含着对海神、河神的崇拜之意,洁净的白沙也使庭院空间明净而富有禅意。植被的选择上,常常只有一、二种植物,以常绿植物为主,多是地被类、松柏类较多,花卉非常少,以凸显整个庭院的肃静与其深刻的内涵。观赏者通过对这些简单事物的想象和联想,进行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与禅宗冥想的修行方式十分契合。
枯山水庭院的造型摆放看似并不难,但在具体建造和维护过程中却需要十分的细致和耐心,日本人的处事方式向来以认真刻板、一丝不苟著称,在庭院的建造中也是如此。许多石庭的门口都会挂上提示的牌子,要求参观者不能踏入石庭,以免破坏费时费力梳理好的沙砾,同时也是提醒观者需要静坐观赏。中国的园林在观赏时,要移步换景,徜徉其间,才能感受园林之美,而日式枯山水庭院在观赏时的最佳方式,是静静地坐在高出地面2尺的檐廊上,面对庭院禅心而观,方能体悟其中蕴涵的禅意。从池泉园林的舟游、徊游形式,到“枯山水”,只适宜坐观,是一个逐渐变小、逐渐向“心”的过程。
枯山水庭院的代表作品是1499年相阿弥建造的位于京都市右京区的龙安寺方丈庭院,是最为严格意义上的枯山水庭院之一,此外还有大仙院方丈北庭和东庭,退藏庭和灵运院书院等。龙安寺的方丈庭院是一个面积约250平方米,相当规整的长方形地面,自东向西,共有15块大小不一的庭石,以七、五、三来组合放置,但不管从哪个角度观看,都无法将其尽收眼底,总有一两块石头被“藏”了起来,禅宗美学认为将美的东西直接放于你眼前,并不能真正体现它的美,而是将它藏起来,让你去产生联想和猜测,这会产生一个空间,这个若隐若现的空间会使事物具有幽玄的美感。除此之外的其余地方均铺上了白色沙砾,用钉耙细细梳理出直线波纹。庭院中几乎摈弃了所有动态的景观,观赏者坐于庭前,整个环境仿佛时间静止,透出一股永恒的力量,不知从何而来,又将去向何方,使人得到一种忘忽现世的解脱。关于这个庭院有着许多不同的解释,有虎子渡河说,十六罗汉游行说、“七五三”吉祥说等等,游客可以在庭边的走廊中滞留许久,静静体会造园者的用心。
时至今日,枯山水这一造园方式已不仅仅只出现在禅寺庙宇中,在日本的公园、学校、企业、图书馆、展览馆、餐厅、社区等等公共环境中都能够见到,甚至在海外也受到欢迎。日本当代枯山水造园大师枡野俊明就是很好的实践者,他不仅是日本的禅僧大师、日本古刹建功寺第18代主持,同时也是日本多摩美术大学的教授,总是带领学生将景观规划设计延伸到施工现场,施工中的细节皆亲力亲为。他将造园看作是修行的一部分。他的作品因其每日坐禅、诵经、扫除的日常修行而显现出对于禅宗和人生更深的理解与体悟。
如同文学、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一样,无论是过去还是当下,日本枯山水这一园林艺术形式都够给人们的精神世界带来了神奇的力量,传递着深沉而隽永的人生哲理。
参考文献:
[1] 酈文俊.禅宗文化影响下的日本枯山水庭院[J].园林理论与研究,2015(01):35-38.
[2] 徐晓燕.从禅宗思想解读日本枯山水的精神内涵[J].安徽建筑,2007(3):7-10.
[3] 宋扬.龙安寺枯山水庭院浅析[J].山西建筑,2008(24):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