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情境教学中的取与舍B

2016-07-06王丽

新课程·上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多样性吸引力真实性

王丽

摘 要:新课程改革以及《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推动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这要求教师注重情境设计,关注情境教学中的取与舍。

关键词:情境教学;吸引力;真实性;多样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还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数学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的过程。这也是要求我们在内容的呈现方式方面多注重情境引入,通过各种各样情境的引入让学生产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的兴趣,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堂的学习中来,增强课堂学习的趣味性、高

效性。·

为了实现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孩子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将情境教学提到很高的高度,在日常数学教学活动中把情境教学作为一个重要的环节贯穿在我们整个课堂教学中。绞尽脑汁设计出了许多生动活泼、新颖有趣且富有思考价值、具有挑战性的情境,但是也有些教师为了片面追求狭隘的教学情境,单纯地为情境而情境,淡化甚至扭曲了激趣教学的初衷,降低了数学教学的实效。所以在设计情境教学时就需要我们根据实际,冷静取舍。

一、情境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避免“假情境”,更要有“吸引力”

如果情境创设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有趣,富有挑战性,能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情境创设的目的就是改变当前学生怕学数学的现状。这种吸引力,不只在于形式的新颖,更重要的是,学生对外在手段所引起的数学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数学素材,创设一个适合教学和儿童发展需要的情境,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但是现实生活中教师只是为了有“创设情境”这么一个被要求的环节而创设情境,让情境变质。首先这种情境是被逼出来的,其实也是与我们课堂教学关系不大的。完全忽略了“情境教学”是教学活动的有效组成因素,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作用。对“情境”创设简单化地理解为图片和人物形象带出点练习题,或者是简单的图片引入,根本就和后面的习题没有任何关系。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在课件或者课堂引入的时候,为我们来这么一句或者展现一幅图“今天唐老鸭要和我们一起来学习,你们喜欢吗?”小朋友都喜欢这些动画人物,肯定很兴奋,可是孩子们上着上着,最多就感觉老师的课件上面就出现一个唐老鸭的头像,整堂课跟唐老鸭根本没什么关系。孩子们也就会由一开始的兴奋变成后面的平淡和麻木。这是极大地违背我们情境教学的初衷的,不仅不利于孩子们学习兴趣的培养,也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且还会分散孩子们对数学学习的注意力。

真正的情境教学应该是贯穿整堂课的始终的。比如,在教学《分桃子》时,有的教师就利用了《大闹天宫》的情节,孙悟空回花果山分桃子的故事,并且在分桃子的过程贯穿了整个除法竖式计算过程中。将竖式中的除号看成是仓库,仓库里面的是需要被分的桃子,而除数看成是守在仓库外面等着分桃子的猴子。整个除法竖式计算过程都是在给猴子分桃子的过程中度过的。既生动又好玩,学生甚至在以后的除法计算中都记得猴子等在仓库外面分桃子。

二、情境教学不能与生活脱节,具有真实性

情境内容应该符合生活实际中的基本事实,不应该为创设情境而随意杜撰。比如,在教学《路程时间和速度》时,有的老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为了让学生对这课了解,通过列举火车和飞机的行驶时间和路程,结果孩子们发现火车的速度居然比飞机快。结果孩子们都在讨论这种情况会不会发生,反而偏离了本课的重点。教师应该本着“源于教材且高于教材”的理念,以教材所提供的情境图为蓝本进行合理设计。如,教学二年级下册“路线图”时,就将情境图更改为大邑县城著名建筑的方位图,让学生如亲临熟悉的生活环境一般,兴趣盎然,并易于理解。这一更改符合学生的实际,让学生产生了学习的心理需求,更容易理解实际生活中的方向,使学生轻易突破了教学难点。所以真实的情境,更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更有利于学生的探究。

三、情境呈现方式要避免只用多媒体的单一,要采用多种方式呈现

有的老师在创设情境时一味注重使用多媒体,以致忽略了学生内在的发展需要,其实,创设情境不只局限于多媒体,语言、实物操作、游戏甚至教师的手势、体态,都可以成为一种情境。更重要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情境都适于用多媒体。比如我们在教学观察物体摆放的时候单纯地使用多媒体呈现,我们最多的只能看到表面上的几个正方体,而很多学生会忽略掉被前面几个正方体挡着的其他正方体,看久了学生还会产生始终抓不着的疲倦感。如果设计成摆方块游戏,先摆放一个,在它的右边再摆放一个,在左边的正方体上面再摆放一个……再让学生数自己摆放了几个。这样的方式既与学生的游戏,也是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让学生更有兴趣,印象更深刻。

四、情境教学要避免不顾学生实际水平,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选择适当的情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所以用什么样的情境来呈现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做出适当的选择。对于小学生来说,虽然不同的个体,其认知发展、情感和意志要素不完全相同,但相同年龄段的学生却有着整体上的一致性。一般来说,小学低、中年级的学生,比较关注“有趣、好玩、新颖”的事物,而中、高年级的学生则开始对“有用又挑战性”的任务更感兴趣。比如我们在小学三年级学习分数的知识时,我使用猪八戒和孙悟空分苹果的事情,孩子们都很好奇怎么分,孩子们还会因为猪八戒分不清楚三分之二和五分之二哪个多而选择吃五分之二个苹果而开心大笑,热心地展示自己对这两个分数的理解。如果我们这个情境拿到六年级《百分数的应用》中用,孩子们就会觉得没意思,甚至觉得你把老掉牙的东西都拿出来。这不仅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反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在设计问题情境时,应尽量与各个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相适应。

总之,我们创设的情境图必须要根据数学学科和学生的特点,合理恰当地创设情境,让情境创设服从于教学内容,服务于教学目标,服务于教学重点,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更积极、更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发生、发展的探究中去,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培养学生能力。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多样性吸引力真实性
跟踪导练(三)4
广告的真实性
海洋微生物次生代谢的生物合成机制
舞蹈表演的表现形式多样性研究
从悬疑报道谈新闻的真实性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什么是你的吸引力?
雕塑真实性的探讨