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书籍设计研究
2016-07-06申瑞潇
申瑞潇
摘 要:儿童时期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思想与认知都处于启蒙阶段,对儿童的教育与培养无疑是人生当中最重要的环节。而书籍作为传播知识的媒介,在儿童启蒙教育阶段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处在不同的阶段的儿童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对外界的需求,本文通过对3~6岁儿童的审美心理及特点的分析,论述了如何针对这一阶段儿童的需求,进行书籍装帧设计。
关键词:学前儿童;审美心理;书籍设计
对儿童进行教育、培养和训练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14岁以下的少年儿童有2.25亿左右,另外2015年10月29日中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落地,如此庞大的儿童人口数量,意味着儿童图书市场容量和需求的扩大。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4全国共出版儿童读物32712种,49693万册,3091760千印张。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少儿书记出版大国。这些书籍成为他们学习知识、启迪智慧、了解人生的重要渠道。
然而大量的儿童出版物相比其他社会书籍却缺乏设计精良、风格独特的作品。如果儿童们从小接触劣质的出版物,对他们的艺术修养和阅读兴趣就会产生很多负面的影响,特别是3~6岁的学前儿童,根据其所处的特殊阶段,书籍的安全性、艺术性、经济性等都与其密切相关。因而如何设计出适合学前儿童的书籍,是每一位儿童书籍设计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和任重道远的责任。
1 儿童的审美心理及特點
处在不同的阶段的儿童有不同的特点和对外界的需求。根据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观点,人从出生到成年,其认知发展依次经历四个阶段。新的心智能力的出现是每个新阶段到来的标志,而这些新的心智能力使人们能够以更为复杂的方式来理解世界。这些阶段主要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出生到2岁,“客体永久性概念”的形成,逐渐从反射性行为发展到目标指向行为;前运思阶段,2~7岁,发展了运用符号来表征客观物体的能力,思维具有自我中心和集中化倾向;具体运算阶段,7~11岁,逻辑思维能力有所提高。出现一些新能力,如:可逆性的思维活动,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但问题解决不太具体有自我中心倾向,但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形式运算阶段,11岁~成年,可以进行抽象思维和纯符号思维,能够运用系统化的实验来解决问题。
3~6岁为儿童早期,即我们所说的学前时期,处于这一阶段的孩子,生理上协调能力差,力量薄弱,心理上则好奇心强,记忆周期和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其中一个重要特点是无自我保护意识,因而给这一阶段的儿童设计的书籍需要极高的安全性,同时又要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他们通过书籍来了解世界。
由于3~6岁儿童的认知能力、知识、经验、语言和概括水平有限,常常根据个人主观情感来评价审美对象。布雷顿在《儿童美术心理与教育》一书指出,当问到儿童是否喜欢某张画时,儿童完全按个人的爱好来决定,即如果被描述的事物是熟悉的和具有美好含义和色彩是他们判断作品好坏的两个最主要的标准。同时,这一时期的儿童具有感性的审美活动特征,他们依靠直觉选择那些感情表现力较强的作品。
2 学前儿童书籍设计的要求
2.1 生动有趣的书籍形态
如今的书籍形态可谓姿态万千、丰富多彩,然而图书对低龄儿童是否具有足够的吸引力,是不是“有趣”则显得至关重要。研究发现,儿童时期,游戏是获取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方式,游戏之所以有趣,是在于通过亲身的参与和模拟,从中得到快乐。我国当代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玩,固然很重要,玩具更为重要。”在当今有很多设计将书籍与玩具完美地结合起来,作为前阅读,可以在游戏中阅读,边阅读边游戏,逐渐向纯粹阅读过渡,把书和玩具结合起来是顺应幼儿天性的,是引导早期阅读的一种形式,这种设计理念很值得推崇。
例如著名品牌“MAMMA布书”,其中就有为3~6岁儿童设计的益智玩具布书系列,把书做成各种玩具的形态,以颜色、声响和不同质感的物料来启发幼儿的视觉、听觉、触觉及思维潜能,训练低龄儿童四肢的协调能力。布书的材质安全可清洗,低反射率不会刺激儿童眼睛,又不怕撕咬,同时也避免了书页划伤皮肤的危险。
又如美国Compass Labs手偶布书,同样是由棉布制成,设计成套筒状,孩子可以快乐地把书“戴”在手上,这种专为低龄儿童设计的软性益智书简单活泼、安全有趣,可谓做到了“寓教于乐”。可见“玩具书”的出现,对改善低幼教育的方法无疑有着积极的启发和促进作用。
2.2 鲜艳活泼的色彩
儿童的审美特点和心理特点与成年人不同,尤其是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幼儿,3~6岁儿童对世界的各种现实缺乏经验,对色彩的个体主观性是他们独特的审美特点,比如对于儿童来说树可以是蓝色的,天可以是粉色的,香蕉可以是紫色的……所以,设计者在为儿童书籍进行色彩设计时,应该围绕儿童的心理及审美特点去做。儿童对色彩非常敏感,他们喜欢艳丽、鲜明的颜色,对富有极强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的颜色具有明显的审美偏好。在儿童画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大量的原色和纯色,这正是属于儿童的强烈而自信的色彩。
因此,在儿童书籍的色彩应用上,设计师要大胆利用丰富的色彩,然后加以强烈的对比来吸引儿童读者的注意力。然而如何协调各种极其明亮的颜色,使其既和谐又充满吸引力,这就要求设计者具有很强的色调调节能力,比如在各纯色之间加入一些过渡色如“灰色系”的颜色,起到色彩间的过渡作用,调和视觉的强烈冲击感,统一画面。儿童固然喜爱鲜艳的颜色,但他们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很容易视觉疲劳,因此,在装帧设计中对“灰色系”的运用则显得尤为重要,运用色彩的形式美法则来协调、均衡幼儿书籍设计的色彩画面。
2.3 真挚的情感体现
设计师谢佐夫在《体验设计》中说:“将消费者融入设计中去。”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者群体,不同于成年人的审美需求和求知方式,他们单纯天真,感情丰富,常常以主观自我的方式选择喜爱的形象,以真挚的情感体会去接受书中的知识。这就需要设计师在进行书籍设计的时候用情用心,以“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来创作构思,从而强调儿童书籍装帧设计的新颖性、人文性和教育性的设计原则。
在装帧设计前,设计者必须对书籍内容有充分的理解,这是进行书籍设计的情感基础,设计者只有充分理解书籍内容,然后怀着充满童趣的心态,体味儿童的心理感受和审美心理,将自己对内容的理解投入到设计中去,才能将这种情感以装帧为中介传递给小读者。书籍装帧是书籍装帧设计者的情感表达,而这种情感贯穿于书籍的每一个整体与细节当中。一名优秀的儿童书籍装帧设计者要善于将情感以儿童能够理解的形式表现出来,让读者入境入情地感受和想象书中的内容。
3 总结
儿童时期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对儿童的培养直接影响着儿童以后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知识,思想,价值观,世界观等等在这个时期都是处于一个启蒙的阶段,对儿童进行教育、培养和训练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环节。我国作为少儿书籍出版大国,巨量的少儿书籍不仅仅是一种商品,更承担了传播知识教育下一代的社会责任。因而这些书籍的质量、设计水平以及价格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商业行为,而是具有更深远的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 布雷顿.儿童美术心理与教育[M].江苏美术出版社,1993.
[2] 马晓霞.儿童书籍的设计研究[D].东华大学,2006.
[3] 邓中和.书籍装帧创意设计[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